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 18432-95-6

中文名称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中文别名
二氯(1,10-邻菲罗啉)铂(II);二氯(1,10-邻二氮杂菲)铂(II)
英文名称
dichloro(1,10-phenanthroline)platinum(II)
英文别名
[Pt(1,10-phenanthroline)Cl2];Pt(phen)Cl2;[PtCl2(1,10-phenanthroline)];[PtCl2(phen)];Pt(1,10-phenantroline)Cl2;[PtCl2(1,10-phen)];(phen)PtCl2;dichloroplatinum;1,10-phenanthroline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化学式
CAS
18432-95-6
化学式
C12H8Cl2N2Pt
mdl
——
分子量
446.195
InChiKey
VONLGUDYJIAGQI-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50 °C
  • 密度:
    2.524 g/cm3
  • 稳定性/保质期:
    按照规定使用,这种物质不会分解,并且能够避免氧化。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1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 RTECS号:
    TP2497240
  • 储存条件:
    存放于密闭、阴凉、干燥处

SDS

SDS:642045fd1b8ea9ccdbe4ec476be934c6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Dichloro(1,10-phenanthroline)platinum(II)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协调系统(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12H8Cl2N2Pt
分子式
: 446.19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选择身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TP249724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potassium thioacyanate 、 silver perchlorat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以90%的产率得到platinum(II){1,10-phenanthroline(SCN)2}
    参考文献:
    名称:
    Ligand isomerism and stacking in square planar platinum(II) complexes
    摘要:
    The structure and bonding in two forms of the bisthiocyanate complex of Pt(II), Pt[(bpy)(X)2] (where bpy is 2,2'-bipyridyl and X is the pseudohalide), have been studied by solution and solid-state NMR, FTIR, and EXAFS spectroscopies. The yellow complex, which is soluble in a variety of organic solvents, contains two cis S-bonded SCN ligands and is the kinetically favored form. On heating, either in solution or as a solid, this complex transforms to a red insoluble complex, in which the SCN ligands have "flipped" to become N-bonded and which appears to be th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form at room temperature. Conversion of the solid does not involve loss of a solvent molecule. EXAFS experiments involving the Pt-L3 edge show the presence of two Pt-Pt distances in the red solid, one of which is indicative of the formation of stacked square planar Pt moieties, in which the 18-electron rule is satisfied.
    DOI:
    10.1021/ic00036a006
  • 作为产物:
    描述:
    高氯酸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参考文献:
    名称:
    铂(II)的阳离子烯烃络合物:可用性和反应性方面
    摘要:
