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dichloro-6-(4-methylpentyl)-1,4-naphthoquinone | 1456706-1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dichloro-6-(4-methylpentyl)-1,4-naphthoquinone
英文别名
2,3-Dichloro-6-isohexyl-naphthalene-1,4-dione;2,3-dichloro-6-(4-methylpentyl)naphthalene-1,4-dione
2,3-dichloro-6-(4-methylpentyl)-1,4-naphthoquinone化学式
CAS
1456706-18-5
化学式
C16H16Cl2O2
mdl
——
分子量
311.208
InChiKey
QRPFJXKTWHPOK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8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34.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dichloro-6-(4-methylpentyl)-1,4-naphthoquinone4-甲氧基苯酚 在 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0.13h, 生成 3-chloro-2-(4-methoxyphenoxy)-6-(4-methylpentyl)-1,4-naphthoquinone 、 3-chloro-2-(4-methoxyphenoxy)-7-(4-methylpentyl)-1,4-naphthoquinones
    参考文献:
    名称:
    萜烯-1,4-萘醌和1,4-蒽二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摘要:
    进行的27简单和杂环稠合的异戊烯基-1,4-萘醌和1,4-蒽二酮类抗真菌评价体外针对人病原性酵母菌(念珠菌属)和丝状真菌(曲霉属,镰孢属,和毛癣菌属)。最初用于获得醌衍生物的合成策略是基于月桂烯和几种对映体之间的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苯醌衍生物,在蒽-1,4-二酮的情况下,异戊二烯侧链的环化。MIC值在低μg/ mL范围内的最有希望的化合物是那些带有一个或两个氯原子连接在醌环上的化合物。确定的最有效化合物的时间杀灭曲线显示出其抑菌作用模式与伊曲康唑相似。
    DOI:
    10.1016/j.ejmech.2013.06.018
  • 作为产物:
    描述:
    月桂烯吡啶氯化亚砜 、 Lindlar's catalyst 、 三氟化硼乙醚氢气 作用下, 以 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55.0h, 生成 2,3-dichloro-6-(4-methylpentyl)-1,4-naphthoqui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萜烯-1,4-萘醌和1,4-蒽二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摘要:
    进行的27简单和杂环稠合的异戊烯基-1,4-萘醌和1,4-蒽二酮类抗真菌评价体外针对人病原性酵母菌(念珠菌属)和丝状真菌(曲霉属,镰孢属,和毛癣菌属)。最初用于获得醌衍生物的合成策略是基于月桂烯和几种对映体之间的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苯醌衍生物,在蒽-1,4-二酮的情况下,异戊二烯侧链的环化。MIC值在低μg/ mL范围内的最有希望的化合物是那些带有一个或两个氯原子连接在醌环上的化合物。确定的最有效化合物的时间杀灭曲线显示出其抑菌作用模式与伊曲康唑相似。
    DOI:
    10.1016/j.ejmech.2013.06.01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erpenyl-1,4-naphthoquinone and 1,4-anthracenedione derivatives
    作者:Ma Ángeles Castro、Ana Ma Gamito、Verónica Tangarife-Castaño、Bibiana Zapata、José Ma Miguel del Corral、Ana C. Mesa-Arango、Liliana Betancur-Galvis、Arturo San Feliciano
    DOI:10.1016/j.ejmech.2013.06.018
    日期:2013.9
    strategy used to obtain the quinone derivatives was initially based on the Diels–Alder cycloaddition between myrcene and several p-benzoquinone derivatives, followed by cyclisation of the prenyl side chain in the case of anthracene-1,4-diones. The most promising compounds, displaying MIC values in the low μg/mL range, were those bearing one or two chlorine atoms attached to the quinone ring. Time-kill curves
    进行的27简单和杂环稠合的异戊烯基-1,4-萘醌和1,4-蒽二酮类抗真菌评价体外针对人病原性酵母菌(念珠菌属)和丝状真菌(曲霉属,镰孢属,和毛癣菌属)。最初用于获得醌衍生物的合成策略是基于月桂烯和几种对映体之间的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苯醌衍生物,在蒽-1,4-二酮的情况下,异戊二烯侧链的环化。MIC值在低μg/ mL范围内的最有希望的化合物是那些带有一个或两个氯原子连接在醌环上的化合物。确定的最有效化合物的时间杀灭曲线显示出其抑菌作用模式与伊曲康唑相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