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bis[2-(4-methyl-7-acetylamino-1,8-naphthyridine)]ethylene | 1350548-7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bis[2-(4-methyl-7-acetylamino-1,8-naphthyridine)]ethylene
英文别名
——
1,2-bis[2-(4-methyl-7-acetylamino-1,8-naphthyridine)]ethylene化学式
CAS
1350548-78-5
化学式
C24H22N6O2
mdl
——
分子量
426.478
InChiKey
CIZJQRYEKXJHR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8
  • 重原子数:
    32.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109.76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trakis(acetonitrile)copper(I)tetrafluoroborate 、 1,2-bis[2-(4-methyl-7-acetylamino-1,8-naphthyridine)]ethylene双二苯基膦甲烷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55%的产率得到Cu2(1,2-bis[2-(4-methyl-7-acetylamino-1,8-naphthyridine)]ethylene)(CH2(P(C6H5)2)2)2(BF4)2*4H2O
    参考文献:
    名称:
    1,2-双[2-(2-(4-甲基-7-乙酰氨基-1,8-萘吡啶)]乙烯配体及其双核铜(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谱性质
    摘要:
    摘要一种新型的配体1,2,2-双[2-(4-甲基-7-乙酰氨基-1,8-萘啶)]乙烯(L)及其两种含Cu(I)的双核Cu(I)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光谱性质三苯基膦(PPh3)或双(二苯基膦基)甲烷(dppm),[Cu2(L)(PPh3)4](BF4)2·2CH2Cl2(1·2CH2Cl2)和[Cu2(L)(dppm)2](BF4)2报告了·4H2O(2·4H2O)。基于X射线晶体分析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研究表明,铜(I)中心对配合物1和2分别采用不同的配位几何结构,O(N)CuP2 +和NCuP2 +。在365 nm处对L的脱气有机溶液进行辐照后,通过吸收光谱变化详细研究了光诱导的异构化反应和配体L的分子内质子转移。涉及依赖于时间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光谱研究允许分配与发射光谱和瞬态吸收光谱有关的激发态。对于二氯甲烷中的1和2,观察到的出现在413和418 nm范围内的较低能量吸收带在自然界中
    DOI:
    10.1016/j.ica.2011.09.014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酰丙酮 在 selenium(IV) oxide 、 硫酸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乙酸酐溶剂黄146 为溶剂, 反应 53.0h, 生成 1,2-bis[2-(4-methyl-7-acetylamino-1,8-naphthyridine)]ethy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1,2-双[2-(2-(4-甲基-7-乙酰氨基-1,8-萘吡啶)]乙烯配体及其双核铜(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谱性质
    摘要:
    摘要一种新型的配体1,2,2-双[2-(4-甲基-7-乙酰氨基-1,8-萘啶)]乙烯(L)及其两种含Cu(I)的双核Cu(I)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光谱性质三苯基膦(PPh3)或双(二苯基膦基)甲烷(dppm),[Cu2(L)(PPh3)4](BF4)2·2CH2Cl2(1·2CH2Cl2)和[Cu2(L)(dppm)2](BF4)2报告了·4H2O(2·4H2O)。基于X射线晶体分析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研究表明,铜(I)中心对配合物1和2分别采用不同的配位几何结构,O(N)CuP2 +和NCuP2 +。在365 nm处对L的脱气有机溶液进行辐照后,通过吸收光谱变化详细研究了光诱导的异构化反应和配体L的分子内质子转移。涉及依赖于时间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光谱研究允许分配与发射光谱和瞬态吸收光谱有关的激发态。对于二氯甲烷中的1和2,观察到的出现在413和418 nm范围内的较低能量吸收带在自然界中
    DOI:
    10.1016/j.ica.2011.09.01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