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oc-Val-Gly-Val-OMe | 511303-04-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oc-Val-Gly-Val-OMe
英文别名
(t-BuOC(O)-Val-Gly-Val-OMe);methyl (2S)-3-methyl-2-[[2-[[(2S)-3-methyl-2-[(2-methylpropan-2-yl)oxycarbonylamino]butanoyl]amino]acetyl]amino]butanoate
Boc-Val-Gly-Val-OMe化学式
CAS
511303-04-1
化学式
C18H33N3O6
mdl
——
分子量
387.477
InChiKey
JJFMCTRFOZSNFK-KBPBESR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26 °C(Solv: ethyl acetate (141-78-6))
  • 沸点:
    574.3±40.0 °C(Predicted)
  • 密度:
    1.091±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97
  • 重原子数:
    27.0
  • 可旋转键数:
    8.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8
  • 拓扑面积:
    122.83
  • 氢给体数:
    3.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oc-Val-Gly-Val-OMe甲酸 作用下, 生成 H-Val-Gly-Val-OMe
    参考文献:
    名称:
    包含α-和ω-氨基酸的杂合肽发夹:十肽在3和8位具有未取代的β-,γ-和δ残基的构象分析
    摘要:
    通过使用四种合成十肽Boc-Leu-Val-Xxx-Val-D-Pro-Gly-Leu-Xxx-Val-Val研究了将未取代的ω-氨基酸插入模型β-发夹肽的链节中的作用-OMe:肽1(Xxx = Gly),肽2(Xxx = betaGly = betahGly =同甘氨酸,β-甘氨酸),肽3(Xxx = gammaAbu =γ-氨基丁酸),肽4(Xxx = deltaAva =δ-氨基戊酸酸)。1 H NMR研究(500 MHz,甲醇)显示了几个关键的交叉链NOE,为肽2-4中的β-发夹构象提供了证据。在肽3中,NMR结果支持成核转角的形成,但是,没有检测到交叉链配体的证据。肽3的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揭示了晶体不对称单元中两个分子的β-发夹构象,通过四个交叉链氢键稳定,其中gammaAbu残基容纳在链内。两个分子(A,B)中的D-Pro-Gly区段都采用II型β-转角构象。肽3的圆二色性光谱的特征是在229
    DOI:
    10.1002/chem.20050074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包含α-和ω-氨基酸的杂合肽发夹:十肽在3和8位具有未取代的β-,γ-和δ残基的构象分析
    摘要:
    通过使用四种合成十肽Boc-Leu-Val-Xxx-Val-D-Pro-Gly-Leu-Xxx-Val-Val研究了将未取代的ω-氨基酸插入模型β-发夹肽的链节中的作用-OMe:肽1(Xxx = Gly),肽2(Xxx = betaGly = betahGly =同甘氨酸,β-甘氨酸),肽3(Xxx = gammaAbu =γ-氨基丁酸),肽4(Xxx = deltaAva =δ-氨基戊酸酸)。1 H NMR研究(500 MHz,甲醇)显示了几个关键的交叉链NOE,为肽2-4中的β-发夹构象提供了证据。在肽3中,NMR结果支持成核转角的形成,但是,没有检测到交叉链配体的证据。肽3的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揭示了晶体不对称单元中两个分子的β-发夹构象,通过四个交叉链氢键稳定,其中gammaAbu残基容纳在链内。两个分子(A,B)中的D-Pro-Gly区段都采用II型β-转角构象。肽3的圆二色性光谱的特征是在229
    DOI:
    10.1002/chem.20050074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ction of [(Cp2TiCH3)(THF)+][BPh4] with Tripeptide Derivatives: Formation of Cationic (Peptide)titanocene Complexes
    作者:Dirk Harmsen、Gerhard Erker、Roland Fröhlich、Gerald Kehr
    DOI:10.1002/1099-0682(200212)2002:12<3156::aid-ejic3156>3.0.co;2-6
    日期:2002.12
    tripeptide methyl esters [Z-/Boc-5 to -12(pept)] was prepared using the amino acids glycine, alanine and valine. In both the alanine and the valine series a single glycine unit was introduced and its position inside the tripeptide framework was systematically varied. Reaction of these 16 tripeptide derivatives with the organometallic reagent [Cp2TiCH3(THF)+][BPh4−] (13)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使用氨基酸酸、丙酸和缬酸制备了一系列 Z-和 Boc-保护的三肽甲酯 [Z-/Boc-5 至 -12(pept)]。在丙酸和缬酸系列中,引入了单个甘酸单元,并且其在三肽框架内的位置系统地变化。这 16 种三肽衍生物与有机属试剂 [Cp2TiCH3(THF)+][BPh4−] (13) 的反应导致甲基(肽)二茂阳离子复合物的形成,该复合物含有与单个配位的强亲电性 [Cp2TiCH3+] 阳离子部分羧酰胺羰基氧原子。大多数情况下,中心氨基酸残基的羰基氧原子被特异性连接以产生配位产物 5-12(coord7)。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还观察到 [Cp2TiCH3+] 阳离子和 N 端氨基酸部分之间 κO 加合物的形成,尤其是在 N 端甘酸衍生物的情况下。在一种情况下,我们观察到 [Cp2TiCH3+] 基团沿着链从 C4=O 迁移到 C7=O 位置。随后热诱导 CH4 消除产物 5-12(coor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