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 14634-91-4

中文名称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中文别名
试亚铁灵;1,10-邻二氮杂菲硫酸亚铁盐;三(1,1-菲咯啉)硫酸铁
英文名称
ferroin
英文别名
[Fe(1,10-phenanthroline)3]SO4;[Fe(phen)3]SO4;iron(2+);1,10-phenanthroline;sulfate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化学式
CAS
14634-91-4
化学式
C36H24FeN6*O4S
mdl
——
分子量
692.537
InChiKey
CIWXFRVOSDNDJZ-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密度:
    0.999 g/mL at 25 °C
  • 溶解度:
    可溶于水
  • 暴露限值:
    ACGIH: TWA 1 mg/m3NIOSH: TWA 1 mg/m3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保持稳定,应避免接触水溶液、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多种有机或无机的活性化学品。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01
  • 重原子数:
    48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9.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6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0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N
  • 安全说明:
    S24/25
  • 危险类别码:
    R51/53,R52/53
  • WGK Germany:
    -
  • 海关编码:
    29319090
  • 危险标志:
    GHS09
  • 危险性描述:
    H411
  • 储存条件:
    常温下应密闭避光保存,并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

SDS

SDS:5296c46e37650f0bbeb8f394af63c529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菲绕啉指示剂 溶液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1,10-Phenanthroline iron(II) sulfate complex
o-Phenanthroline ferrous sulfate complex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全球协调系统(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2 混合物
: 1,10-Phenanthroline iron(II) sulfate complex
别名
o-Phenanthroline ferrous sulfate complex
: C36H24FeN6O4S
分子式
: 692.52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产品分解后性质不明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无特别的环境预防要求。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无数据资料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对呼吸系统保护.对少量挥发请采用美国OV/AG (US)标准类型的 或欧洲ABEK (EU EN
14387)标准类型的呼吸器过滤器.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0.999 g/cm3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简介

试亚铁灵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化学反应中通过改变颜色来指示反应终点的化学试剂,常用于滴定分析中。其中,试亚铁灵(Fe2+)是铁的一种氧化态,由于其特殊的电子层结构,可以参与多种化学反应并在不同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理

在滴定分析中,试亚铁灵指示剂可以通过中间产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改变颜色。这种颜色变化源于试亚铁灵的氧化还原性质:当试亚铁灵溶液与化学品中的还原剂反应时,若还原剂被完全氧化,则试亚铁灵会被还原为铁离子(F3+),从而产生从无色到深红、橙色等颜色的变化。具体实验中,通常会先将试亚铁灵溶液与还原剂反应,随着还原剂的完全氧化,试亚铁灵溶液的颜色也会发生明显变化。当接近终点时,可以逐滴加入已知浓度的氧化剂,直到样品被完全氧化为止,此时颜色的变化可以用于确定反应终点。

配制

试亚铁灵指示液:称取1.485g邻菲罗啉(C12H8N2.H2O)和0.695g硫酸亚铁(FeSO4·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并贮于棕色瓶内。

