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bis(trimethylsilyl)methyl]indazole | 300808-13-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bis(trimethylsilyl)methyl]indazole
英文别名
[Indazol-1-yl(trimethylsilyl)methyl]-trimethylsilane
1-[bis(trimethylsilyl)methyl]indazole化学式
CAS
300808-13-3
化学式
C14H24N2Si2
mdl
——
分子量
276.529
InChiKey
LSTOBVOGKDPYM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3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17.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六羰基铬1-[bis(trimethylsilyl)methyl]indazole正庚烷二丁醚 为溶剂, 以60%的产率得到[η6-1-[bis(trimethylsilyl)methyl]indazole]tricarbonylchromium
    参考文献:
    名称:
    从(η吲唑的新的合成6 -arene)tricarbonylchromium络合物
    摘要:
    吲唑铬配合物和它的一些衍生物的是由两种策略来合成:(1)通过环化[η 6 -2-(2'-苯基肼)-1,3-二氧戊环] tricarbonylchromium(2在酸性条件下),将其转换成σ-复数(11); (2)通过在N(1)处使用大体积保护基,将Cr(CO)6与1-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吲唑(3)和2-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吲唑(4)热解,在N(2)和C(3)同时,得到[η 6 -1-双(三甲硅烷基)甲基吲唑] tricarbonylchromium(14)和[η 6 -2双(三甲硅烷基)甲基-3- trimethylsilylindazole] tricarbonylchromium(15)。在C(4)和C(7)位置以3:1的比例发生复合物14的去质子化,然后进行亲电淬灭;对于复合物15,去质子化在C(7)位置上具有完全的区域选择性。此取代基的位置是由NOE差光谱和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证实了[η
    DOI:
    10.1016/s0022-328x(00)00215-1
  • 作为产物:
    描述:
    吲唑 、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在 正丁基锂叔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3.5h, 生成 1-[bis(trimethylsilyl)methyl]in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从(η吲唑的新的合成6 -arene)tricarbonylchromium络合物
    摘要:
    吲唑铬配合物和它的一些衍生物的是由两种策略来合成:(1)通过环化[η 6 -2-(2'-苯基肼)-1,3-二氧戊环] tricarbonylchromium(2在酸性条件下),将其转换成σ-复数(11); (2)通过在N(1)处使用大体积保护基,将Cr(CO)6与1-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吲唑(3)和2-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吲唑(4)热解,在N(2)和C(3)同时,得到[η 6 -1-双(三甲硅烷基)甲基吲唑] tricarbonylchromium(14)和[η 6 -2双(三甲硅烷基)甲基-3- trimethylsilylindazole] tricarbonylchromium(15)。在C(4)和C(7)位置以3:1的比例发生复合物14的去质子化,然后进行亲电淬灭;对于复合物15,去质子化在C(7)位置上具有完全的区域选择性。此取代基的位置是由NOE差光谱和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证实了[η
    DOI:
    10.1016/s0022-328x(00)00215-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vel synthesis of indazoles from (η6-arene)tricarbonylchromium complexes
    作者:M.Rute G da Costa、M.João M Curto、Stephen G Davies、M.Teresa Duarte、C Resende、Fátima C Teixeira
    DOI:10.1016/s0022-328x(00)00215-1
    日期:2000.6
    at N(2) and C(3), to afford [η6-1-bis(trimethylsilyl)methylindazole]tricarbonylchromium (14) and [η6-2-bis(trimethylsilyl)methyl-3-trimethylsilylindazole]tricarbonylchromium (15), respectively. The deprotonation of complex 14 followed by electrophilic quench occurs at the C(4) and C(7) positions in a ratio of 3:1 and with complex 15 the deprotonation was completely regioselective at the C(7) position
    吲唑铬配合物和它的一些衍生物的是由两种策略来合成:(1)通过环化[η 6 -2-(2'-苯基肼)-1,3-二氧戊环] tricarbonylchromium(2在酸性条件下),将其转换成σ-复数(11); (2)通过在N(1)处使用大体积保护基,将Cr(CO)6与1-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吲唑(3)和2-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3-三甲基甲硅烷基吲唑(4)热解,在N(2)和C(3)同时,得到[η 6 -1-双(三甲硅烷基)甲基吲唑] tricarbonylchromium(14)和[η 6 -2双(三甲硅烷基)甲基-3- trimethylsilylindazole] tricarbonylchromium(15)。在C(4)和C(7)位置以3:1的比例发生复合物14的去质子化,然后进行亲电淬灭;对于复合物15,去质子化在C(7)位置上具有完全的区域选择性。此取代基的位置是由NOE差光谱和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证实了[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