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联苯基氧基)-2-丁酮 | 28089-74-9

中文名称
3-(4-联苯基氧基)-2-丁酮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phenylphenoxy)butan-2-one
英文别名
——
3-(4-联苯基氧基)-2-丁酮化学式
CAS
28089-74-9
化学式
C16H16O2
mdl
MFCD02969028
分子量
240.302
InChiKey
QSPCNJJIWKLTM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7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14509090

SDS

SDS:789d55aff9c0c0380da90821b804e534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4-联苯基氧基)-2-丁酮potassium carbonatelithium hexamethyldisilazan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7.0h, 生成 1-[5-(4-chlorophenyl)-2H-tetrazol-2-yl]-3-(4-phenylphenoxy)but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四唑基丙-2-酮作为脂肪酸酰胺水解酶的抑制剂:结构活性关系和代谢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
    1-(4-辛基苯氧基)-3-(2 H-四唑-2-基)丙-2-酮(3)和1-(4-辛基苯氧基)-3-(1 H-四唑-合成了1-yl)prop-2--2-(4)并测试了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AH)的抑制能力和I期代谢稳定性。在3的四唑环的5位上引入某些取代基(如4-氯苯基,4-甲氧基羰基苯基和羧基)可显着提高易裂解酮药效基团的代谢稳定性,而对FAAH的高活性并未受到明显影响。相反,在杂环系统4的5位上的取代基对不希望的酮还原没有显着影响。此外,通过在丙烷-2-一骨架的3位上的甲基取代基来屏蔽一些3的衍生物的酮基的效果以及这些化合物的亲脂性辛基残基被更多的类药物取代基取代的结果是检查。
    DOI:
    10.1016/j.ejmech.2018.10.021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羟基联苯3-氯-2-丁酮potassium carbonate 、 potass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丁酮 为溶剂, 反应 12.0h, 生成 3-(4-联苯基氧基)-2-丁酮
    参考文献:
    名称:
    构象限制的芳基硫代半氨基甲酮会产生有效的和选择性的抗锥虫锥虫化合物,从而诱导凋亡性寄生虫死亡。
    摘要:
    克鲁格氏锥虫引起的恰加斯病是威胁生命的感染,每年导致约12,000人死亡。T. cruzi对硫代半脲类药物很敏感,这使得这类化合物对药物开发具有吸引力。以前,与不带间隔基的芳基硫代半碳氮烷相比,芳基硫代半碳巴唑酮的同系物导致抗克鲁维酵母活性增加。在这里,我们报告了新的芳基硫代半碳杂唑酮(9a – x),被设计为受更多构象限制的化合物。与未取代的衍生物相比,通过改变连接在苯环上的取代基,观察到取代基保留,增强或大大增加了抗克氏锥虫的活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疏水和庞大的取代基(例如溴,联苯和苯氧基)极大地提高了抗寄生虫活性。具体而言,已鉴定出硫半脲酮类化合物,它们抑制了近鞭毛体增殖,并且对锥鞭毛体有毒,而不会影响小鼠脾细胞的生存能力。评估了最有效的抗克鲁维氏锥虫硫半脲酮对克鲁萨因的抗性。但是,未观察到对该酶的抑制,表明该化合物通过另一种机理起作用。另外,检查克鲁维氏梭菌细胞死亡表明,这些硫代半脲
    DOI:
    10.1016/j.ejmech.2014.02.0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formational restriction of aryl thiosemicarbazones produces potent and selective anti-Trypanosoma cruzi compounds which induce apoptotic parasite death
    作者:Diogo Rodrigo Magalhaes Moreira、Ana Daura Travassos de Oliveira、Paulo André Teixeira de Moraes Gomes、Carlos Alberto de Simone、Filipe Silva Villela、Rafaela Salgado Ferreira、Aline Caroline da Silva、Thiago André Ramos dos Santos、Maria Carolina Accioly Brelaz de Castro、Valéria Rego Alves Pereira、Ana Cristina Lima Leite
    DOI:10.1016/j.ejmech.2014.02.001
    日期:2014.3
    group. Here, we report the structural planning, synthesis and anti-T. cruzi evaluation of new aryl thiosemicarbazones (9a–x), designed as more conformationally restricted compounds. By varying substituents attached to the phenyl ring, substituents were observed to retain, enhance or greatly increase the anti-T. cruzi activity, in comparison to the nonsubstituted derivative. In most cases, hydrophobic
    克鲁格氏锥虫引起的恰加斯病是威胁生命的感染,每年导致约12,000人死亡。T. cruzi对硫代半脲类药物很敏感,这使得这类化合物对药物开发具有吸引力。以前,与不带间隔基的芳基硫代半碳氮烷相比,芳基硫代半碳巴唑酮的同系物导致抗克鲁维酵母活性增加。在这里,我们报告了新的芳基硫代半碳杂唑酮(9a – x),被设计为受更多构象限制的化合物。与未取代的衍生物相比,通过改变连接在苯环上的取代基,观察到取代基保留,增强或大大增加了抗克氏锥虫的活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疏水和庞大的取代基(例如溴,联苯和苯氧基)极大地提高了抗寄生虫活性。具体而言,已鉴定出硫半脲酮类化合物,它们抑制了近鞭毛体增殖,并且对锥鞭毛体有毒,而不会影响小鼠脾细胞的生存能力。评估了最有效的抗克鲁维氏锥虫硫半脲酮对克鲁萨因的抗性。但是,未观察到对该酶的抑制,表明该化合物通过另一种机理起作用。另外,检查克鲁维氏梭菌细胞死亡表明,这些硫代半脲
  • Demerseman,P. et al., Bulletin de la Societe Chimique de France, 1970, p. 2253 - 2261
    作者:Demerseman,P. et al.
    DOI:——
    日期:——
  • GB916242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US6743777B1
    申请人:——
    公开号:US6743777B1
    公开(公告)日:2004-06-01
  • US7790744B2
    申请人:——
    公开号:US7790744B2
    公开(公告)日:2010-09-07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