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diphenylphosphanyl-1'-naphthyl)-1H-benzimidazole | 1159415-84-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diphenylphosphanyl-1'-naphthyl)-1H-benzimidazole
英文别名
——
N-(2'-diphenylphosphanyl-1'-naphthyl)-1H-benzimidazole化学式
CAS
1159415-84-5
化学式
C29H21N2P
mdl
——
分子量
428.473
InChiKey
MPEDQXYVBXVAG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47-151 °C
  • 沸点:
    617.6±57.0 °C(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94
  • 重原子数:
    32.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7.8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2'-diphenylphosphanyl-1'-naphthyl)-1H-benzimidazole三氟甲烷磺酸甲酯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87%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麻疯(C,C)螯合的NHC-叶立德配体:钯(II)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
    摘要:
    基于 萘基苯并咪唑基核的目标是作为过渡金属的强σ供体C,C螯合配体。配体核心显示为在单齿中起作用(通过卡宾 中心)或双齿(通过 卡宾 和 叶立德 中心)在七个时尚 钯(II)通过两种连续策略获得的复合物。特别地,将对映体纯的邻钯(S)-二甲基(1-苯乙基)胺共配体用作分离非对映异构体的手性拆分剂。NHC-叶立德 复合体 分步结晶。发现任何一种非对映异构体的盐酸处理均能保持两者的完整性碳–钯 键,同时提供相应的对映体 β-两性离子NHC-叶酸钯复合体。最终通过以下方法确定了手性分离的C,C-螯合配体的绝对构型X射线晶体学。
    DOI:
    10.1039/b907019b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苯基氯化膦1-(naphthalen-1-yl)-1H-benzo[d]imidazole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34%的产率得到N-(2'-diphenylphosphanyl-1'-naphthyl)-1H-benz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麻疯(C,C)螯合的NHC-叶立德配体:钯(II)配合物的合成与拆分
    摘要:
    基于 萘基苯并咪唑基核的目标是作为过渡金属的强σ供体C,C螯合配体。配体核心显示为在单齿中起作用(通过卡宾 中心)或双齿(通过 卡宾 和 叶立德 中心)在七个时尚 钯(II)通过两种连续策略获得的复合物。特别地,将对映体纯的邻钯(S)-二甲基(1-苯乙基)胺共配体用作分离非对映异构体的手性拆分剂。NHC-叶立德 复合体 分步结晶。发现任何一种非对映异构体的盐酸处理均能保持两者的完整性碳–钯 键,同时提供相应的对映体 β-两性离子NHC-叶酸钯复合体。最终通过以下方法确定了手性分离的C,C-螯合配体的绝对构型X射线晶体学。
    DOI:
    10.1039/b907019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Atropo‐Stereogenic Diphosphane Ligand with a Proximal Cationic Charge: Specific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a Palladium Complex Thereof
    作者:Nathalie Debono、Yves Canac、Carine Duhayon、Remi Chauvin
    DOI:10.1002/ejic.200800157
    日期:2008.7
    A class of cationic diphosphane ligands combining phosphane and amidiniophosphane moieties is illustrated on the N-methyl,N-naphthylbenzimidazolium framework. The palladium(II) complex thereof is described and compared to the corresponding complex of the analogous neutral diphosphane. Contrary to first-level expectations, the N2C–P and N2CP–Pd bonds in the cationic diphosphane complex are not longer
    在 N-甲基,N-苯并咪唑鎓骨架上说明了一类结合膦和脒基膦部分的阳离子二膦配体。描述了其(II)络合物并与类似的中性二膦的相应络合物进行了比较。与第一级预期相反,阳离子二烷复合物中的 N2C-P 和 N2CP-Pd 键不长于其中性对应物中的键。在阳离子配体中,近端正电荷确实与一个酰基共轭,并且通过属配价键 (+N2C–P:[Pd]) 与碳烯配价键 (N2C:[ +P:Pd])。尽管有这种特殊的结构特征,电子 σ 捐赠(vs. π 接受)朝向中心在阳离子配体中保持较低。在氧化加成不是限制步骤的催化过程中,这种特定性质可能具有先验价值。确实表明,虽然中性配合物在 Suzuki 偶联反应中更活跃,但阳离子配合物在涉及预解离卤化物底物(即酰)的 Sonogashira 型偶联反应中更活跃。这些可能的atropo-手性配体值得在不对称催化中应用。(© Wiley-VCH Verlag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