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bromomethyl-8,9,10,11,12,13,14,15,16,17-decahydro-7(H)-6-oxabenzocyclopentadecen-5-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bromomethyl-8,9,10,11,12,13,14,15,16,17-decahydro-7(H)-6-oxabenzocyclopentadecen-5-one
英文别名
4-(Bromomethyl)-3-oxabicyclo[13.4.0]nonadeca-1(19),15,17-trien-2-one
7-bromomethyl-8,9,10,11,12,13,14,15,16,17-decahydro-7(H)-6-oxabenzocyclopentadecen-5-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9H27BrO2
mdl
——
分子量
367.326
InChiKey
XYCCEVCOLRLBM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1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3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0-十一烯-1-醇 在 bis(collidine)bromine(I) hexafluorophosphate 、 lithium bromide 、 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N-甲基吡咯烷酮正己烷正庚烷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7-bromomethyl-8,9,10,11,12,13,14,15,16,17-decahydro-7(H)-6-oxabenzocyclopentadecen-5-one
    参考文献:
    名称:
    评估ω-不饱和酸在卤代内酯化过程中的内外比。
    摘要:
    考察了2-(ω-烯基)苯甲酸与双(可力丁)碘和双(可力丁)溴六氟磷酸盐的反应。除了仅获得外泌内酯的2-丁-3-烯基苯甲酸外,对于其他酸,总是得到外泌内酯的混合物。内酯的比例对于11个碳原子的酸链长度(形成12元环内酯)和高于14个碳原子的酸链长度都很重要。在分子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和空间效应之间的竞争解释了内酯的形成。后者是通过跨环相互作用(对于酸链长度为8-11)和/或由链采用的构象(对于酸链长度>或= 14)形成的,这不利于外泌内酯的形成。
    DOI:
    10.1021/jo00172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valuation of <i>e</i><i>xo</i>-<i>e</i><i>ndo</i> Ratios in the Halolactonization of ω-Unsaturated Acids
    作者:Marie-Claude Roux、Renée Paugam、Gérard Rousseau
    DOI:10.1021/jo0017234
    日期:2001.6.1
    competition between electronic and steric effects. These latter were developed by transannular interactions (for the acid chain lengths 8-11) and/or the conformations adopted by the chains (for the acid chain lengths > or = 14,) which disfavored the formation of the exo lactones. The larger proportion of endo lactones observed with the bromo reagent compared to the iodo reagent seemed due to electronic factors
    考察了2-(ω-烯基)苯甲酸与双(可力丁)碘和双(可力丁)溴六氟磷酸盐的反应。除了仅获得外泌内酯的2-丁-3-烯基苯甲酸外,对于其他酸,总是得到外泌内酯的混合物。内酯的比例对于11个碳原子的酸链长度(形成12元环内酯)和高于14个碳原子的酸链长度都很重要。在分子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和空间效应之间的竞争解释了内酯的形成。后者是通过跨环相互作用(对于酸链长度为8-11)和/或由链采用的构象(对于酸链长度>或= 14)形成的,这不利于外泌内酯的形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