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4,5-tetrakis[(2-cyanoethyl)thio]benz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4,5-tetrakis[(2-cyanoethyl)thio]benzene
英文别名
3-[2,4,5-Tris(2-cyanoethylsulfanyl)phenyl]sulfanylpropanenitrile
1,2,4,5-tetrakis[(2-cyanoethyl)thio]benz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8H18N4S4
mdl
——
分子量
418.632
InChiKey
GVUWPYFPBKYVQ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4
  • 拓扑面积:
    19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4,5-tetrakis[(2-cyanoethyl)thio]benzene氢氧化铯盐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四巯基苯
    参考文献:
    名称:
    Bis{[1,4,8,11, 15,18,22,25-octaethyl-2,3,9,10,16,17,23,24-octakis(methylthio)的制备、结构测定及电化学性质酞菁]钛(IV)}苯-1,2,4,5-四硫醇
    摘要:
    4,5-双(甲硫基)邻苯二甲腈 2 由 2,3,5,6-四溴二乙苯分四步制备。邻苯二甲腈 2 与正五氧化锂在 115 °C 下进行四聚和环化,生成八乙基八(甲硫基)酞菁 (3)。通过在 DMF 中在 130°C 下用四丁醇钛 (IV) 处理将钛原子引入到酞菁 3 中,得到相应的金属配合物 3-TiO。酞菁 3-TiO 的两个分子与苯-1,2,4,5-四硫醇 (BTT) 连接产生双层型化合物双{[八乙基-八(甲硫基)酞菁]钛(IV)}苯四硫醇盐 (6),其中两个酞菁通过四个钛硫配位键轴向连接。双层衍生物 7 也通过用 BTT 对(四叔丁基酞菁)氧化钛(IV)进行类似处理而获得。6和7的结构由NMR、IR、UV/Vis光谱和FAB质谱确定。如1H和13C NMR谱所示,6的两个酞菁骨架均具有对称结构。6 的电化学性质通过循环伏安法检测,以 Ag/AgNO3 作为参比电极。 (© Wiley-VCH
    DOI:
    10.1002/ejoc.200800502
  • 作为产物:
    描述:
    3-溴丙腈1,2,4,5-Tetrakis(methylthio)benzenelithium氯化铵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31%的产率得到1,2,4,5-tetrakis[(2-cyanoethyl)thio]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Bis{[1,4,8,11, 15,18,22,25-octaethyl-2,3,9,10,16,17,23,24-octakis(methylthio)的制备、结构测定及电化学性质酞菁]钛(IV)}苯-1,2,4,5-四硫醇
    摘要:
    4,5-双(甲硫基)邻苯二甲腈 2 由 2,3,5,6-四溴二乙苯分四步制备。邻苯二甲腈 2 与正五氧化锂在 115 °C 下进行四聚和环化,生成八乙基八(甲硫基)酞菁 (3)。通过在 DMF 中在 130°C 下用四丁醇钛 (IV) 处理将钛原子引入到酞菁 3 中,得到相应的金属配合物 3-TiO。酞菁 3-TiO 的两个分子与苯-1,2,4,5-四硫醇 (BTT) 连接产生双层型化合物双{[八乙基-八(甲硫基)酞菁]钛(IV)}苯四硫醇盐 (6),其中两个酞菁通过四个钛硫配位键轴向连接。双层衍生物 7 也通过用 BTT 对(四叔丁基酞菁)氧化钛(IV)进行类似处理而获得。6和7的结构由NMR、IR、UV/Vis光谱和FAB质谱确定。如1H和13C NMR谱所示,6的两个酞菁骨架均具有对称结构。6 的电化学性质通过循环伏安法检测,以 Ag/AgNO3 作为参比电极。 (© Wiley-VCH
    DOI:
    10.1002/ejoc.20080050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Synthesis of One‐ and Two‐Dimensional Multimetallic Gold–Bis(dithiolene) Complexes
    作者:Michihisa Murata、Shoji Kaji、Hidetaka Nishimura、Atsushi Wakamiya、Yasujiro Murata
    DOI:10.1002/ejic.201600595
    日期:2016.7
    Multimetallic complexes having π-conjugated dithiolate ligands have recently received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solid-state properties. Reported herein are efficient and versatile routes for the synthesis of structurally well-defined multimetallic gold–bis(dithiolene) complexes. A dichlorogold(III) complex having a benzene-1,2-dithiolate ligand was prepared as a key terminal unit. A one-dimensional
    具有 π 共轭二硫醇配体的多金属配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固态特性而最近受到关注。本文报道了合成结构明确的多金属金-双(二硫烯)配合物的有效且通用的途径。制备了具有苯-1,2-二硫醇配体的二氯金(III)配合物作为关键末端单元。通过使用苯-1,2,4,5-四硫醇盐作为桥连配体,以良好的收率合成了一维双金属金配合物。此外,通过使用苯六硫醇作为桥连配体,该策略被应用于合成具有星爆结构的二维三金属配合物。X 射线衍射分析明确证实了阴离子配合物的固态结构。
  • Preparation,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Bis{[1,4,8,11, 15,18,22,25-octaethyl-2,3,9,10,16,17,23,24-octakis(methylthio)phthalocyaninato]titanium(IV)} Benzene-1,2,4,5-tetrathiolate
    作者:Takeshi Kimura、Jun Kumasaka、Toshiharu Namauo
    DOI:10.1002/ejoc.200800502
    日期:2008.10
    introduced into thephthalocyanine 3 by treatment with titanium(IV) tetrabutoxide in DMF at 130 °C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metal complex 3-TiO. Linking of two molecules of the phthalocyanine 3-TiO with benzene-1,2,4,5-tetrathiol (BTT) produced a double-decker-type compound, bis[octaethyl-octakis(methylthio)phthalocyaninato]titanium(IV)} benzenetetrathiolate (6), in which the two phthalocyanines are
    4,5-双(甲硫基)邻苯二甲腈 2 由 2,3,5,6-四溴二乙苯分四步制备。邻苯二甲腈 2 与正五氧化锂在 115 °C 下进行四聚和环化,生成八乙基八(甲硫基)酞菁 (3)。通过在 DMF 中在 130°C 下用四丁醇钛 (IV) 处理将钛原子引入到酞菁 3 中,得到相应的金属配合物 3-TiO。酞菁 3-TiO 的两个分子与苯-1,2,4,5-四硫醇 (BTT) 连接产生双层型化合物双[八乙基-八(甲硫基)酞菁]钛(IV)}苯四硫醇盐 (6),其中两个酞菁通过四个钛硫配位键轴向连接。双层衍生物 7 也通过用 BTT 对(四叔丁基酞菁)氧化钛(IV)进行类似处理而获得。6和7的结构由NMR、IR、UV/Vis光谱和FAB质谱确定。如1H和13C NMR谱所示,6的两个酞菁骨架均具有对称结构。6 的电化学性质通过循环伏安法检测,以 Ag/AgNO3 作为参比电极。 (© Wiley-VCH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