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ET
代谢
氯苯甲酸酯被大鼠肝脏匀浆代谢成对,对'-二氯苯甲酸,对,对'-二氯苯甲醇,对-氯苯甲酸和对,对-二氯二苯甲酮。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氯苯甲酸酯被大鼠肝脏部分积极代谢。主要代谢物是二氯苯基酮和氯苯甲酸。还发现了二氯苯甲酸、二氯苯甲醇和三种未识别的化合物。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红酵母属细弱红酵母代谢氯苯甲酸酯...产生...的是4,4'-二氯苯甲酸和4,4'-二氯二苯甲酮。使用(14)C-氯苯甲酸酯...在羧基上标记,得到了(14)CO2。主要步骤似乎是水解随后是脱羧。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氯苯甲酸酯被肝脏匀浆代谢为对,对'-二氯苯甲酸; 对,对'-二氯苯甲醇; 对-氯苯甲酸和对,对'-二氯二苯甲酮。它通过尿液排出体外(T35)。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至少有四种机制可能同时发挥作用。DDT 减少了跨膜钾离子的传输。DDT 改变了钠离子通过的孔隙通道。这些通道通常会被激活(打开),但关闭(失活)的速度变慢,从而干扰了神经轴突在复极化过程中钠离子的主动运输。DDT 抑制了神经元的腺苷三磷酸酶(ATP酶),尤其是 Na+K+-ATPase 和 Ca2+-ATPase,它们在神经元的复极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DT 还抑制了钙调素(一种神经钙介质)运输钙离子的能力,这些钙离子对于神经递质的释放至关重要。所有这些被抑制的功能都降低了去极化的速率,并提高了神经元对那些在完全去极化的神经元中不会引起反应的小刺激的敏感性。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美国环保局研究与发展办公室的致癌物评估小组对乙基4,4-二氯苯甲酸酯进行了致癌性评估。根据他们的分析,乙基4,4-二氯苯甲酸酯的致癌证据权重被归类为B2组,这一分类是基于在人类中的证据不足和在动物中的充分证据。作为一个B2组化学物质,乙基4,4-二氯苯甲酸酯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没有关于人类的数据。动物致癌性证据有限。总体评估:第3组:该物质对人类致癌性无法分类。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氯苯甲酸酯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物分类:第3组:无法归类其对人类致癌性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吸收、分配和排泄
当每天以12.8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给杂种雄性狗口服氯苯甲酸酯,每周五天,持续35周时,大约有40%的总剂量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在尿液中排出。据报道,在大鼠或狗的脂肪库中没有显著的氯苯甲酸酯储存。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喂食标记的氯苯甲酸酯的成年雄性大鼠在粪便中排出了总回收放射性活性的42.78%,在尿液中排出了25.63%,在胃肠道中发现了15.47%,在肝脏中发现了3.31%。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杀螨剂氯苯甲酸酯的残留物在5名男性柑橘园工人在23天内收集的35份尿样中被测定。在喷洒作业期间,工人们只乘坐带有顶篷的拖拉机,并未佩戴任何防护装备(如呼吸器或面罩)。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氯苯甲酸酯作为对,对'-二氯苯基苯甲酮(DPB)(检测限2 ppb;平均回收率97%)。从工人身上获得的尿样值范围从0.07到6.2 ppm,总体平均值为1.3 ppm。相比之下,未暴露的人类的尿液中平均对,对'-二氯苯基苯甲酮含量小于0.01 ppm。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尽管氯苯甲酸酯在结构上与DDT相似,但在吸收后它的排泄速度要快得多,主要是以苯甲酮和苯甲酸衍生物的形式通过尿液排出。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