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4-(2,2-bis(diisopropoxyphosphoryl)ethyl)benzoat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4-(2,2-bis(diisopropoxyphosphoryl)ethyl)benzoate
英文别名
Methyl 4-[2,2-bis[di(propan-2-yloxy)phosphoryl]ethyl]benzoate;methyl 4-[2,2-bis[di(propan-2-yloxy)phosphoryl]ethyl]benzoate
methyl 4-(2,2-bis(diisopropoxyphosphoryl)ethyl)benzoat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2H38O8P2
mdl
——
分子量
492.486
InChiKey
LNGLBZPUMUUUP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1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8
  • 拓扑面积:
    97.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4-(2,2-bis(diisopropoxyphosphoryl)ethyl)benzoate 在 lithium hydroxide monohyd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100%的产率得到4-(2,2-bis(diisopropoxyphosphoryl)ethyl)benz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骨靶向双膦酸盐-环丙沙星缀合物用于治疗骨髓炎生物膜的设计,合成和抗菌评估。
    摘要:
    骨髓炎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可能威胁肢体的后遗症和致死性,该病正在毁灭性的发展。骨髓炎的病原体是附着在骨上的生物膜,因此抗生素的输送具有挑战性。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种新型的骨吸收性双膦酸酯-环丙沙星共轭物(BV600022),利用“靶向和释放”化学策略,与环丙沙星相比,其在体内治疗骨髓炎的疗效明显增强。该缀合物针对常见骨髓炎病原体的体外抗菌药敏试验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杀菌剂具有有效的杀菌特性,并持续释放母体抗生素。在假体周围骨髓炎的动物模型中证明了疗效和安全性,该模型的单次剂量为10 mg / kg(15。6 mol / kg)的缀合物将细菌剂量减少了99%,并且比多次给药的母体抗生素环丙沙星(30 mg / kg,90.6μmol/ kg)的活性高出近一个数量级。结合了双膦酸盐和抗生素以用于骨靶向递送以治疗骨髓炎生物膜病原体的共轭物,是一种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全身暴露的同时提供高骨抗菌效力的有前途的方法。
    DOI:
    10.1021/acs.jmedchem.6b01615
  • 作为产物:
    描述:
    亚甲基二磷酸四异丙酯4-溴甲基苯甲酸甲酯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37%的产率得到methyl 4-(2,2-bis(diisopropoxyphosphoryl)ethyl)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骨靶向双膦酸盐-环丙沙星缀合物用于治疗骨髓炎生物膜的设计,合成和抗菌评估。
    摘要:
    骨髓炎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可能威胁肢体的后遗症和致死性,该病正在毁灭性的发展。骨髓炎的病原体是附着在骨上的生物膜,因此抗生素的输送具有挑战性。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种新型的骨吸收性双膦酸酯-环丙沙星共轭物(BV600022),利用“靶向和释放”化学策略,与环丙沙星相比,其在体内治疗骨髓炎的疗效明显增强。该缀合物针对常见骨髓炎病原体的体外抗菌药敏试验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杀菌剂具有有效的杀菌特性,并持续释放母体抗生素。在假体周围骨髓炎的动物模型中证明了疗效和安全性,该模型的单次剂量为10 mg / kg(15。6 mol / kg)的缀合物将细菌剂量减少了99%,并且比多次给药的母体抗生素环丙沙星(30 mg / kg,90.6μmol/ kg)的活性高出近一个数量级。结合了双膦酸盐和抗生素以用于骨靶向递送以治疗骨髓炎生物膜病原体的共轭物,是一种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全身暴露的同时提供高骨抗菌效力的有前途的方法。
    DOI:
    10.1021/acs.jmedchem.6b016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BISPHOSPHONATE QUINOLONE CONJUGATES AND USES THEREOF<br/>[FR] CONJUGUÉS DE BISPHOSPHONATE QUINOLONE ET LEURS UTILISATIONS
    申请人:BIOVINC LLC
    公开号:WO2017210611A1
    公开(公告)日:2017-12-07
    Described herein are bisphosphonate quinolone conjugates and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thereof that can include a bisphosphonate and a quinolone, where the quinolone can be releasably coupled to the bisphosphonate. Also provided herein are methods of making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bisphosphonate quinolone conjugates and pharmaceutical formualtions thereof.
    本文描述了双膦酸喹诺酮共轭物及其制药配方,其中可以包括双膦酸和喹诺酮,其中喹诺酮可以与双膦酸可释放地耦合。本文还提供了制备双膦酸喹诺酮共轭物和制药配方的方法。
  • Bisphosphonate quinolone conjugates and uses thereof
    申请人:BIOVINC, LLC
    公开号:US10865220B2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Described herein are bisphosphonate quinolone compounds, conjugates and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thereof that can include a bisphosphonate and a quinolone, where the quinolone can be releasably coupled to the bisphosphonate. Also provided herein are methods of making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bisphosphonate quinolone compounds, conjugates and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thereof.
    本文描述的是双膦酸盐喹诺酮化合物、共轭物及其药物制剂,可包括双膦酸盐和喹诺酮,其中喹诺酮可与双膦酸盐可释放地偶联。本文还提供了制造和使用双膦酸盐喹诺酮化合物、共轭物及其药物制剂的方法。
  • WO2020005964A5
    申请人:——
    公开号:WO2020005964A5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 BISPHOSPHONATE QUINOLONE CONJUGATES AND USES THEREOF
    申请人:Biovinc, LLC.
    公开号:EP3464307A1
    公开(公告)日:2019-04-10
  • BONE TARGETED ANTIMICROBIAL OXAZOLIDINONE RELATED COMPOUNDS, FORMULATIONS THEREOF, AND USES THEREOF
    申请人:Ebetino, Frank Hallock
    公开号:EP3813840A1
    公开(公告)日:2021-05-05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