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408231-58-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408231-58-2
化学式
C12H14N2O6
mdl
——
分子量
282.253
InChiKey
XTLRADNHKOZEM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9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107.77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 2-vinylphenethyl methanesulfonate 在 dichloro(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rhodium (III) dimerpotassium acet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18%的产率得到2-((6-nitro-3-oxoisoindolin-1-yl)methyl)phenethyl methanesulf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RhIII 催化芳基异羟肟酸酯的 CH 活化用于合成异吲哚啉酮。
    摘要:
    据报道,Rh III催化的 CH 官能化反应从芳基异羟肟酸酯和邻位取代的苯乙烯产生异吲哚啉酮。该反应在室温下温和条件下顺利进行,并耐受一系列官能团。实验和计算研究表明,这些底物观察到的高区域选择性是由于苯乙烯中嵌入的邻位取代基的存在造成的。所得的异吲哚啉酮是合成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在一锅两步反应中轻松获得类似天然产物的化合物异吲哚苯并氮杂卓。选定的异吲哚啉酮可抑制 Hedgehog (Hh) 依赖性多能小鼠间充质祖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DOI:
    10.1002/chem.202002384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硝基苯甲酸草酰氯盐酸羟胺N,N-二甲基甲酰胺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6.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可调环戊二烯基配体的发散合成及其在Rh催化对映选择性合成异吲哚啉酮中的应用
    摘要:
    通过利用Co2(CO)8 介导的[2+2+1] 环化作为关键步骤,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空间和电子可调环戊二烯基配体的铑配合物。在 2.5 mol % CpmRh4 的存在下,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广泛的底物范围实现了苯甲酰胺和烯烃的前所未有的对映选择性 [4+1] 环化反应,为各种异吲哚酮提供了优异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高达 94 % 产率,97:3 er)。初步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涉及氧化 Heck 反应和分子内对映选择性烯烃加氢胺化反应。
    DOI:
    10.1021/jacs.0c0281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hiral Cyclopentadienyl Ligands as Stereocontrolling Element in Asymmetric C–H Functionalization
    作者:Baihua Ye、Nicolai Cramer
    DOI:10.1126/science.1226938
    日期:2012.10.26
    derivative to the Cp ligand to enable docking in a chiral streptavidin protein cavity, which in turn was engineered to further optimize catalytic performance. Ye and Cramer (p. 504) appended chiral substituents on the Cp framework to bias the rest of th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around the metal center. A ligand rarely applied to asymmetric catalysis has been chirally modified to furnish a highly selective
    Cp 中的强制不对称性 环戊二烯基 (Cp) 配体 - 五边形碳 - 是过渡属催化剂中的常见特征,但该结构的手性变体很少应用于不对称反应。现在,两项研究证明了在将烯烃与苯甲酰胺偶联的串联碳氢活化闭环反应中使 Cp 衍生的催化剂具有对映选择性的不同方法(参见 Wang 和 Gloius 的观点)。海斯特等人。(p. 500) 将一种生物素衍生物系在 Cp 配体上,以实现在手性链霉亲和素蛋白腔中的对接,而后者又经过设计以进一步优化催化性能。Ye 和 Cramer (p. 504) 在 Cp 骨架上附加了手性取代基,以偏向属中心周围的其余配位环境。很少应用于不对称催化的配体已被手性改性以提供高选择性的催化剂。由单个环戊二烯基 (Cp) 配体配位的属配合物被广泛使用,用途广泛,但由于难以设计有效偏置配位范围的 Cp 取代基,它们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受到阻碍。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类简单的 C2
  • [2.2]Benzoindenophane‐Based Chiral Indenyl Ligands: Desig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in Asymmetric C−H Activation
    作者:Weicong Guo、Jijun Jiang、Jun Wang
    DOI:10.1002/anie.202400279
    日期:2024.8.5
    Both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ly pure chiral indenyl rhodium(IndxRh) catalysts and IndxRh-catalyzed asymmetric C−H activation are challenging and seldom reported. Herein, a class of chiral indenyl ligands bearing a [2.2]benzoindenophane skeleton is presented. It is convenient to synthesize and easy to modify (13 variations are shown). Importantly, its coordination to rhodium is face-specific. Moreover
    光学纯手性(Ind x Rh)催化剂的开发和Ind x Rh催化的不对称C−H活化都具有挑战性且很少报道。本文提出了一类带有[2.2]苯并并烷骨架的手性配体。它合成方便,易于修改(显示了 13 种变体)。重要的是,它与的配位是针对特定面的。此外,其 Ind x Rh 催化剂的实用性已通过两个不对称 C−H 活化反应得到证明。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