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methyl-4-butyrylamino-5-nitrobenzoic acid | 959987-48-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methyl-4-butyrylamino-5-nitrobenzoic acid
英文别名
N-butyryl-4-amino-3-methyl-5-nitrobenzoic acid;3-Methyl-5-nitro-4-[(1-oxobutyl)amino]benzoic Acid;4-(butanoylamino)-3-methyl-5-nitrobenzoic acid
3-methyl-4-butyrylamino-5-nitrobenzoic acid化学式
CAS
959987-48-5
化学式
C12H14N2O5
mdl
——
分子量
266.254
InChiKey
DVRLOIAEMOQBB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84.1±45.0 °C(Predicted)
  • 密度:
    1.357±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甲醇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112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methyl-4-butyrylamino-5-nitrobenzoic acid氯化亚砜 作用下, 反应 1.0h, 生成 4-(Butyrylamino)-3-methyl-5-nitrobenzoic acid 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替米沙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替米沙坦的中间体7‑甲基‑2‑正丙基‑3H‑苯并咪唑‑5‑醛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3‑甲基‑4‑正丁酰胺基‑5‑硝基苯甲酸与SOCl2反应成酰氯,与苯磺酰肼反应制备中间体(1);中间体(1)被Zn,CaCl2和乙醇还原,再在醋酸中合环,制备中间体(2);中间体(2)在碱存在下制成7‑甲基‑2‑正丙基‑3H‑苯并咪唑‑5‑醛。本发明的方法反应步骤少,成本低。
    公开号:
    CN113045501B
  • 作为产物:
    描述:
    4-氨基-3-甲基苯甲酸 在 vanadium oxide trinitrate 、 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7.0h, 生成 3-methyl-4-butyrylamino-5-nitrobenz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2-正丙基-4-甲基-6-(1-甲基苯并咪唑-2-基)苯并咪唑的合成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药中间体合成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2‑正丙基‑4‑甲基‑6‑(1‑甲基苯并咪唑‑2‑基)苯并咪唑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进行:S1:酰化反应;得到中间体Ⅱ;S2:硝化反应;得到中间体Ⅲ,所述中间体Ⅲ为3‑甲基‑4‑丁酰氨基‑5‑硝基苯甲酸;S3:缩合闭环;得到中间体Ⅳ,并且反应温度控制为40~110℃;所述中间体Ⅳ为N‑[2‑甲基‑4‑(1‑甲基苯并咪唑)‑2‑基‑6‑硝基苯基]‑丁酰胺;S4:还原环合;得到2‑正丙基‑4‑甲基‑6‑(1‑甲基苯并咪唑‑2‑基)苯并咪唑。最终得到的2‑正丙基‑4‑甲基‑6‑(1‑甲基苯并咪唑‑2‑基)苯并咪唑的纯度更高、杂质减少、收率高,同时总合成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减少,并且减少了中间副产物的产生;整体的合成路线降低了环保压力,更加绿色环保。
    公开号:
    CN111689903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cise Synthesis of Telmisartan via Decarboxylative Cross-Coupling
    作者:Lukas J. Goossen、Thomas Knauber
    DOI:10.1021/jo801937h
    日期:2008.11.7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the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 telmisartan is presented involving a decarboxylative cross-coupling of isopropyl phthalate (1) with 2-(4-chlorophenyl)-1,3-dioxolane (2c) as the key step (85% yield). The benzimidazole moiety is constructed regioselectively via a reductive amination-condensation sequence, replacing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route via alkylation of the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涉及邻苯二甲酸异丙酯(1)与2-(4-氯苯基)-1,3-二氧戊环(2c)作为关键步骤的脱羧交叉偶联(85%收率) 。苯并咪唑部分是通过还原性胺化-缩合序列区域选择性地构建的,通过预先形成的苯并咪唑的烷基化取代了先前公开的途径。在收敛的合成中以35%的总产率获得产物,最长的序列由八个步骤组成。
  •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TELMISARTAN<br/>[FR]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DE TELMISARTAN
    申请人:KRKA TOVARNA ZDRAVIL D D NOVO
    公开号:WO2009004064A1
    公开(公告)日:2009-01-08
    Novel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 telmisaitan nitrile intermediate (4'-[2-n-propyl-4- methyI-6-f l-methyJbenzimidazol-2-yl)-benzimidazol- l -yl)-methyl]-biphenyl-2-nitrile) and further converting it to telmisaitan and/or salts thereof are disclosed.
    揭示了用于制备替米沙坦硝基中间体(4'-[2-正丙基-4-甲基-6-氟-1-甲基苯并咪唑-2-基)-苯并咪唑-1-基)-甲基]-联苯-2-硝基)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替米沙坦和/或其盐的新工艺。
  • Process for Preparing Telmisartan
    申请人:Venkataraman Sundaram
    公开号:US20070287840A1
    公开(公告)日:2007-12-13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telmisartan and intermediates formed in the process.
    一种制备坦索罗尔及其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体的方法。
  • PROCESS FOR PREPARING TELMISARTAN
    申请人:Krka Tovarna Zdravil, D.D., Novo Mesto
    公开号:EP2170835A1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 EP1805146A4
    申请人:——
    公开号:EP1805146A4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