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yl trimethyl pyromellitate | 1036648-84-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yl trimethyl pyromellitate
英文别名
1-benzyl 2,4,5-trimethyl benzene-1,2,4,5-tetracarboxylate;2-O-benzyl 1-O,4-O,5-O-trimethyl benzene-1,2,4,5-tetracarboxylate
benzyl trimethyl pyromellitate化学式
CAS
1036648-84-6
化学式
C20H18O8
mdl
——
分子量
386.358
InChiKey
LTGYPMCCKLYVK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28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10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yl trimethyl pyromellitate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氢气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1.25h, 生成 trimethyl hydrogen pyromelli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均苯四酸的酯。第一部分:非手性醇的酯:部分和混合的均苯四甲酸酯酯的区域选择性合成,使用原甲酸酯酯对均苯四甲酸酯体系进行定量酯化的酯交换反应机理以及邻苯二甲酸酯二酸酯取代模式的简便合成
    摘要:
    温和的条件和可逆酸酐的形成允许在酯化过程中对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苯-1,2,4,5-四羧酸二酐)的四个当量羰基进行相对区分,从而导致区域选择性方法产生广泛的部分或全部酯化的产品或在不同位置带有不同酯化基团的产品。均苯四甲酸单酯酸酐在二氯甲烷/三乙胺中由1当量的醇有效形成。在相同条件下,两个不同可以使醇顺序地反应。用2当量的醇,获得通常的间位和对位二酯混合物,通过与HOAc结晶分离。间苯二甲酸和对二苄基均苯四酸酯通过进一步酯化然后氢解而充当其他二酯的区域特异性来源。发现回流的原甲酸三酯能定量在自催化条件下均苯四甲酸体系的酯化; 与预先存在的酯进行的少量酯交换(占总产物的0-5%)归因于可逆酸酐的形成。为了用醇进行一般的酯化反应,使用草酰氯获得了部分酯酰氯。均苯四甲酸三酯在蒸馏时提供邻二酯酸酐,从而提供了进入该系统中最新颖的邻位取代模式的容易途径。通过选择性皂化或通过预先引入一个苄基酯取
    DOI:
    10.1021/jo800543w
  • 作为产物:
    描述:
    甲醇 、 Benzyl 2,4,5-tricarbonochloridoylbenzoate 在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benzyl trimethyl pyromelli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均苯四酸的酯。第一部分:非手性醇的酯:部分和混合的均苯四甲酸酯酯的区域选择性合成,使用原甲酸酯酯对均苯四甲酸酯体系进行定量酯化的酯交换反应机理以及邻苯二甲酸酯二酸酯取代模式的简便合成
    摘要:
    温和的条件和可逆酸酐的形成允许在酯化过程中对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苯-1,2,4,5-四羧酸二酐)的四个当量羰基进行相对区分,从而导致区域选择性方法产生广泛的部分或全部酯化的产品或在不同位置带有不同酯化基团的产品。均苯四甲酸单酯酸酐在二氯甲烷/三乙胺中由1当量的醇有效形成。在相同条件下,两个不同可以使醇顺序地反应。用2当量的醇,获得通常的间位和对位二酯混合物,通过与HOAc结晶分离。间苯二甲酸和对二苄基均苯四酸酯通过进一步酯化然后氢解而充当其他二酯的区域特异性来源。发现回流的原甲酸三酯能定量在自催化条件下均苯四甲酸体系的酯化; 与预先存在的酯进行的少量酯交换(占总产物的0-5%)归因于可逆酸酐的形成。为了用醇进行一般的酯化反应,使用草酰氯获得了部分酯酰氯。均苯四甲酸三酯在蒸馏时提供邻二酯酸酐,从而提供了进入该系统中最新颖的邻位取代模式的容易途径。通过选择性皂化或通过预先引入一个苄基酯取
    DOI:
    10.1021/jo800543w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sters of Pyromellitic Acid. Part I. Esters of Achiral Alcohols: Reg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Partial and Mixed Pyromellitate Esters, Mechanism of Transesterification in the Quantitative Esterification of the Pyromellitate System Using Orthoformate Esters, and a Facile Synthesis of the Ortho Pyromellitate Diester Substitution Pattern
    作者:John B. Paine
    DOI:10.1021/jo800543w
    日期:2008.7.1
    diesters, by further esterification followed by hydrogenolysis. Refluxing orthoformate triesters were found to effect quantitative esterification of the pyromellitate system under autocatalytic conditions; minor ester exchange with pre-existing esters (0−5% of total product) was ascribed to reversible anhydride formation. For general esterification with alcohols, partial ester acid chlorides were obtained
    温和的条件和可逆酸酐的形成允许在酯化过程中对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苯-1,2,4,5-四羧酸二酐)的四个当量羰基进行相对区分,从而导致区域选择性方法产生广泛的部分或全部酯化的产品或在不同位置带有不同酯化基团的产品。均苯四甲酸单酯酸酐在二氯甲烷/三乙胺中由1当量的醇有效形成。在相同条件下,两个不同可以使醇顺序地反应。用2当量的醇,获得通常的间位和对位二酯混合物,通过与HOAc结晶分离。间苯二甲酸和对二苄基均苯四酸酯通过进一步酯化然后氢解而充当其他二酯的区域特异性来源。发现回流的原甲酸三酯能定量在自催化条件下均苯四甲酸体系的酯化; 与预先存在的酯进行的少量酯交换(占总产物的0-5%)归因于可逆酸酐的形成。为了用醇进行一般的酯化反应,使用草酰氯获得了部分酯酰氯。均苯四甲酸三酯在蒸馏时提供邻二酯酸酐,从而提供了进入该系统中最新颖的邻位取代模式的容易途径。通过选择性皂化或通过预先引入一个苄基酯取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