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 14783-09-6

中文名称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中文别名
1,10-菲咯啉-二氯铜(1:1);二氯(1,10-亚铁试剂)铜(II);二氯(1,10-菲咯啉)铜;二氯(邻二氮杂菲)铜(II);二氯(1,1-菲咯啉)铜(II)
英文名称
Cu(phen)Cl2
英文别名
Cu(1,10-phenanthroline)Cl2;dichloro(1,10-phenanthroline)copper(II);(phen)CuCl2;{(1,10-phenanthroline)CuCl2};[CuCl2(phen)];(1,10-Phenanthroline)copper(II) Dichloride;copper;1,10-phenanthroline;dichloride
二氯(1,10-菲咯啉)铜(II)化学式
CAS
14783-09-6
化学式
C12H8Cl2CuN2
mdl
——
分子量
314.661
InChiKey
PHECBGBJCLDCMF-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95 °C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6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6
  • 危险类别码:
    R22
  • WGK Germany:
    3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SDS

SDS:888fb9d9932c61bf34b1911d7868d7e2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3)
皮肤刺激 (类别 2)
严重眼睛损伤 (类别 1)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 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8 造成严重眼损伤。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事故响应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2 + P352 如果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32 + P313 如觉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62 脱掉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安全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12H8Cl2CuN2
分子式
: 314.66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Dichloro(1,10-phenanthroline)copper(II)
-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4783-09-6
No.)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铜的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戴呼吸罩。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会中毒。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引起眼睛灼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在 {Li(C4H8O)x}2{(C6H5)NNNN(C6H5)} 作用下, 以 吡啶 为溶剂, 以30%的产率得到bis(2-(phenylamino)-1,10-phenanthrolinato)dicopper(I)
    参考文献:
    名称:
    Lee, Soon W.; Trogler, William C., Inorganic Chemistry, 1990, vol. 29, # 9, p. 1659 - 1662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1,10-phenanthroline)(OPh)Cu(OC6H4-2-OH)} 在 盐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参考文献:
    名称:
    铜(I)苯氧基配合物[(phen)(Ph3P)Cu(OPH)]的氧化反应:形成铜(II)衍生物[(phen)Cu(OPh(OC6H4-2-(OH)),具有苯酚羟基化反应衍生的儿茶酚基
    摘要:
    碳酸氢合铜(I)络合物[(phen)(Ph3P)Cu(O2COH)](1)(phen = 1,10-phenothroline)在氮气下与苯酚反应生成铜(I)苯氧衍生物[(phen)(Ph3P) )Cu(OPh)](2)。配合物2显示容易水解,释放出PhOH。潮湿的CO2对2的作用可分离起始的碳酸氢根络合物1。1与过量的苯酚在氧气气氛下反应,得到了意外的铜(II)衍生物[(phen)Cu(OPh)(OC6H4-2- (OH)](3)。配合物3中存在的儿茶酚酸酯基OC6H4-2-(OH)来自铜中心协助的酚羟基化反应,同样的配合物3也通过2的反应获得在氧化条件下用过量的PhOH 碳酸氢盐络合物1在氧气气氛下与邻苯二酚反应,生成[(phen)Cu(cat)](4)或双(儿茶酚酯)铜(II)衍生物(phen)Cu [OC6H4-2-(OH)] 2 (5),取决于铜/邻苯二酚的摩尔比。铜(II)配合
    DOI:
    10.1016/s0020-1693(00)86020-x
  • 作为试剂:
    描述:
    哌啶4-甲氧基苄醇potassium phosphate二氯(1,10-菲咯啉)铜(II)二叔丁基叠氮草酸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7.0h, 以55%的产率得到(4-甲氧基苯基)-哌啶-1-基甲酮
    参考文献:
    名称:
    铜催化苄醇的好氧氧化酰胺化
    摘要:
    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末端氧化剂,从醇和仲胺中Cu催化合成酰胺已得到发展。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高压设备或纯氧气的处理。可商购的非贵金属催化剂Cu(phen)Cl 2与二叔丁基肼二羧酸酯和无机碱一起以中等到极好的收率提供了多种苯甲酰胺。胺共轭酸的p K a和醇的电子学被证明会影响碱的选择,以实现最佳反应性。提出了一种与观察到的反应性趋势,KIE和Hammett研究相一致的机制。
    DOI:
    10.1021/acs.joc.6b0168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4`-haloalkylbiphenyl-2-carboxylic acids
    申请人:Kreis Michael
    公开号:US20120016152A1
    公开(公告)日:2012-01-19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ptionally substituted 4′-haloalkyl-biphenyl-2-carboxylic acid esters and to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rresponding optionally substituted 4′-haloalkylbiphenyl-2-carboxylic acids.
