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丁酸,(2R)-2-吡咯烷基酯(9CI) | 74228-25-4

中文名称
丁酸,(2R)-2-吡咯烷基酯(9CI)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dicyanomethylidene)-2,3-dihydrobenzothiophene-1,1-dioxide
英文别名
2-(1,1-dioxidobenzo[b]thiophen-3(2H)-ylidene)malononitrile;2-(1,1-dioxobenzo[b]thiophen-3(2H)-ylidene)malononitrile;3-dicyanomethylene-benzo[b]thiophene-1,1-dioxide;3-dicyanomethylidene-1-thiaindane-1,1-dione;2-(1,1-dioxo-1,2-dihydro-11,6-benzo[b]thiophen-3-ylidene)malononitrile;3-dicyanomethylene-2,3-dihydro-1-benzothiophene-1,1-dioxide;2-(1,1-Dioxo-1-benzothiophen-3-ylidene)propanedinitrile
丁酸,(2R)-2-吡咯烷基酯(9CI)化学式
CAS
74228-25-4
化学式
C11H6N2O2S
mdl
——
分子量
230.247
InChiKey
MIBIVAHVPBKGE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02.1±50.0 °C(Predicted)
  • 密度:
    1.49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9
  • 拓扑面积:
    90.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SDS

SDS:a1995458896b8fd670cbf69aa9a48692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丁酸,(2R)-2-吡咯烷基酯(9CI) 、 3-formyl-N-vinylcarbazole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74%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受体基团的N-乙烯基咔唑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
    由3-甲酰基-N-乙烯基咔唑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具有各种受体基团的一系列新的N-乙烯基咔唑。由3-甲酰基-N-(2-氯乙基)咔唑通过1,2-消除反应制备关键的起始化合物3-甲酰基-N-乙烯基咔唑。
    DOI:
    10.1016/s0040-4039(97)10318-5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甲酰乙酸乙酯哌啶硫酸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2.0h, 生成 丁酸,(2R)-2-吡咯烷基酯(9CI)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分散蓝354的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分散蓝35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化合物Ⅰb的制备步骤,该步骤中,以甲醇作溶剂,在哌啶的存在下,将化合物Ⅰa与丙二腈以质量比1:0.4‑0.5的比例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45℃至甲醇的回流温度。该步骤能够减少丙二腈的用量,并且反应条件温和,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所得产物纯度好,收率高。该方法起始原料成本低,总收率高。
    公开号:
    CN109233323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PARTICLES FO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br/>[FR] PARTICULES POUR ÉCRANS D'AFFICHAGE ÉLECTROPHORÉTIQUES
    申请人:MERCK PATENT GMBH
    公开号:WO2012019704A1
    公开(公告)日:2012-02-16
    This invention relates to coloured polymer particles preferably with surface functionality for charge retention, a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the use of these particl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n electrophoretic device, colour electrophoretic displays comprising such particle, and new polymerisable dyes.
    这项发明涉及彩色聚合物颗粒,最好具有表面功能以保持电荷,一种它们的制备方法,利用这些颗粒制备电泳装置,包括这种颗粒的彩色电泳显示器,以及新的可聚合染料。
  • 一种制备分散蓝354的方法
    申请人:江苏道博化工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6675082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分散蓝354的方法,二氯乙烷做反应溶剂,羰基铁粉为催化剂,3(2H)‑硫茚酮‑1,1‑二氧化物和丙二腈为反应原料,经腈化反应得中间体腈化物;将醋酸、中间体腈化物、2‑甲基‑4‑氨基苯甲醛、磷酸投入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然后加入三氯化铝,经缩合反应,将溴己烷投入缩合工段的反应体系中,经烷基化反应得目标产物。本发明以2‑甲基‑4‑氨基苯甲醛和溴己烷取代原料4‑(N,N‑二己基氨基)‑2‑甲基苯甲醛,尽管增加了一步反应,但是增加的烷基化反应与缩合反应为同一体系,并未额外增加操作难度系数,更重要的是,这一工艺的变更不仅促进了反应的进程更彻底,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收率,总收率在84%以上,更重要的是容易实现工业化,且降低了产品的单耗。
  • 稠环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太阳能电池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公开号:CN10923260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本发明涉及一种稠环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太阳能电池。所述稠环非富勒烯受体材料的结构通式为:其中,R1为C6~C12的烷基或烷基芳香基,Ar1和Ar2均为芳香电子给体基团,R2和R3均为氢、甲基、甲氧基、卤素中的一种。本发明的稠环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可以吸收近红外区的太阳光,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时可以拓宽电池的吸光范围和提高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 一种有机光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申请人:南京邮电大学
    公开号:CN110218216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光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以3‑(二氰基亚甲基)‑2,3‑二氢苯并噻吩‑1,1‑二氧化物(DTM)为端基,一种或多种给体单元作为桥连骨架,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通式: 其中,D和D1为共轭结构体系桥连单元。本发明的材料具有制备简单、反应过程容易于控制、易于分离纯化、能级和光谱易于调节等特点。而且该类材料还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成膜稳定性和较高的电子、空穴迁移率,通过该材料制备的光伏器件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在光伏技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Sulfonyl-based non-fullerene electron acceptor-assisted grain boundary passivation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作者:Changjian Song、Xiaodong Li、Yueming Wang、Sheng Fu、Li Wan、Shiyu Liu、Wenjun Zhang、Weijie Song、Junfeng Fang
    DOI:10.1039/c9ta06439g
    日期:——

