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Methyl-1,3-dithiolan-2-yl)essigsaeure | 5616-60-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yl-1,3-dithiolan-2-yl)essigsaeure
英文别名
2-methyl-1,3-dithiolane-2-acetic acid;(2-methyldithiolan-2-yl)acetic acid;(2-methyl-[1,3]dithiolan-2-yl)-acetic acid;Acetessigsaeure-aethylenmercaptal;2-(2-Methyl-1,3-dithiolan-2-yl)acetic acid
(2-Methyl-1,3-dithiolan-2-yl)essigsaeure化学式
CAS
5616-60-4
化学式
C6H10O2S2
mdl
——
分子量
178.276
InChiKey
FSCUQPDQXBXRB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66-68 °C
  • 沸点:
    339.8±17.0 °C(Predicted)
  • 密度:
    1.28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3
  • 拓扑面积:
    87.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Methyl-1,3-dithiolan-2-yl)essigsaeure 在 dirhodium tetraacetate 、 氘代甲醇-d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氘代苯 为溶剂, 反应 30.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硫缩醛环通过双环叶立德的扩环。质子亲核试剂对叶立德中间体的影响
    摘要:
    2-(3-重氮-2-氧代丙烷-1-基)-2-甲基二硫杂环戊烷9a,2-(4-重氮-3-氧代丁烷-2-基)-2-甲基二硫杂环戊烷9c和2-(3 -重氮-2-氧代丙烷-1-基)-2-甲基-1,3-二硫杂环丁烷9b与Rh(2)(OAc)(4)得到三碳环扩环产物dithiocan-2-en-1-one分别参见图13a,13c和二硫南-2-烯-1-酮13b。2-(5-重氮-4-氧杂戊基)-2-甲基二硫杂环戊烷9e也给出了五碳环扩环产物二硫南-3-en-1-one 13e和5-亚甲基二硫烷-1-one 13'e。另一方面,2-(4-重氮-3-氧丁基)-2-甲基二硫杂环戊烷9d在AcOH的存在下反应,得到被乙酰氧基取代的四碳扩环产物16d。另外,在不存在AcOH的条件下,2-(3-重氮-2-氧丙基)-2-甲基-3-氧杂硫杂环戊烷9f的反应通过α-氨基苯甲酸产生4-氧杂-7-硫代硫烷-2-en-1-one
    DOI:
    10.1021/jo991775x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 acetoacetate dithioketal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反应 4.0h, 以97%的产率得到(2-Methyl-1,3-dithiolan-2-yl)essigsaeure
    参考文献:
    名称:
    1,3-二硫杂环戊烷亚砜的重排机理。
    摘要:
    硫化物4的氧化分别产生作为主要产物和次要产物的顺式和反式一亚砜5和6的混合物,以及少量的二亚砜7。顺式和反式亚砜5和6的结构分配基于1 H NMR光谱和两种异构体的区域特异性氘。在中性条件下,顺式亚砜5经过2-亚甲基氢的σ重排,生成亚磺酸18,然后环化成二氢-1,4-二硫辛2。反式亚砜6重排涉及2-甲基氢经由亚磺酸19形成异构体二氢二硫辛3。在亚砜的两种反应中,亚砜4和二硫化物11也作为次要副产物形成。在酸催化剂的存在顺式亚砜5制备2在定量的产率加上少量3,而反式亚砜6,得到2作为主要产物和3作为次要。形成的机制2,3,4和11进行了讨论。
    DOI:
    10.1016/s0040-4020(01)91005-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of Silyl-Protected Early Intermediates of Polyketide Biosynthesis
    作者:Karsten Krohn、Anne Vidal、Hoan Trang Tran-Thien、Ulrich Flörke、Andreas Bechthold、Gilles Dujardin、Ivan Green
    DOI:10.1002/ejoc.201000067
    日期:——
    through silylation of 33a and 33b, to afford 34a and 34b, and subsequent treatment with acetylacetone dianion. The ultimate synthetic goal, the silyl-protected 2,3-dialkylated naphthol derivative 41, was achieved by selective elongation of the bottom chain of the bis-silyl-protected methyl ester 36 with acetylacetone dianion.
