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2-(chloromethyl)-4-(perfluoropropane-2-yl)phenyl)carbamate | 872217-42-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2-(chloromethyl)-4-(perfluoropropane-2-yl)phenyl)carbamate
英文别名
methyl 2-(chloromethyl)-4-(perfluoropropan-2-yl)phenylcarbamate;2-chloromethyl-4-[1,2,2,2-tetrafluoro-1-(trifluoromethyl)ethyl]phenylcarbamic acid methyl ester;N-[2-Chloromethyl-4-[1,2,2,2-tetrafluoro-1-(trifluoromethyl)ethyl]phenyl]carbamic acid methyl ester;methyl N-[2-(chloromethyl)-4-(1,1,1,2,3,3,3-heptafluoropropan-2-yl)phenyl]carbamate
methyl (2-(chloromethyl)-4-(perfluoropropane-2-yl)phenyl)carbamate化学式
CAS
872217-42-0
化学式
C12H9ClF7NO2
mdl
——
分子量
367.651
InChiKey
CDAPKZOZMYWRH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58.5±40.0 °C(predicted)
  • 密度:
    1.500±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3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9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2-(chloromethyl)-4-(perfluoropropane-2-yl)phenyl)carbamate 在 hydrazine hyd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260 g的产率得到3-amino-8-chloro-6-(perfluoropropane-2-yl)-3,4-dihydroquinazolin-2(1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吡啶喹唑啉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吡啶喹唑啉中间体的制备方法:以2‑甲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氨基保护反应、苄位氯化反应、苯环取代反应、成环反应得到3‑氨基‑6‑(全氟丙烷‑2‑基)‑3,4‑二氢喹唑啉‑2(1H)‑酮。由于中间体(2‑(氯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经过高真空精馏提纯后再进行取代反应和成环反应,3‑氨基‑6‑(全氟丙烷‑2‑基)‑3,4‑二氢喹唑啉‑2(1H)‑酮的含量达到了93.8~95.5%,并且价格昂贵的原料2‑溴七氟丙烷放在靠后步骤进行反应,收率82.9~85.0%(以2‑溴七氟丙烷计),显著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
    公开号:
    CN110698416B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吡啶喹唑啉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吡啶喹唑啉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以硝基苯为起始原料,经过硝基还原反应、苯环取代反应、氨基保护反应、氯甲基化反应、水合肼成环反应得到3‑氨基‑6‑(全氟丙烷‑2‑基)‑3,4‑二氢喹唑啉‑2(1H)‑酮。本发明采用硝基苯为起始原料,“一锅法”实现苯环硝基还原和苯环取代反应,同时硝基苯也抑制了苯环取代反应中掉氟杂质的产生,简化了合成工艺,提高了收率。氯甲基化反应避免了传统路线中苄基氯化杂质多、气味大、危险性高等问题,提高收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合成工艺的环境友好。本方法工艺操作简单,原材料成本低,环境友好,适合规模化生产。
    公开号:
    CN111533701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IMINOQUINAZOLINONE DERIVATIVE<br/>[FR] PROCÉDÉ SERVANT À PRODUIRE UN DÉRIVÉ D'IMINOQUINAZOLINONE
    申请人:NIHON NOHYAKU CO LTD
    公开号:WO2005123695A1
    公开(公告)日:2005-12-29
     本発明は、医薬及び農薬の製造原料又は有効成分として有用なイミノキナゾリノン類の新規かつ経済的な製造方法を提供する。すなわち、一般式(II)で表されるアニリン類とハロゲン化ギ酸エステル類と反応させ、フェニルカルバミン酸エステル類とし、該フェニルカルバミン酸エステル類を、ラジカル開始剤の存在下にハロゲン化剤と反応させ、ハロメチルフェニルカルバミン酸エステル類とし、該ハロメチルフェニルカルバミン酸エステル類をヒドラジンと反応させることにより、アミノキナゾリン類とし、該アミノキナゾリン類をアルデヒド類と反応させることにより、一般式(I)で表されるイミノキナゾリノン類を製造する。 本発明によれば、医薬及び農薬の製造原料又は有効成分として有用なイミノキナゾリノン類を効率的かつ安価に提供でき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制造方法,可用作制药和农药的制造原料或有效成分的亚硝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即通过将一般式(II)表示的苯胺类与卤代酸酯类反应,形成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然后在存在自由基引发剂的情况下将该苯基氨基甲酸酯类与卤代试剂反应,形成卤代苯基氨基甲酸酯类,然后将该卤代苯基氨基甲酸酯类反应,形成喹唑啉类,最后将该喹唑啉类与醛反应,形成一般式(I)表示的亚硝基喹唑啉类。本发明能够高效且低成本地提供用作制药和农药的制造原料或有效成分的亚硝基喹唑啉类。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