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ker, N. N.; Trivedi, K. N.,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A: Inorganic, Physical,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1981, vol. 20, # 6, p. 560 - 563
合成了一系列香豆素-呋喃并[2,3-d]嘧啶酮杂化衍生物,并通过HR-MS、1 H NMR和13 C NMR进行了表征。所有合成的化合物均在体外评估了对肝癌(HepG2)和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均表现出有效的抗肿瘤活性。此外,化合物3i、8d和8i被选择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且表现出显着的浓度依赖性。进一步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了最强效的化合物8i,结果显示8i能够显着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此外,激酶活性测定表明,化合物8i可能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在1μmol/L浓度下,8i对RON、ABL、GSK3α等10种不同激酶的抑制率为40-20%。同时,分子对接研究揭示了化合物3i、8d和8i与激酶受体d'origin nantais(RON)可能的结合模式。根据 3D-QSAR 研究建立了比较分子场分析 (CoMFA) 模型,该模型引导我们在呋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