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氨基-4-羟基苯磺酸钠 | 83266-79-9

中文名称
3-氨基-4-羟基苯磺酸钠
中文别名
3-吡啶胺,2,4-二甲氧基-
英文名称
sodium 3-amino-4-hydroxyl benzene sulfonate
英文别名
Sodium 2-amino-4-sulfophenolate;sodium;2-amino-4-sulfophenolate
3-氨基-4-羟基苯磺酸钠化学式
CAS
83266-79-9
化学式
C6H6NO4S*Na
mdl
——
分子量
211.174
InChiKey
GQBQLGGDDPZCKH-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2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12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SDS

SDS:19c28a9bfa3d5d99fa60023c14eeb82a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氨基-4-羟基苯磺酸钠盐酸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高日晒红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日晒红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技术中的活性染料领域。该高日晒红色活性染料,选自式(1)通式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结构按照任意比例复配的混合物;式(1)所示的一种,选自如下结构通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式(1)中的:R1代表‑SO3M;R2代表‑H、‑CH3或‑CH2CH3;R3代表‑H、‑CH3、‑CH2CH3、‑SO3M、‑SO2CH=CH2或‑SO2C2H4OSO3M;M代表‑H、‑Na、‑K或‑Li;X代表Cl或者F。该高日晒红色活性染料具有一种日晒牢度和耐热稳定性高的优点,同时兼顾了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好。
    公开号:
    CN111925666A
  • 作为产物:
    描述:
    reactive violet 1 在 laccase-conjugated amino-functionalized nanosilica 作用下, 以 aq. acetate buffer 为溶剂, 反应 12.0h, 生成 sodium 3-chloro-4,5-dihydroxybenzene sulfonate 、 3-氨基-4-羟基苯磺酸钠 、 4-chloro-1,3,5-triazine-2-ol 、 disodium chromotropate
    参考文献:
    名称:
    Laccase-conjugated amino-functionalized nanosilica for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Violet 1 dye
    摘要:
    用纳米结构固定酶可增强其理想特性,从而使酶变得更加稳定和耐受。本研究涉及漆酶纳米二氧化硅共轭物的配方,以克服其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方面的问题。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和漆酶纳米颗粒呈球形,平均粒径分别为 220 纳米和 615 纳米。漆酶纳米粒子氧化 ABTS 的最佳温度为 55 ℃ ,pH 值为 4.0。在第 20 个循环之前,纳米漆酶保留了 79% 的剩余活性。在较低温度下,即使经过 60 天,它也能显示出 91% 的初始活性。纳米漆酶颗粒被用于降解活性紫 1,在 pH 值为 5.0 和温度为 30 ℃ 的条件下,在 12 h 内获得了 96.76% 的脱溶剂率。对微生物和植物的毒性研究表明,降解后的代谢物比对照染料的毒性低。因此,该固定化方法提高了漆酶的贮存稳定性和重复利用率,可用于高效降解偶氮染料。
    DOI:
    10.1007/s40089-017-0215-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accase-conjugated amino-functionalized nanosilica for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Violet 1 dye
    作者:Mayur Gahlout、Darshan M. Rudakiya、Shilpa Gupte、Akshaya Gupte
    DOI:10.1007/s40089-017-0215-1
    日期:2017.9
    Immobilization of enzyme with nanostructures enhances its ide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y allow the enzyme to become more stable and resistant.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deals with the formulation of laccase nanosilica conjugates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its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Synthesized nanosilica and laccase nanoparticles were spherical shaped, with the mean size of 220 and 615 nm, respectively. Laccase nanoparticles had an optimum temperature of 55 °C and pH 4.0 for the oxidation of ABTS. Laccase nanoparticle retained 79% of residual activity till 20th cycle. It also showed 91% of its initial activity at lower temperatures even after 60 days. Laccase nanoparticles were applied for Reactive Violet 1 degradation wherein 96.76% of decolourization was obtained at pH 5.0 and 30 °C within 12 h. Toxicity studies on microbes and plants suggested that the degraded metabolites were less toxic than control dye. Thus, the method applied for immobilization increased storage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of laccase, and therefore, it can be utilized for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azo dyes.
    用纳米结构固定酶可增强其理想特性,从而使酶变得更加稳定和耐受。本研究涉及漆酶纳米二氧化硅共轭物的配方,以克服其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方面的问题。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和漆酶纳米颗粒呈球形,平均粒径分别为 220 纳米和 615 纳米。漆酶纳米粒子氧化 ABTS 的最佳温度为 55 ℃ ,pH 值为 4.0。在第 20 个循环之前,纳米漆酶保留了 79% 的剩余活性。在较低温度下,即使经过 60 天,它也能显示出 91% 的初始活性。纳米漆酶颗粒被用于降解活性紫 1,在 pH 值为 5.0 和温度为 30 ℃ 的条件下,在 12 h 内获得了 96.76% 的脱溶剂率。对微生物和植物的毒性研究表明,降解后的代谢物比对照染料的毒性低。因此,该固定化方法提高了漆酶的贮存稳定性和重复利用率,可用于高效降解偶氮染料。
  • 一种高日晒红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浙江亿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192566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日晒红色活性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技术中的活性染料领域。该高日晒红色活性染料,选自式(1)通式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结构按照任意比例复配的混合物;式(1)所示的一种,选自如下结构通式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式(1)中的:R1代表‑SO3M;R2代表‑H、‑CH3或‑CH2CH3;R3代表‑H、‑CH3、‑CH2CH3、‑SO3M、‑SO2CH=CH2或‑SO2C2H4OSO3M;M代表‑H、‑Na、‑K或‑Li;X代表Cl或者F。该高日晒红色活性染料具有一种日晒牢度和耐热稳定性高的优点,同时兼顾了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好。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