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traethyl((1,10-phenanthroline-2,9-diyl)bis(methylene))bis-(phosphonate) | 98217-78-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traethyl((1,10-phenanthroline-2,9-diyl)bis(methylene))bis-(phosphonate)
英文别名
2,9-bis<(diethoxyphosphinyl)methyl>-1,10-phenathroline;2,9-bis[(diethoxyphosphinyl)methyl]-1,10-phenathroline
tetraethyl((1,10-phenanthroline-2,9-diyl)bis(methylene))bis-(phosphonate)化学式
CAS
98217-78-8
化学式
C22H30N2O6P2
mdl
——
分子量
480.438
InChiKey
RGFHJUMCPDUOR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32
  • 重原子数:
    32.0
  • 可旋转键数:
    1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96.8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8.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electrochemistry, and photophysical studies of triarylamine-containing zinc(ii) diimine bis-thiolate complexes
    摘要:
    一系列含有三芳胺的Zn(II)二亚胺双硫酸盐配合物被合成并通过1H NMR光谱、FAB质谱和令人满意的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DOI:
    10.1039/c5dt02920a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膦酸酯锚定基团的表面固定铜配合物对原子转移自由基环化和加成的催化活性比较
    摘要:
    通过连接基团将分子催化剂共价固定到金属氧化物表面上是均相催化剂异质化的常见策略,期望固定化催化剂具有与其分子对应物相似的性质。然而,固定化物质的催化特性与其可溶对应物相比通常有很大不同,其方式难以预测。人们对这种现象知之甚少,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表面对复合物的空间屏蔽、固定时配位球的变化或固定复合物缺乏构象灵活性。在这里,我们测试了表面固定对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和环化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在不同位置连接螯合氮配体(如 1,10-菲咯啉 (phen)、三(吡啶基甲基)胺和 2,9-二甲基-)来改变膦酸酯锚定基团与 Cu 中心的接近程度。 1,10-菲咯啉作为配体支架。催化测试表明,在锚定基团远离催化中心的情况下,如 Cu(phen) 的情况,固定化催化剂的总体功能略好于其均相对应物(导致更高的产率)。然而,对于连接基团靠近活性中心的复合物,固定化复合物的催化
    DOI:
    10.1021/acs.organomet.3c0037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hemistry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series. 110. Synthesis of vinyl derivatives of phenanthroline and bipyridine
    作者:George R. Newkome、Garry E. Kiefer、Noboru Matsumura、Wallace E. Puckett
    DOI:10.1021/jo00220a025
    日期:1985.10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electrochemistry, and photophysical studies of triarylamine-containing zinc(<scp>ii</scp>) diimine bis-thiolate complexes
    作者:Tao Yu、Vonika Ka-Man Au、Daniel Ping-Kuen Tsang、Mei-Yee Chan、Vivian Wing-Wah Yam
    DOI:10.1039/c5dt02920a
    日期:——

    A series of triarylamine-containing Zn(ii) diimine bis-thiolate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1H NMR spectroscopy, FAB mass spectrometry and satisfactory elemental analysis.

    一系列含有三芳胺的Zn(II)二亚胺双硫酸盐配合物被合成并通过1H NMR光谱、FAB质谱和令人满意的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 Comparis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Surface-Immobilized Copper Complexes with Phosphonate Anchoring Groups for Atom Transfer Radical Cyclizations and Additions
    作者:Sarah E. Maier、Thomas Nagel、Mustafa Turan、Elif Kaya、Wolfgang Frey、Michael Dyballa、Deven P. Estes
    DOI:10.1021/acs.organomet.3c00377
    日期:2024.2.12
    immobilization, or a lack of conformational flexibility of the immobilized complexes. Here, we tested the effect of surface immobilization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atom transfer radical additions and cyclizations. In this study, we varied the proximity of the phosphonate anchoring group to the Cu center by attachment at varying positions of chelating nitrogen ligands such as 1,10-phenanthroline
    通过连接基团将分子催化剂共价固定到金属氧化物表面上是均相催化剂异质化的常见策略,期望固定化催化剂具有与其分子对应物相似的性质。然而,固定化物质的催化特性与其可溶对应物相比通常有很大不同,其方式难以预测。人们对这种现象知之甚少,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表面对复合物的空间屏蔽、固定时配位球的变化或固定复合物缺乏构象灵活性。在这里,我们测试了表面固定对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和环化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在不同位置连接螯合氮配体(如 1,10-菲咯啉 (phen)、三(吡啶基甲基)胺和 2,9-二甲基-)来改变膦酸酯锚定基团与 Cu 中心的接近程度。 1,10-菲咯啉作为配体支架。催化测试表明,在锚定基团远离催化中心的情况下,如 Cu(phen) 的情况,固定化催化剂的总体功能略好于其均相对应物(导致更高的产率)。然而,对于连接基团靠近活性中心的复合物,固定化复合物的催化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钼,四羰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kN1,kN10)-,(OC-6-22)- 钌(2+)高氯酸酯-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1:2:3) 邻菲罗啉 胶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1 石杉碱乙 氯化-1,10-菲咯啉水合物 氯(甘氨酰酸基)(1,10-菲咯啉)铜(II) 新铜试剂 新亚铜灵盐酸 吡嗪并[2,3-f]的[1,10]菲咯啉 吡嗪并[2,3-f][1,10]菲罗啉-2,3-二甲腈 吡喃联氮基[1,2,3,4-lmn][1,10]菲并啉二正离子(8CI,9CI) 双(2,2-二吡啶)-(5-氨基邻二氮杂菲)双(六氟磷酸)钌 二苯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4,7-二磺酸酯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二(菲咯啉)(二吡啶并吩嗪)钌(II) 二(氰基)二(1,10-菲咯啉)-铁 二(1,10-菲咯啉)铜 三菲咯啉钴(III) 三氟甲基(1,10-菲咯啉)铜(I)[Trifluoromethylator®] 三-(1,10-菲咯啉)钌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丁夫罗林 N-乙基-7,10-二氢-8-硝基-7-氧代-N-乙基-1,10-菲罗啉-3-甲酰胺 N-[4-(苯并[b][1,7]菲并啉-7-基氨基)-3-(甲基氨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1:1) B-1,10-菲罗啉-5-基硼酸 B-1,10-菲罗啉-2-基-硼酸 9-溴-1-甲基-1,10-菲咯啉-2-酮 9-氯-1-甲基-1,10-菲咯啉-2-酮 8,15-二去氢-17-甲基-石松定-1(18H)-酮 6-(2-碘苯基)亚氨基-1,10-菲咯啉-5-酮 6,7-二氢-5,8-二甲基二苯并(b,j)(1,10)菲咯啉 6,6'-二氰基-7,7'-二乙氧基-3,3'-(乙烷-1,2-二基)-5,5'-二苯基-2,2'-联-1,8-二氮杂萘 5-醛基-1,10-菲咯啉 5-羧基-1,10-菲罗啉 5-羟基-1,10-菲咯啉 5-硝基邻二氮杂菲-2,9-二羧酸一水合物 5-硝基-6氨基-1,10-邻菲罗啉 5-硝基-1,10-菲罗啉硫酸亚铁 5-硝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硝基-1,10-菲咯啉 5-甲氧基-2-(三氟甲基)-1,10-菲并啉-4(1H)-酮 5-甲氧基-1H-1,10-菲咯啉-4-酮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 5-溴-1,10-菲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