    这项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可选择取代的4'-卤代烷基联苯-2-羧酸酯的方法,以及一种制备相应的可选择取代的4'-卤代烷基联苯-2-羧酸的方法。
  • Reversing the Regioselectivity of Halofunctionalization Reactions through Cooperative Photoredox and Copper Catalysis
    作者:Jeremy D. Griffin、Cortney L. Cavanaugh、David A. Nicewicz
    DOI:10.1002/anie.201610722
    日期:2017.2.13
    Halofunctionalization of alkenes is a classical method for olefin difunctionalization. It gives rise to adducts which are found in many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s, and offers a synthetic handle for further manipulation. Classically, this reaction is performed with an electrophilic halogen source and leads to regioselective formation of the halofunctionalized adducts. Herein
    烯烃的卤官能化是烯烃双官能化的经典方法。它会产生许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发现的加合物,并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了合成的方法。经典地,该反应是用亲电子卤素源进行的,并导致卤官能化加合物的区域选择性形成。在本文中,我们通过使用a啶光氧化剂与铜助催化剂的结合,证明了对烯烃卤官能化的天然区域选择性的逆转。
  • Syntheses, 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some copper(<scp>i</scp>) halides with 1,10-phenanthroline ligand
    作者:Jie-Hui Yu、Zheng-Liang Lü、Ji-Qing Xu、Hai-Ying Bie、Jing Lu、Xiao Zhang
    DOI:10.1039/b314974a
    日期:——
    the syntheses of eight compounds 1–8. In these, 1∶1 adducts of CuX/phen are reported: ionic [Cu(phen)2][CuX2] (X=Cl 1, Br 2) and dimer [Cu2I2(phen)] 3; the trinuclear clusters [Cu3X3(phen)2] (X=Br 5, I 7) were first prepared and the structures can be best described as 1∶1 adducts of dimers and CuX; the chain compounds 6 and 8 belong to the same series with the formula [CuX2L] (L=organic ligand), but
    CuX 2或CuX与phen(1,10-菲咯啉)导致的八种化合物的合成1 - 8。在这些中,报道了CuX / phen的1∶1加合物:离子性的[Cu(phen)2 ] [CuX 2 ](X =Cl 1,Br 2)和二聚体[Cu 2 I 2(phen)] 3。首先制备了三核簇[Cu 3 X 3(phen)2 ](X = Br 5,I 7),其结构最好描述为二聚体和CuX的1∶1加合物。链化合物6和8属于与[CuX 2 L]公式相同的系列(L =有机配体),但连锁安排有所不同;4的结构尚未完善。化合物1 – 8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三阶非线性化合物的光学性质5,6和8进行了调查,都表现出一个反饱和吸收(α 2 > 0)和自散焦性能(Ñ 2 < 0)。
  • Ternary and binary copper(II) complex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ROS-inductive, proteasome inhibitory, and anticancer properties
    作者:May Lee Low、Cheang Wei Chan、Pei Ying Ng、Ing Hong Ooi、Mohd Jamil Maah、Soi Moi Chye、Kong Wai Tan、Seik Weng Ng、Chew Hee Ng
    DOI:10.1080/00958972.2016.1260711
    日期:2017.1.17
    assay revealed that the three ternary complexes were better inducer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over time than binary complexes, CuCl2, and free ligands. All the copper(II) complexes in this series inhibited the three proteolytic activities in the order Trypsin-like > Caspase-like > Chymotrypsin-like. In terms of anticancer properties, the copper(II)-phen complexes had GI50 values of less than 4 μM
