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氯三(4-甲氧基苯基)锡烷 | 84761-55-7

中文名称
氯三(4-甲氧基苯基)锡烷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ono-chloro-tri-(4-methoxyphenyl)stannane
英文别名
tris(p-anisyl)tin chloride;Chlorotris(4-methoxyphenyl)stannane;chloro-tris(4-methoxyphenyl)stannane
氯三(4-甲氧基苯基)锡烷化学式
CAS
84761-55-7
化学式
C21H21ClO3Sn
mdl
——
分子量
475.559
InChiKey
GDBKTKFGYGVBHP-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98.3±55.0 °C(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2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27.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氯三(4-甲氧基苯基)锡烷乙醚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推-推和推-推”聚锡烷†
    摘要:
    描述了锡锡骨架上带有“推”或“拉”部分的聚锡烷的合成和表征。前体的四芳基- (1,2)锡烷转化成单- (3)和二氯- (4,5)由任一顺序氯化或通过用的SnCl再分配反应锡烷4。使用大量过量的(10x)NaBH 4将化合物4和5转化为可聚合的二氢化锡单体6和7。具有给电子芳基取代基的均聚物8(p -MeOC 6使用威尔金森氏催化剂通过脱氢聚合合成H 4-)。尝试使用相似的条件由7的脱氢偶联制备具有吸电子芳基取代基(p -CF 3 C 6 H 4-)的均聚物9,仅导致形成低分子量的低聚物。通过(n -Bu)2 Sn(NEt 2)2与单体6或7的缩聚反应合成了两种交替的聚合物10和11。。第一种是“推-推”交替聚合物10,它由一个重复单元组成,该重复单元在相邻的锡中心处由两个不同的供电子基团(p -MeOC 6 H 4-,n -Bu )组成。第二种是“推挽式”交替聚合物11,在相邻的锡原子上同时带有给电子基团(n
    DOI:
    10.1039/c8dt03043j
  • 作为产物:
    描述:
    盐酸四(4-甲氧基苯基)锡烷乙醚 为溶剂, 反应 1.5h, 以86%的产率得到氯三(4-甲氧基苯基)锡烷
    参考文献:
    名称:
    “推-推和推-推”聚锡烷†
    摘要:
    描述了锡锡骨架上带有“推”或“拉”部分的聚锡烷的合成和表征。前体的四芳基- (1,2)锡烷转化成单- (3)和二氯- (4,5)由任一顺序氯化或通过用的SnCl再分配反应锡烷4。使用大量过量的(10x)NaBH 4将化合物4和5转化为可聚合的二氢化锡单体6和7。具有给电子芳基取代基的均聚物8(p -MeOC 6使用威尔金森氏催化剂通过脱氢聚合合成H 4-)。尝试使用相似的条件由7的脱氢偶联制备具有吸电子芳基取代基(p -CF 3 C 6 H 4-)的均聚物9,仅导致形成低分子量的低聚物。通过(n -Bu)2 Sn(NEt 2)2与单体6或7的缩聚反应合成了两种交替的聚合物10和11。。第一种是“推-推”交替聚合物10,它由一个重复单元组成,该重复单元在相邻的锡中心处由两个不同的供电子基团(p -MeOC 6 H 4-,n -Bu )组成。第二种是“推挽式”交替聚合物11,在相邻的锡原子上同时带有给电子基团(n
    DOI:
    10.1039/c8dt03043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spectroscopic and X-ray structural characterisation of some para-substituted triaryltin(pentacarbonyl)manganese(I) complexes
    作者:Dharamdat Christendat、Ivor Wharf、Anne-Marie Lebuis、Ian S. Butler、Denis F.R. Gilson
    DOI:10.1016/s0020-1693(01)00792-7
    日期:2002.2
    A series of para-substituted triaryltin(pentacarbonyl)manganese(I) compounds [(p-XC6H4)3SnMn(CO)5: II, X=CH3; III, X=CH3O; IV, X=CH3S; V, X=F; VI, X=Cl; VII, X=CH3S(O2)] is reported for comparison with the known phenyl analogue I. IR data [ν(CO)] as well as complete 119Sn/55Mn/13C solution NMR results are given for I–VII. Chemical shifts, 119Sn versus 55Mn, except I, correlate well, but have differing
    一系列对位取代的三芳基锡(五羰基)锰(I)化合物[(p - X C 6 H 4)3 SnMn(CO)5:II,X = CH 3;式中,X= CH 3 O;IV,X= CH 3 S;V,X = F; VI,X = Cl; VII,X = CH 3 -S(O 2)]与已知的苯基类似物I进行比较。I - VII给出了IR数据[ ν(CO)]以及完整的119 Sn / 55 Mn / 13 C溶液的NMR结果。化学位移,119的Sn与55的Mn,除我,很好地相关,但具有不同的单个参数(SP)的相关性,119的Sn相对于σ我和55的Mn与σ ° p。将这些结果与该系列的119 Sn溶液NMR光谱的先前SP研究进行了比较,(p - X C 6 H 4)4 Sn和(p - X C 6 H 4)3 SnY(Y = Cl,Br,I)。据报道化合物II – VI的全晶体结构。都是类似的我,与MN(CO)5部分
  • Studies in aryltin chemistry. Part 5. Tin-119 and carbon-13 NMR spectra of some tetra- and tri-aryltin compounds
    作者:Ivor Wharf
    DOI:10.1016/s0020-1693(00)80893-2
    日期:1989.5
  • 19F NMR study of the transmission of electronic effects of substituents in triaryl-4-fluorobenzylstannanes
    作者:S. I. Pombrik、A. S. Peregudov、�. I. Fedin、D. N. Kravtsov
    DOI:10.1007/bf00950662
    日期:1982.10
  • “Push–push and push–pull” polystannanes
    作者:J. S. Dhindsa、B. F. Jacobs、A. J. Lough、D. A. Foucher
    DOI:10.1039/c8dt03043j
    日期:——
    moieties attached to the tin backbone are described. Precursor tetra aryl- (1, 2) stannanes were converted to mono- (3) and dichloro- (4, 5) stannanes by either sequential chlorination or by redistribution reactions with SnCl4. Compounds 4 and 5 were transformed to polymerisable tin dihydride monomers 6 and 7 using a large excess (10×) of NaBH4. Homopolymer 8 with electron donating aryl substituents (p-MeOC6H4-)
    描述了锡锡骨架上带有“推”或“拉”部分的聚锡烷的合成和表征。前体的四芳基- (1,2)锡烷转化成单- (3)和二氯- (4,5)由任一顺序氯化或通过用的SnCl再分配反应锡烷4。使用大量过量的(10x)NaBH 4将化合物4和5转化为可聚合的二氢化锡单体6和7。具有给电子芳基取代基的均聚物8(p -MeOC 6使用威尔金森氏催化剂通过脱氢聚合合成H 4-)。尝试使用相似的条件由7的脱氢偶联制备具有吸电子芳基取代基(p -CF 3 C 6 H 4-)的均聚物9,仅导致形成低分子量的低聚物。通过(n -Bu)2 Sn(NEt 2)2与单体6或7的缩聚反应合成了两种交替的聚合物10和11。。第一种是“推-推”交替聚合物10,它由一个重复单元组成,该重复单元在相邻的锡中心处由两个不同的供电子基团(p -MeOC 6 H 4-,n -Bu )组成。第二种是“推挽式”交替聚合物11,在相邻的锡原子上同时带有给电子基团(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