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II)(1),Ni(II)(2),Cr(III)(3)和Fe(III)(4)与3-乙酰基-4-苯甲酰基-1-苯基-1 H-
吡唑的配合物(制备L 1)并进行结构表征。L 1的通常配位是通过
吡唑部分的氮原子和羰基乙酰基实现的。配合物的电子光谱表明,
金属中心的几何形状为六坐标八面体。根据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筛选了
配体和复合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使用改良的Kirby-Bauer椎间盘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方法对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革兰氏阴性)和抗真菌作用。Ni(II)配合物(2)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显着的抗真菌抑制作用,相当于标准抗真菌剂。为了继续我们的研究,通过向L 1中以不同形式添加4-
氟-苯甲酰基部分以产生不同的
配体3-乙酰基-4-(4-
氟苯甲酰基)-1-苯基-1 H-
吡唑(L 2)和3-[(3-乙酰基-1-苯基-1 H -4-
吡唑基)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