    摘要 三种三元铜(II)配合物[Cu(phen)(L-phe)Cl]·2H2O、[Cu(phen)(L-leu)Cl]·4½H2O和[Cu(phen)(L-tyr) Cl]·3H2O 和四种二元铜 (II) 配合物 [Cu(phen)Cl2]、Cu(L-phe)2·½H2O、Cu(L-leu)2·½H2O 和 Cu(L-tyr)2 ·H2O(其中phen = 110-菲咯啉,L-phe = L-苯丙氨酸,L-tyr = L-酪氨酸,L-leu = L-亮氨酸,Cl- = 氯化物),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技术进行表征(FTIR、紫外-可见光、荧光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率和亲脂性测量。[Cu(phen)(L-tyr)Cl] 单晶的 X 射线衍射测定显示不对称单元中有两个独立的分子,每个分子都具有相同的关于铜 (II) 的扭曲四角锥几何形状。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测定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种三元配合物比二元配合物、CuCl2
  • Site Selective Chlorination of C(sp <sup>3</sup> )−H Bonds Suitable for Late‐Stage Functionalization
    作者:Alexander Fawcett、M. Josephine Keller、Zachary Herrera、John F. Hartwig
    DOI:10.1002/anie.202016548
    日期:2021.4.6
    biologically active small molecules, and an ideal route for their preparation is by the chlorination of a C(sp3)−H bond. However, most current methods for the chlorination of C(sp3)−H bonds are insufficiently site selective and tolerant of functional groups to be applicable to the late‐stage functionalization of complex molecules. We report a method for the highly selective chlorination of tertiary and benzylic
    C(sp 3 )-Cl 键存在于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中,制备它们的理想途径是通过 C(sp 3 )-H 键的氯化。然而,目前大多数用于 C(sp 3 )-H 键氯化的方法的位点选择性和对官能团的耐受性不足,无法适用于复杂分子的后期官能化。我们报告了一种高选择性氯化叔和苄基 C(sp 3)-H 键以产生相应的氯化物,通常产率很高。该反应发生在叠氮碘烷的混合物中,在温和条件下产生选择性的 H 原子吸收剂,以及易于获得且廉价的氯化铜 (II) 络合物,可有效转移氯原子。超过 30 种不同官能化底物的氯化以及十几种天然产物和活性药物成分的衍生物的后期氯化证明了该反应具有出色的官能团耐受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钼,四羰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kN1,kN10)-,(OC-6-22)- 钌(2+)高氯酸酯-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1:2:3) 邻菲罗啉 胶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1 石杉碱乙 氯化-1,10-菲咯啉水合物 氯(甘氨酰酸基)(1,10-菲咯啉)铜(II) 新铜试剂 新亚铜灵盐酸 吡嗪并[2,3-f]的[1,10]菲咯啉 吡嗪并[2,3-f][1,10]菲罗啉-2,3-二甲腈 吡喃联氮基[1,2,3,4-lmn][1,10]菲并啉二正离子(8CI,9CI) 双(2,2-二吡啶)-(5-氨基邻二氮杂菲)双(六氟磷酸)钌 二苯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4,7-二磺酸酯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二(菲咯啉)(二吡啶并吩嗪)钌(II) 二(氰基)二(1,10-菲咯啉)-铁 二(1,10-菲咯啉)铜 三菲咯啉钴(III) 三氟甲基(1,10-菲咯啉)铜(I)[Trifluoromethylator®] 三-(1,10-菲咯啉)钌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丁夫罗林 N-乙基-7,10-二氢-8-硝基-7-氧代-N-乙基-1,10-菲罗啉-3-甲酰胺 N-[4-(苯并[b][1,7]菲并啉-7-基氨基)-3-(甲基氨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1:1) B-1,10-菲罗啉-5-基硼酸 B-1,10-菲罗啉-2-基-硼酸 9-溴-1-甲基-1,10-菲咯啉-2-酮 9-氯-1-甲基-1,10-菲咯啉-2-酮 8,15-二去氢-17-甲基-石松定-1(18H)-酮 6-(2-碘苯基)亚氨基-1,10-菲咯啉-5-酮 6,7-二氢-5,8-二甲基二苯并(b,j)(1,10)菲咯啉 6,6'-二氰基-7,7'-二乙氧基-3,3'-(乙烷-1,2-二基)-5,5'-二苯基-2,2'-联-1,8-二氮杂萘 5-醛基-1,10-菲咯啉 5-羧基-1,10-菲罗啉 5-羟基-1,10-菲咯啉 5-硝基邻二氮杂菲-2,9-二羧酸一水合物 5-硝基-6氨基-1,10-邻菲罗啉 5-硝基-1,10-菲罗啉硫酸亚铁 5-硝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硝基-1,10-菲咯啉 5-甲氧基-2-(三氟甲基)-1,10-菲并啉-4(1H)-酮 5-甲氧基-1H-1,10-菲咯啉-4-酮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 5-溴-1,10-菲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