    A sulfonyl-based IDIS-Th passivated perovskite film for high-efficiency and high-stability perovskite solar cells.

    一种基于磺酰基的IDIS-Th修饰过的钙钛矿薄膜,用于高效和高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9-二(2-苯乙基)蒽并[2,1,9-DEF:6,5,10-D’E’F’]二异喹啉-1,3,8,10(2H,9H)-四酮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5,5'',6,6'',7,7'',8,8''-八氢-3,3''-二叔丁基-1,1''-二-2-萘酚,双钾盐 (S)-盐酸沙丁胺醇 (S)-7,7-双[(4S)-(苯基)恶唑-2-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N-Fmoc-氨基甲基吡咯烷盐酸盐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7-双[(4S)-(苯基)恶唑-2-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3,3''-双([[1,1''-联苯]-4-基)-[1,1''-联萘]-2,2''-二醇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5R)-3,3a,8,8a-四氢茚并[1,2-d]-1,2,3-氧杂噻唑-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S,8aR)-2-(吡啶-2-基)-8,8a-二氢-3aH-茚并[1,2-d]恶唑 (3aS,3''aS,8aR,8''aR)-2,2''-环戊二烯双[3a,8a-二氢-8H-茚并[1,2-d]恶唑]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S,3aR)-2-(3-氯-4-氰基苯基)-3-环戊基-3,3a,4,5-四氢-2H-苯并[g]吲唑-7-羧酸 (3R,3’’R,4S,4’’S,11bS,11’’bS)-(+)-4,4’’-二叔丁基-4,4’’,5,5’’-四氢-3,3’’-联-3H-二萘酚[2,1-c:1’’,2’’-e]膦(S)-BINAPINE (3-三苯基甲氨基甲基)吡啶 (3-[(E)-1-氰基-2-乙氧基-2-hydroxyethenyl]-1-氧代-1H-茚-2-甲酰胺)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4S)-Fmoc-4-三氟甲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氯-6-羟基苯基)硼酸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α,1'R,4β)-4-甲氧基-5''-甲基-6'-[5-(1-丙炔基-1)-3-吡啶基]双螺[环己烷-1,2'-[2H]indene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R,1′R,2S,2′S)-2,2′-二叔丁基-2,3,2′,3′-四氢-1H,1′H-(1,1′)二异磷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