    摘要先前针对N ^ N = N,N,N',N'-四甲基乙二胺(Me 4 en)进行研究的式[PtCl(η2-烯烃)(N ^ N)] +的一系列配合物具有已扩展到芳香族二亚胺1,10-菲咯啉(phen)和3,4,7,8-四甲基-1,10-菲咯啉(Me 4 phen)的情况,并扩展到各种烯烃(乙烯,丙烯和苯乙烯) 。通过[PtCl 3(η2-烯烃)]-阴离子(此处首次报道的K [PtCl 3(η2-苯乙烯)])与N ^ N在碱性甲醇中的反应制备了配合物。初始[PtCl {η1 -CH 2 CH(R')OMe}(N ^ N)](R'= Me,Ph)络合物以定量收率形式形成,并为纯马尔可夫尼科夫异构体。烷氧基物质与非配位酸的反应导致所需阳离子π-烯烃络合物[PtCl(η2-烯烃)(N ^ N)] +的定量形成。菲咯啉配体赋予新化合物独特的性能。特别地,通过与三乙胺反应,[PtCl {η2 -CH 2
    DOI:
    10.1016/j.ica.2017.04.015
  • 作为试剂:
    描述:
    反式-1,2-二苯乙烯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顺式-二苯乙烯
    参考文献:
    名称:
    METHOD FOR PHOTOCATALYTIC ISOMERIZATION OF 1,2-DIPHENYLETHYLENE ANALOGUES
    摘要:
    本发明涉及利用光催化剂加速1,2-二苯乙烯类似物的反式-顺式异构化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在存在具有催化剂剂量的多吡啶基铂(II)配合物的情况下,通过可见光照射含有反-1,2-二苯乙烯类似物或反-和顺-1,2-二苯乙烯类似物混合物的溶液,制备顺-1,2-二苯乙烯类似物产品或在惰性气氛下主要为顺-1,2-二苯乙烯类似物的产品。该方法具有反应快、性能高、反应系统易分离和多吡啶基铂(II)配合物可循环利用的优点。
    公开号:
    US20090156872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spectral studies on platinum complexes with mono- and bidentate N-donor organic ligands
    作者:P. Umapathy、Rashida A. Harnesswala
    DOI:10.1016/s0277-5387(00)83944-3
    日期:1983.1
    3/2 binding energies in the square planar Pt(II) complexes are observed in the range 198.8 ± 0.8 eV. The ν (PtCl) vibrations ( ca 335 and 320 cm −1 ) corresponding to two cis -Cl ligands were observed in the IR spectra. The exten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is -dichloro- bis -(theophylline)platinum(II) with calf thymus DNA has beenstudied. The UV difference spectra resulting from aquated Pt II (theoph)
    摘要类型为PtLX 2,PtL 2 X 2,PtLX“的铂(II)配合物和PtLXY(P =含氮供体原子的单或双齿有机配体; X = Cl或Br; X'=草酸盐或丙二酸盐和Y = Br)已合成,并通过其元素分析,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数据进行了表征。Pt 4f 7/2的结合能表明,1,8-萘二胺配体比这里研究的其他配体更好地为金属提供了电子密度。在方形平面Pt(II)配合物中的Cl 2p 3/2结合能在198.8±0.8 eV范围内观察到。在红外光谱中观察到对应于两个顺式-Cl配体的ν(PtCl)振动(约335和320 cm -1)。研究了顺式-二氯双-(茶碱)铂(II)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程度。由水合的Pt II(theoph)2 -DNA相互作用产生的UV差异光谱在282和292 nm处显示条带,这归因于与铂结合引起的碱基部分电子分布的变化以及碱基堆积的损失。用铂络合物处理的D
  • Steric Crowding and Redox Reactivity in Platinum(II) and Platinum(IV) Complexes Containing Substituted 1,10-Phenanthrolines
    作者:Francesco P. Fanizzi、Giovanni Natile、Maurizio Lanfranchi、Antonio Tiripicchio、Franco Laschi、Piero Zanello
    DOI:10.1021/ic960125y
    日期:1996.1.1
    progressively restore the Pt(II) oxidation state by transferring the electron to the peripheral organic ligand. The latter process can involve multiple electron additions in the macroelectrolysis time scale. The related platinum(IV) complexes [PtX(4)(L)] undergo irreversible two-electron reduction accompanied by fast release of the axial ligands and form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platinum(II) species.
