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rt-butyl N1-hexyl-L-α-glutaminate | 920290-51-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rt-butyl N1-hexyl-L-α-glutaminate
英文别名
——
tert-butyl N1-hexyl-L-α-glutaminate化学式
CAS
920290-51-3
化学式
C15H30N2O3
mdl
——
分子量
286.415
InChiKey
DVNVMDZALSEWRR-LBPRGKR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3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9.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7
  • 拓扑面积:
    81.42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不对称阴离子-π 催化:烯胺加成到 π-酸性表面上的硝基烯烃
    摘要:
    在这里,我们为烯胺化学的阴离子-π 催化和不对称阴离子-π 催化提供了实验证据。一侧用于形成烯胺的脯氨酸和另一侧用于硝基质子化的谷氨酸被放置以使烯胺加成到硝基烯烃上发生在 π-酸性萘二亚胺的芳族表面。随着形式上的三官能催化剂的 π 酸度增加,反应的速率和对映选择性增加。不匹配且更灵活的控制表明,刚性、精确雕刻的架构的重要性也随着 π 酸度的增加而增加。π-酸性表面边缘的立体亚砜受体的绝对构型对不对称阴离子-π催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完全匹配,
    DOI:
    10.1021/jacs.5b0738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阴离子-π相互作用催化
    摘要:
    结论是不可避免的:观察到随着催化剂的π酸度增加,阴离子过渡态的稳定度增加。因此,阴离子-π相互作用可以促进催化作用。
    DOI:
    10.1002/anie.20130535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ion−π Catalysis
    作者:Yingjie Zhao、César Beuchat、Yuya Domoto、Jadwiga Gajewy、Adam Wilson、Jiri Mareda、Naomi Sakai、Stefan Matile
    DOI:10.1021/ja412290r
    日期:2014.2.5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to build functional systems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We here report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evidence that anion-π interactions can contribute to catalysis. The Kemp elimination is used as a classical tool to discover conceptually innovative catalysts for reactions with anionic transition states. For anion-π catalysis, a carboxylate base and a
    引入新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来构建功能系统至关重要。我们在这里报告了阴离子-π 相互作用可以促进催化的实验和理论证据。肯普消除法被用作发现概念上创新的阴离子过渡态反应催化剂的经典工具。对于阴离子-π 催化,羧酸盐碱和增溶剂共价连接到亚胺的 π-酸性表面。在这些 π 酸性表面上,发现了高达 ΔΔGTS = 31.8 ± 0.4 kJ mol(-1) 的过渡态稳定性。该值对应于 KTS = 2.7 ± 0.5 μM 的过渡状态识别和 3.8 × 10(5) M(-1) 的催化能力。在两个独立的系列中观察到,随着催化剂 π 酸度的增加,过渡态稳定性显着增加,证明了“阴离子-π催化”的存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增加最好的亚胺催化剂的 π 酸度不会影响弱底物识别(KM = 34.5 ± 1.6 μM)超过 12 000 倍。连同酰亚胺扩展 π 表面上的 Michaelis-Menten 动力学消失,这一发现支持
  • Asymmetric Anion-π Catalysis on Perylenediimides
    作者:Chao Wang、François N. Miros、Jiri Mareda、Naomi Sakai、Stefan Matile
    DOI:10.1002/anie.201608842
    日期:2016.11.7
    stabilization of anionic transition states on π‐acidic aromatic surfaces, has so far been developed with naphthalenediimides (NDIs). This report introduces perylenediimides (PDIs) to anion–π catalysis. The quadrupole moment of PDIs (+23.2 B) is found to exceed that of NDIs and reach new records with acceptors in the core (+70.9 B), and their larger surface provides space to better accommodate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迄今为止,已经使用二甲酰亚胺NDI)开发了阴离子-π催化,即在π-酸性芳族表面上阴离子过渡态的稳定化。该报告将per二酰亚胺(PDIs)引入到阴离子π催化中。发现PDI的四极矩(+23.2 B)超过了NDI的四极矩,并达到了新的记录,其中核心带有受体(+70.9 B),它们的较大表面提供了更好地容纳化学转化的空间。与NDI不同,PDI催化剂添加烯醇盐和烯胺的活性取决于其π表面的扭曲而不是其还原性。这些结果通过硝酸盐抑制和圆二色光谱进一步增强,支持了对以四极矩为中心的阴离子-π相互作用的理解,即静电作用,而不是氧化还原电位和电荷转移。较大的PDI表面可提供迄今为止在阴离子-π催化中观察到的最高对映选择性(96%ee)。
  • Expanded Chiral Surfaces for Asymmetric Anion–π Catalysis
    作者:Stefan Matile、Masaaki Akamatsu
    DOI:10.1055/s-0035-1561383
    日期:——
    chloroform/methanol mixtures. With stronger anion–π interactions in more hydrophobic aromatic solvents, this trend inverts. Catalysis within π-box binding pockets between the two phenyl wings in syn architectures gives better selectivity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best results are obtained in toluene, whereas competitive π–π interactions with aromatic solvents of varied π acidity reduce the stereoselectivity.
    在脯酸和谷酸基团之间插入亚胺 (NDI) 的 π 酸性表面为醛与硝基烯烃的立体选择性加成提供了三功能催化剂。在这份报告中,苯醚被添加到这个中央 NDI 表面。将硫化物供体氧化成亚砜和砜受体可提高反应的速率和立体选择性。这种对 π 酸度的依赖为阴离子-π 相互作用可以促进不对称催化提供了确凿的支持。手性亚砜连接器周围的非平面 π 表面对立体选择性有深远的影响。抗立体异构体的苯基翼指向与中央 NDI 表面相反的方向,在氯仿/甲醇混合物中表现最佳。在疏性更强的芳香族溶剂中,阴离子-π相互作用更强,这种趋势发生了逆转。在这些条件下,syn 结构中两个苯基翼之间的 π-box 结合口袋内的催化具有更好的选择性。最好的结果是在甲苯中获得,而与不同 π 酸度的芳香族溶剂的竞争性 π-π 相互作用会降低立体选择性。高达 96% 的非对映选择性和高达 91% 的对映体过量值以及扩展的表面超过了具有相同手性结构(相同条件下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