    缩酮或二硫缩酮保护的异香豆素 15-18 在与乙酰乙酸酯 (10) 或戊烷-2,4-二酮 (19) 双阴离子和丙酮单阴离子的反应中得到相应的 1-萘酚 21-26。将二硫缩酮保护的酯 28 置于 Baker-Venkataraman 反应条件下,产生了早期 decaketide 抗生素中间体 2b 的 8-脱氧互变异构保护形式 29/30。然而,在不破坏分子的情况下不能去除二硫缩酮保护基团。因此,通过将 33a 和 33b 甲硅烷基化,得到 34a 和 34b,然后用乙酰二甲酮处理,制备了甲硅烷基保护的不稳定早期三环和四环脱环肽生物合成中间体 37a、37b 和 38a(安古环素和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的前体) . 最终合成目标,
  • Stahl, Ingfried; Schramm, Berthold; Manske, Rainer,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82, # 6, p. 1158 - 1172
    作者:Stahl, Ingfried、Schramm, Berthold、Manske, Rainer、Gosselck, Juergen
    DOI:——
    日期:——
  • Lee, Wha Suk; Lee, Koo; Nam, Kee Dal, 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 1991, vol. 59, # 1-4, p. 189 - 192
    作者:Lee, Wha Suk、Lee, Koo、Nam, Kee Dal
    DOI:——
    日期:——
  • WHA, SUK LEE;KOO, LEE;KEE, DAL NAM, PHOSPH., SULFUR AND SILICON AND RELAT. ELEM., 58-59,(1991) N-4, C. 189-19+
    作者:WHA, SUK LEE、KOO, LEE、KEE, DAL NAM
    DOI:——
    日期:——
  • STAHL, I.;SCHRAMM, B.;MANSKE, R.;GOSSELCK, J., LIEBIGS ANN. CHEM., 1982, N 6, 1158-1172
    作者:STAHL, I.、SCHRAMM, B.、MANSKE, R.、GOSSELCK, J.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雷尼替丁EP杂质J 苯乙酮乙烷-1,2-二基二硫代缩醛 苯丙酮乙烷-1,2-二基二硫代缩醛 硫代磷酸O,O-二乙基S-[2,2-二(乙硫基)丙基]酯 硫代二碳酸叔丁基乙基酯 硫代二碳酸 1-乙基 3-异丙基酯 甲硫基甲酸叔丁酯 甲氧基甲基硫烷基乙烷 甲氧基二硫代甲酸甲酯 甲氧基(甲基硫烷基)甲烷 甲基二[[(二甲基氨基)硫代甲酰]硫代]乙酸酯 甲基8-氧代-6,10-二硫杂螺[4.5]癸烷-7-羧酸酯 环线威 环己基甲硫基甲基醚 环己基二乙酸二乙酯 双(硫代甲氧基甲基)硫醚 双(亚甲基二硫代)四硫富瓦烯 六氢-2'3A-二甲基螺[1,3-二硫环戊并[4,5-B]呋喃-2,3'(2'H)-呋喃] 亚甲基二(氰基亚胺硫代碳酸甲酯) 亚甲基二(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二邻茴香醚 二硫氰基甲烷 二硫代丁酸甲酯 二甲硫基甲烷 二甲氧基-[(2-甲基-1,3-氧硫杂环戊烷-2-基)甲硫基]-巯基膦烷 二异丙基黄原酸酯 二(硫代碳酸 O-丁基酯)硫代酸酐 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亚甲基酯 二(乙硫基)甲烷 二(乙硫基)乙酸乙酯 二(乙氧基硫代羰基)硫醚 二(2-氨基乙基硫基)甲烷 乙醛,二(甲硫基)- 乙酸甲硫甲酯 乙氧基甲基异硫脲盐酸盐 乙丙二砜 乙丁二砜 丙烷-2、2-二基双(磺胺二基)二乙胺 丙烷-2,2-二基双(硫)基]二乙酸 三硫丙酮 [(异丙氧基硫基甲酰基硫基)硫基甲酰基硫基]硫代甲酸O-异丙基酯 [(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酰)甲基]甲基氰基亚氨二硫代碳酸酯 [(2-羧基乙氧基)甲基]二甲基-锍溴化物(1:1) S-甲基O-(2-甲基丙基)二硫代碳酸酯 S-烯丙基 O-戊基二硫代碳酸酯 S-(环戊基甲基)O-甲基二硫代碳酸酯 O-烯丙基S-(2-巯基乙基)硫代碳酸酯 O-烯丙基S-(1-癸基)硫代碳酸酯 O-乙基黄原酸乙酯 O-乙基S-(3-氧代丁烷-2-基)二硫代碳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