    研究了菲咯啉取代基对铂(II)和铂(IV)配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性的影响。化合物[PtI(2)(4,7-Ph(2)phen)]。CHCl(3)(1dz.CHCl(3)),[PtI(4)(4,7- Ph(2)phen)]。CHCl(3)(2dz.CHCl(3)),[PtI(2)(2,9-Me(2)-4,7-Ph(2)phen)](1fz) ,和[PtI(4)(2,9-Me(2)-4,7-Ph(2)phen)]。I(2)(2fz.I(2))表明,络合物1fz和2fz包含邻位取代的菲咯啉,从N-Pt-N'平面显示赤道碘原子的显着位移(分别为平均0.477(2)和0.199(2)Å),菲咯啉的弯曲[分别为19.9(7)和14.2(7)度]和NC-C'-N'平面相对于N-Pt-N'平面的旋转[分别为32.3(10)和26.5(9)度]。1fz和2fz的结构都在邻位具有邻氨基苯并菲咯啉的结构比较表明,在后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ytotoxicity of Pt(IV) complexes containing 1,10-phenanthroline and 2,2′-bipyridine and diaminocyclohexane ligands
    作者:Xiaowei Zhao、Yamei Zhang、Xiaonan Hou、Jianhong Shi、Shigang Shen、Shuying Huo
    DOI:10.1007/s11243-017-0125-0
    日期:2017.4
    cytotoxicities of the Pt(IV) complexes were higher for A549cisR than for A549 cells. Moreover, the cytotoxicities of the (SS-DACH)-liganded platinum complex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R-DACH)-liganded platinum complexes in either A549 or A549cisR cells. Phen-liganded platinum complexes were more cytotoxic than the bpy-liganded platinum complexes. The cytotoxicities of these Pt(IV) complexes had no correlation
    四种铂 (IV) 配合物含有插入配体 [1,10-菲咯啉 (phen) 和 2,2'-联吡啶 (bpy)] 和辅助配体 [(1S,2S)-二氨基环己烷 (SS-DACH) 和 (1R,2R) )-二氨基环己烷 (RR-DACH)] 合成并通过 1H 核磁共振、电喷雾电离质谱、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紫外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和电化学分析表征。[Pt(phen)(SS-DACH)Cl2]2+ 与谷胱甘肽和Ac-CPFC-NH2 之间的反应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了研究。[Pt(phen)(SS-DACH)Cl2]2+ 被还原为相应的 Pt(II) 复合物 [Pt(phen)(SS-DACH)]2+,而谷胱甘肽和 Ac-CPFC-NH2 被氧化为谷胱甘肽-二硫键和含有分子内二硫键的肽,分别。评估了 Pt(IV) 复合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 (A549) 和相应的顺铂耐药细胞系 (A549cisR)
  • Synthese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Platinum(II) Complexes Containing a Disulfanenitrile Ligand
    作者:Hiroya Honda、Takayoshi Fujii、Junpei Kuwabara、Takaki Kanbara
    DOI:10.1246/bcsj.20120336
    日期:2013.5.15
    New PtII complexes of bidendate Ph2S(=N(Ph2)S≡N)2 (ndsdsd) ligand were prepared, including the homoleptic complex, i.e., [Pt(ndsdsd)2](hfac)2 (1) (hfac: 1,1,1,5,5,5-hexafluoro-2,4-pentanedionato), and the heteroleptic complexes, [Pt(N^N)(ndsdsd)]X2 [N^N = 1,10-phenanthroline (phen) (2), 4,7-diphenylphenanthroline (bathophen) (3); X = PF6 (a) and ClO4 (b)] and [Pt(C^N)(ndsdsd)]X [C^N = 2-phenylpyridine (ppy) (4) and benzo[h]quinoline (bzq) (5); X = PF6 (a) and ClO4 (b)].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NMR spectroscopy,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complexes 1, 2a, and 4b have been elucidat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all complexes were examined. Complexes 2 and 3a are very weakly luminescent in solution, whereas they show highly emissive in the solid state (Φem = 0.11–0.27).
