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5-双(6-甲基吡啶-2-基)吡咯 | 1033824-20-2

中文名称
2,5-双(6-甲基吡啶-2-基)吡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5-bis(6-methylpyridin-2-yl)pyrrole
英文别名
2-methyl-6-[5-(6-methylpyridin-2-yl)-1H-pyrrol-2-yl]pyridine
2,5-双(6-甲基吡啶-2-基)吡咯化学式
CAS
1033824-20-2
化学式
C16H15N3
mdl
——
分子量
249.315
InChiKey
LQXJZRUOZGTPS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41.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5-双(6-甲基吡啶-2-基)吡咯乙醚 为溶剂, 反应 2.02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路易斯酸性三仲丁基硼烷促进具有空间要求不高的钳型配体的可分离锡 (II) 氢化物及其脱氢 Sn-Sn 键对二锡炔的形成反应
    摘要:
    与文献报道的大配体支持的可分离的氢化锡 (II) 不同,本研究描述了热稳定的氢化锡 (II) L Ph SnH ( 1-H ) 和Me LSnH ( 2-H )的合成和表征要求不高的 N,N,N-配位钳型配体 ( L Ph = 2,5-dipyridyl-3,4-diphenylpyrrolato; Me L = 2,5-bis(6-methylpyridyl)pyrrolato)。先前报告的结果表明,试图获得含有体积较小的配体的氢化锡 (II) 的尝试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并且经常发生分解为锡 (I) 的情况。成功分离1-H的关键和2-H是路易斯酸性 B s Bu 3作用的鉴定,它是在从常用的氢化物试剂 M[B s Bu 3 H](“选择化合物”,M = Li 或 K)中输送氢化物时产生的。本研究详细介绍了 B s Bu 3所发挥作用的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和理论结果,它催化1-H和2-H的脱氢偶联反应生成锡
    DOI:
    10.1021/acs.inorgchem.1c04019
  • 作为产物:
    描述:
    3,6-bis(6-methylpyridin-2-yl)pyridazine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3.2h, 以77%的产率得到2,5-双(6-甲基吡啶-2-基)吡咯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 3,6-二吡啶基哒嗪前体的电化学还原功能化 2,5-二吡啶基吡咯
    摘要:
    研究了吡啶基哒嗪衍生物通过电化学还原缩环成相应的吡咯,并讨论了哒嗪前体的取代基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循环伏安法研究强调了取代基对哒嗪环的吸电子或供电子效应,这决定了它们制备电解的反应途径。缩环过程伴随着氮气的挤出,通过两个随后的双电子、双质子过程通过 1,2-二氢哒嗪中间体进行。后者可以重新排列成可分离的 1,4-二氢哒嗪或通过歧化或通过涉及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的第二次电化学还原形成吡咯。X射线结构,荧光光谱,吡啶基吡咯序列的构象分析支持了这项研究。(©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8)
    DOI:
    10.1002/ejoc.2007011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unctionalized 2,5-Dipyridinylpyrroles by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3,6-Dipyridinylpyridazine Precursors
    作者:Hicham Bakkali、Cécile Marie、Akarim Ly、Christine Thobie-Gautier、Jérôme Graton、Muriel Pipelier、Stéphane Sengmany、Eric Léonel、Jean-Yves Nédélec、Michel Evain、Didier Dubreuil
    DOI:10.1002/ejoc.200701115
    日期:2008.4
    2-dihydropyridazine intermediate. The latter can either rearrange into an isolable 1,4-dihydropyridazine or undergo formation of pyrroles by disproportionation or by a second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involving two-electrons and two protons. X-ray structure,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of pyridinylpyrrole sequences supported this study. (©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研究了吡啶基哒嗪衍生物通过电化学还原缩环成相应的吡咯,并讨论了哒嗪前体的取代基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循环伏安法研究强调了取代基对哒嗪环的吸电子或供电子效应,这决定了它们制备电解的反应途径。缩环过程伴随着氮气的挤出,通过两个随后的双电子、双质子过程通过 1,2-二氢哒嗪中间体进行。后者可以重新排列成可分离的 1,4-二氢哒嗪或通过歧化或通过涉及两个电子和两个质子的第二次电化学还原形成吡咯。X射线结构,荧光光谱,吡啶基吡咯序列的构象分析支持了这项研究。(©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8)
  • Isolable Tin(II) Hydrides Featuring Sterically Undemanding Pincer-Type Ligands and Their Dehydrogenative Sn–Sn Bond Forming Reactions to Distannynes Promoted by Lewis Acidic Tri-<i>sec</i>-butylborane
    作者:Yu-Hua Lai、Wei-Chieh Chang、Kuan-Ting Chen、Ding-Hong Wu、Han-Jung Li、Li-Ching Shen、Ting-Shen Kuo、Hsueh-Ju Liu
    DOI:10.1021/acs.inorgchem.1c04019
    日期:2022.4.25
    previous reports reveal that attempts to access tin(II) hydrides containing less-bulky ligands have had limited success, and decomposition to tin(I) distannynes often occurs. The key to the successful isolation of 1-H and 2-H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ole of Lewis acidic BsBu3, generated upon delivering hydride from commonly used hydride reagents M[BsBu3H] (“selectrides”, M = Li or K). This study details
    与文献报道的大配体支持的可分离的氢化锡 (II) 不同,本研究描述了热稳定的氢化锡 (II) L Ph SnH ( 1-H ) 和Me LSnH ( 2-H )的合成和表征要求不高的 N,N,N-配位钳型配体 ( L Ph = 2,5-dipyridyl-3,4-diphenylpyrrolato; Me L = 2,5-bis(6-methylpyridyl)pyrrolato)。先前报告的结果表明,试图获得含有体积较小的配体的氢化锡 (II) 的尝试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并且经常发生分解为锡 (I) 的情况。成功分离1-H的关键和2-H是路易斯酸性 B s Bu 3作用的鉴定,它是在从常用的氢化物试剂 M[B s Bu 3 H](“选择化合物”,M = Li 或 K)中输送氢化物时产生的。本研究详细介绍了 B s Bu 3所发挥作用的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和理论结果,它催化1-H和2-H的脱氢偶联反应生成锡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N'-亚硝基尼古丁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锇二(2,2'-联吡啶)氯化物 链黑霉素 链黑菌素 银杏酮盐酸盐 铬二烟酸盐 铝三烟酸盐 铜-缩氨基硫脲络合物 铜(2+)乙酸酯吡啶(1:2:1) 铁5-甲氧基-6-甲基-1-氧代-2-吡啶酮 钾4-氨基-3,6-二氯-2-吡啶羧酸酯 钯,二氯双(3-氯吡啶-κN)-,(S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