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methoxyphenyl)ethan-1-one O-pivaloyl oxime | 1619224-89-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methoxyphenyl)ethan-1-one O-pivaloyl oxime
英文别名
——
1-(2-methoxyphenyl)ethan-1-one O-pivaloyl oxime化学式
CAS
1619224-89-3
化学式
C14H19NO3
mdl
——
分子量
249.31
InChiKey
AKZZBQJJUDKJE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01
  • 重原子数:
    18.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47.89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methoxyphenyl)ethan-1-one O-pivaloyl oxime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63%的产率得到8-methoxy-3-(2-methoxyphenyl)-1-methylis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甲基酮肟酯作为钯催化的CH烷基化中的亲核性偶合剂,并在异喹啉的合成中应用
    摘要:
    已发现甲基酮肟酯是C(sp 2)–C(sp 3)的极佳偶合伙伴)通过Pd催化的芳族C–H活化形成键。该转化形成了通过与芳基肟酯偶联来区域选择性合成取代的异喹啉的方法的基础。我们的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是通过Pd(II)催化的芳族C–H活化,互变异构以及与Palladacycle连接的甲基酮肟肟酯进行1,3转移而实现的,通过还原消除可形成C–C键。以及亚氨基-Pd(II)中间体的分子内缩合形成杂环。芳基肟基团不仅用作Pd催化的芳族C–H活化的导向基团,而且还用作内部氧化剂,使反应呈氧化还原中性。我们的研究阐明了这种C–H烷基化过程的范围和局限性,
    DOI:
    10.1021/jo5010586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甲基酮肟酯作为钯催化的CH烷基化中的亲核性偶合剂,并在异喹啉的合成中应用
    摘要:
    已发现甲基酮肟酯是C(sp 2)–C(sp 3)的极佳偶合伙伴)通过Pd催化的芳族C–H活化形成键。该转化形成了通过与芳基肟酯偶联来区域选择性合成取代的异喹啉的方法的基础。我们的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是通过Pd(II)催化的芳族C–H活化,互变异构以及与Palladacycle连接的甲基酮肟肟酯进行1,3转移而实现的,通过还原消除可形成C–C键。以及亚氨基-Pd(II)中间体的分子内缩合形成杂环。芳基肟基团不仅用作Pd催化的芳族C–H活化的导向基团,而且还用作内部氧化剂,使反应呈氧化还原中性。我们的研究阐明了这种C–H烷基化过程的范围和局限性,
    DOI:
    10.1021/jo501058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ase-Promoted [3+2]-Annulation of Oxime Esters and Aldehydes for Rapid Isoxazoline Formation
    作者:Huawen Huang、Feifei Li、Zhenhua Xu、Jinhui Cai、Xiaochen Ji、Guo-Jun Deng
    DOI:10.1002/adsc.201700730
    日期:2017.9.18
    A base‐promoted [3+2]‐annulation of ketoxime esters and aldehydes is disclosed for the facile and rapid synthesis of 3,5‐disubstituted and 3,4,5trisubstituted isoxazolines. The key to our success is the pivalate leaving group of the oxime substrates, combined with cesium carbonate as promoter. This chemistry allows the assembly of a vast array of isoxazoline derivatives under simple base conditions
    公开了一种碱促进的酮肟酯和醛的[3 + 2]环化反应,可轻松快速地合成3,5-二取代和3,4,5-三取代的异恶唑啉。我们成功的关键是肟底物的新戊酸酯离去基团,结合碳酸铯作为促进剂。这种化学方法可以在简单的碱性条件下以与传统的异恶唑啉互补的方法组装大量异恶唑啉衍生物,该方法是通过[3 + 2]-偶极环加成丁腈氧化物和烯烃而形成的。它也代表了一种新的反应模式,涉及亲电胺化/ N-O键取代。
  • 3,4,5-,三取代-4,5-二氢异噁唑、衍生物及其 合成方法及用途
    申请人:湘潭大学
    公开号:CN107011278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一种3,4,5‑三取代‑4,5‑二氢异恶唑及其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异恶唑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合成时不需要使用催化剂,只在碱的作用下,用有机溶剂作为溶剂,将醛类化合物和肟酯转化为异恶唑啉及其衍生物的技术方案;它克服了现有异恶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存在合成步骤复杂,需要采取多步合成工艺才能完成,还需要用金属催化剂、化学当量的金属氧化剂或者过氧化物的困难;它极大限度地保持了原子经济性;它具有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优良,分子切块和化合物片段包含丰富的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内容;它还具有反应体系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设备较少、实验操作简便、用料来源广泛、产率高、用户和应用易于扩展、产品利用价值较高、市场商业化前景可以预期等特点。
  • Redox-Neutral Access to Isoquinolinones via Rhodium(III)-Catalyzed Annulations of <i>O</i>-Pivaloyl Oximes with Ketenes
    作者:Xifa Yang、Song Liu、Songjie Yu、Lingheng Kong、Yu Lan、Xingwei Li
    DOI:10.1021/acs.orglett.8b00906
    日期:2018.5.4
    A mild and redox-neutral [4 + 2] annulation of O-pivaloyl oximes with ketenes has been realized for synthesis of quaternary-carbon-stereocenter-containing (QCSC) isoqui-nolinones, where the N-OPiv not only acts as an oxidizing group but also offers coordination saturation to inhibit protonolysis. The reaction mechanism has been studied by DFT calculations.
  • Methyl Ketone Oxime Esters as Nucleophilic Coupling Partners in Pd-Catalyzed C–H Alkyl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Synthesis of Isoquinolines
    作者:Zhi-Wei Zhang、Aijun Lin、Jiong Yang
    DOI:10.1021/jo5010586
    日期:2014.8.1
    excellent coupling partners for C(sp2)–C(sp3) bond formation via Pd-catalyzed aromatic C–H activation. This transformation forms the basis of an approach to regioselectively synthesize substituted isoquinolines via coupling with aryloxime esters. Our mechanistic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reaction proceeded through Pd(II)-catalyzed aromatic C–H activation, tautomerization, and a 1,3-shift of the palladacycle-ligated
    已发现甲基酮肟酯是C(sp 2)–C(sp 3)的极佳偶合伙伴)通过Pd催化的芳族C–H活化形成键。该转化形成了通过与芳基肟酯偶联来区域选择性合成取代的异喹啉的方法的基础。我们的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是通过Pd(II)催化的芳族C–H活化,互变异构以及与Palladacycle连接的甲基酮肟肟酯进行1,3转移而实现的,通过还原消除可形成C–C键。以及亚氨基-Pd(II)中间体的分子内缩合形成杂环。芳基肟基团不仅用作Pd催化的芳族C–H活化的导向基团,而且还用作内部氧化剂,使反应呈氧化还原中性。我们的研究阐明了这种C–H烷基化过程的范围和局限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