    新的双齿配体Ph2S(=N(Ph2)S≡N)2 (ndsdsd)铂(II)配合物被制备,包括同配合物,即[Pt(ndsdsd)2](hfac)2 (1)(hfac:1,1,1,5,5,5-六氟-2,4-戊二酮),以及异配合物[Pt(N^N)(ndsdsd)]X2 [N^N = 1,10-菲咯啉 (phen) (2)、4,7-二苯基菲咯啉 (bathophen) (3);X = PF6 (a) 和 ClO4 (b)]和[Pt(C^N)(ndsdsd)]X [C^N = 2-苯基吡啶 (ppy) (4) 和苯并[h]喹啉 (bzq) (5);X = PF6 (a) 和 ClO4 (b)]。这些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2a和4b的分子结构通过X射线晶体学分析得以阐明。所有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均进行了检查。配合物2和3a在溶液中发光非常微弱,而在固态下则表现出高度发射性(Φem = 0.11–0.27)。
  • Mono‐ and Bis‐Guanosine Adducts of Platinum Complexes with Carrier Ligands Having In‐Plane Steric Bulk: The Case of 1,10‐Phenanthroline and 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作者:Nicola Margiotta、Paride Papadia、Francesco P. Fanizzi、Giovanni Natile
    DOI:10.1002/ejic.200390145
    日期:2003.3
    The steric hindrance generated by carrier ligands, in particular in cis-PtA2G2 adducts (A2 = diamine, G = guanine derivative), has often been used to slow down rotation about the platinum-guanine bonds, thus allowing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different conformer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s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stabilisation of cisplatin adducts with DNA. In a previous study concerning 1
    载体配体产生的空间位阻,特别是在顺式 PtA2G2 加合物(A2 = 二胺,G = 鸟嘌呤衍生物)中,经常被用来减缓铂 - 鸟嘌呤键的旋转,从而允许表征不同的构象异构体和分析参与稳定顺铂加合物与 DNA 的相互作用。在先前关于 1,10-菲咯啉和 2,9-二甲基-1,10-菲咯啉(分别为 phen 和 Me2phen)的研究中,据报道 Me2phen 配体形成了一种不寻常的双鸟苷衍生物,具有核碱基的反式配置和单齿 Me2phen。本研究表明,phen 和 Me2phen 与其他双齿配体一样,可以形成单鸟苷和双鸟苷衍生物,后者具有通常的顺式构型。在 phen 和 Me2phen 载体配体中,菲咯啉骨架的刚性能够阻碍鸟苷碱基围绕 Pt-N(7) 键的旋转,并使旋转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在 NMR 时间尺度上缓慢在 350 K(探索的最高温度)。然而,两种配体之间存在显着差异。由于 Me2phen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钼,四羰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kN1,kN10)-,(OC-6-22)- 钌(2+)高氯酸酯-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1:2:3) 邻菲罗啉 胶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1 石杉碱乙 氯化-1,10-菲咯啉水合物 氯(甘氨酰酸基)(1,10-菲咯啉)铜(II) 新铜试剂 新亚铜灵盐酸 吡嗪并[2,3-f]的[1,10]菲咯啉 吡嗪并[2,3-f][1,10]菲罗啉-2,3-二甲腈 吡喃联氮基[1,2,3,4-lmn][1,10]菲并啉二正离子(8CI,9CI) 双(2,2-二吡啶)-(5-氨基邻二氮杂菲)双(六氟磷酸)钌 二苯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4,7-二磺酸酯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二(菲咯啉)(二吡啶并吩嗪)钌(II) 二(氰基)二(1,10-菲咯啉)-铁 二(1,10-菲咯啉)铜 三菲咯啉钴(III) 三氟甲基(1,10-菲咯啉)铜(I)[Trifluoromethylator®] 三-(1,10-菲咯啉)钌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丁夫罗林 N-乙基-7,10-二氢-8-硝基-7-氧代-N-乙基-1,10-菲罗啉-3-甲酰胺 N-[4-(苯并[b][1,7]菲并啉-7-基氨基)-3-(甲基氨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1:1) B-1,10-菲罗啉-5-基硼酸 B-1,10-菲罗啉-2-基-硼酸 9-溴-1-甲基-1,10-菲咯啉-2-酮 9-氯-1-甲基-1,10-菲咯啉-2-酮 8,15-二去氢-17-甲基-石松定-1(18H)-酮 6-(2-碘苯基)亚氨基-1,10-菲咯啉-5-酮 6,7-二氢-5,8-二甲基二苯并(b,j)(1,10)菲咯啉 6,6'-二氰基-7,7'-二乙氧基-3,3'-(乙烷-1,2-二基)-5,5'-二苯基-2,2'-联-1,8-二氮杂萘 5-醛基-1,10-菲咯啉 5-羧基-1,10-菲罗啉 5-羟基-1,10-菲咯啉 5-硝基邻二氮杂菲-2,9-二羧酸一水合物 5-硝基-6氨基-1,10-邻菲罗啉 5-硝基-1,10-菲罗啉硫酸亚铁 5-硝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硝基-1,10-菲咯啉 5-甲氧基-2-(三氟甲基)-1,10-菲并啉-4(1H)-酮 5-甲氧基-1H-1,10-菲咯啉-4-酮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 5-溴-1,10-菲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