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6-二羟基-十四烷酸 | 18202-35-2

中文名称
5,6-二羟基-十四烷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6-dihydroxy-tetradecanoic acid
英文别名
5.6-Dihydroxy-myristinsaeure;5,6-Dihydroxy-tetradecansaeure;δ.ε-Dioxy-myristinsaeure;4.5-Dioxy-tridecan-carbonsaeure-(1);5,6-dihydroxytetradecanoic acid
5,6-二羟基-十四烷酸化学式
CAS
18202-35-2
化学式
C14H28O4
mdl
——
分子量
260.374
InChiKey
QSPVFAVRJHDEB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1
  • 重原子数:
    18.0
  • 可旋转键数:
    12.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3
  • 拓扑面积:
    77.76
  • 氢给体数:
    3.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甲醇5,6-二羟基-十四烷酸盐酸 作用下, 生成 5,6-dihydroxy-tetr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What is the Optimal Evaluation Time of the QT Dispers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the Risk Stratification?
    摘要:
    研究了136例透壁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Tr+组,n = 73)或不接受溶栓治疗(Tr-组,n = 63)后1天至30天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序贯变化,以探讨QT离散度测量时间对风险分层的最佳时间。研究组包括136例透壁性AMI患者(89名男性;平均年龄,57 ±10岁)和65名健康对照者(43名男性;平均年龄,56 ±7岁)。在30天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或心脏猝死的14例患者也被评估为重大心律失常(MCA)组。AMI后1、3、5、10、15和30天分别获得每位患者的ECG。AMI患者QTcD(MI后每个QTcD期间)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49.3 ± 16.3 ms)(p < 0.001)。MI后每个时期(1、3、5、10、15和30天)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QTcD显著高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p < 0.001)。QTcD平均值在MCA组患者中较非MCA组患者每个时期(1、3、5、10、15和30天)显著升高(p < 0.05)。心肌梗死后第10天QTcD最大(p < 0.05,第1天与第10天各组比较),之后达到平台期。AMI后至少10天是测量QTD进行风险分层的理想时间。
    DOI:
    10.1177/000331970105200704
  • 作为产物:
    描述: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在 potassium permanganate 作用下, 生成 5,6-二羟基-十四烷酸
    参考文献:
    名称:
    What is the Optimal Evaluation Time of the QT Dispers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the Risk Stratification?
    摘要:
    研究了136例透壁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Tr+组,n = 73)或不接受溶栓治疗(Tr-组,n = 63)后1天至30天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序贯变化,以探讨QT离散度测量时间对风险分层的最佳时间。研究组包括136例透壁性AMI患者(89名男性;平均年龄,57 ±10岁)和65名健康对照者(43名男性;平均年龄,56 ±7岁)。在30天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或心脏猝死的14例患者也被评估为重大心律失常(MCA)组。AMI后1、3、5、10、15和30天分别获得每位患者的ECG。AMI患者QTcD(MI后每个QTcD期间)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49.3 ± 16.3 ms)(p < 0.001)。MI后每个时期(1、3、5、10、15和30天)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QTcD显著高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p < 0.001)。QTcD平均值在MCA组患者中较非MCA组患者每个时期(1、3、5、10、15和30天)显著升高(p < 0.05)。心肌梗死后第10天QTcD最大(p < 0.05,第1天与第10天各组比较),之后达到平台期。AMI后至少10天是测量QTD进行风险分层的理想时间。
    DOI:
    10.1177/00033197010520070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sujimoto, Chemische Umschau auf dem Gebiet der Fette, Oele, Wachse und Harze, 1923, vol. 30, p. 35
    作者:Tsujimoto
    DOI:——
    日期:——
  • Tsujimoto, Chemische Umschau auf dem Gebiet der Fette, Oele, Wachse und Harze, 1928, vol. 35, p. 227
    作者:Tsujimoto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