用途

试亚铁灵不仅可用作氧化还原指示剂,还可作为亚铁试剂。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振荡化学反应产生周期性力
    摘要:
    发现在水的Belousov-Zhabotinsky(BZ)介质的气-液界面处产生了表面张力的周期性变化。已经证实,[Fe(phen)3 ] 3+和[Fe(phen)3 ] 2+之间的铁催化剂的表面张力之差是该有节奏现象的驱动力。讨论了表面张力的节奏变化,并与对流流动伴随BZ反应中化学波传播的已知作用进行了讨论。
    DOI:
    10.1016/0009-2614(93)85187-s
  • 作为产物:
    描述:
    tris(1,10-phenanthroline)iron(II) perchlorate 在 Na2SO4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参考文献:
    名称:
    示踪剂在盐水溶液中的三(1,10-菲咯啉)铁(II)阳离子的示踪扩散。疏水作用的影响
    摘要:
    Fe(phen)3 2+离子(phen = 1,10-菲咯啉)的示踪扩散系数已在298.2的含Ni(phen)3 SO 4,Bu 4 NBr,MgSO 4和NaBr的水溶液中测量。K.发现扩散系数-粘度乘积Dη随着Ni(phen)3 SO 4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其他盐溶液中,Dη的浓度依赖性非常弱。结果表明Fe(phen)3 2+和Ni(phen)3 2+之间存在阳离子-阳离子相互作用。
    DOI:
    10.1039/f19888404261
  • 作为试剂:
    参考文献:
    名称:
    封闭的铁-溴酸盐-羟基苯磺酸盐体系中的持久络合反应行为
    摘要:
    发现溴酸盐-苯酚磺酸盐反应在间歇式反应器中表现出自发振荡,在其中添加少量的铁蛋白会导致非振荡行为。随着铁蛋白浓度的增加,该系统产生了非常丰富的非线性行为,包括三个孤立的振荡状态,它们被分开长达48小时的非振荡周期。长期的非线性行为可能归因于苯酚磺酸盐在酸性溶液中的缓慢脱磺作用,形成了类似苯酚的中间体。但是,与溴酸盐-苯酚振荡器不同的是,发现氧气会极大地影响反应,并且通过调节氧气浓度可以观察到各种复杂的振荡。通过雇用1进行的力学研究1H NMR光谱和质谱法可测量反应不同阶段的中间物种,从而能够鉴定1,4-苯醌,2-溴-1,4-苯醌,2,6-二溴-1,4-苯醌和2反应过程中,以4,6-三溴苯酚为主要成分。
    DOI:
    10.1021/acs.jpca.8b0776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Hydrophobic Ion Association of Tris(1,10-phenanthroline)iron(II) Ion with Arenedisulfonate Ions in Water
    作者:Haruhiko Yokoyama、Yuko Koyama、Yuichi Masuda
    DOI:10.1246/cl.1988.1453
    日期:1988.8.5
    7-naphthalenedisulfonate ions, determined by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at 0-50 °C, were considerably larger than the electrostatic prediction: K(25°C)=99±3, 204±5, 1021±29, and 792±6 dm3mol−1, respectively. Their hydrophobic behavior was apparently similar to that of alkanesulfonate ions. However, the significant enthalpy contribution was found to the hydrophobic ion association.
    [Fe(phen)3]2+ 与邻苯二磺酸盐、2,6- 和 2,7-萘二磺酸盐离子的离子缔合常数 (K) 是通过 0-50 °C 下的电导率测量确定的远大于静电预测:K(25°C)=99±3、204±5、1021±29 和 792±6 dm3mol-1。它们的疏水行为显然类似于烷磺酸根离子的疏水行为。然而,发现显着的焓贡献对疏水性离子缔合。
  • Photoelectron Emission Study of Iron(II) and Cobalt(II) Complexes in Aqueous Solution. Reorganization Energies
    作者:Iwao Watanabe、Kaori Ono、Shigero Ikeda
    DOI:10.1246/bcsj.64.352
    日期:1991.2
    The photoelectron emission threshold energies of FeII and CoII complexes in aqueous solutions have been determined. The values could be successfully used for obtaining the reorganization energies in the one-electron oxidation reaction of these complexes. The obtained reorganization energies were found to be correlated with the rate constants of the electron-self-exchange reactions of FeII/FeIII and
    FeII 和 CoII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光电子发射阈值能量已被确定。这些值可以成功地用于获得这些配合物的单电子氧化反应中的重组能。发现获得的重组能与 FeII/FeIII 和 CoII/CoIII 的电子自交换反应的速率常数相关。
  •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 Based on Mixed Dye-Sensitized Nanocrystalline ZnO Thin Film Electrodes in Acetonitrile Medium
    作者:Lal Bahadur、Pankaj Srivastava
    DOI:10.1149/1.1802496
    日期:——
    rose bengal, has been used for spectral sensitiz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ZnO thin-film electrode in acetonitrile medium with an objective for achieving the light absorption over a wider range of spectra. The comparison of current-potential curve of the mixed dye-modified ZnO electrode with those of ZnO electrodes sensitized by constituent dyes individually has provided clear evidence for the sensitization
    在这项研究中,两种充分表征的光敏剂的二元混合物,即三-1,10-菲咯啉铁(II)-双-(1-乙氧基羰基-1-氰基乙烯-2,2-二硫醇基)二氧脲酸酯(VI), [Fe(phen) 3 ][UO 2 (ecda) 2 ] 和玫瑰红已被用于乙腈介质中纳米晶 ZnO 薄膜电极的光谱敏化,目的是在更宽的光谱范围内实现光吸收. 混合染料修饰的 ZnO 电极与单独由组分染料敏化的 ZnO 电极的电流 - 电位曲线的比较为两种染料一起敏化光电流提供了明确的证据,几乎对总敏化光电流的贡献是相加的。
  • Direct Synthesis of Intermetallic Platinum–Alloy Nanoparticles Highly Loaded on Carbon Support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is
    作者:Tae Yong Yoo、Ji Mun Yoo、Arun Kumar Sinha、Megalamane S. Bootharaju、Euiyeon Jung、Hyeon Seok Lee、Byoung-Hoon Lee、Jiheon Kim、Wytse Hooch Antink、Yong Min Kim、Jongmin Lee、Eungjun Lee、Dong Wook Lee、Sung-Pyo Cho、Sung Jong Yoo、Yung-Eun Sung、Taeghwan Hyeon
    DOI:10.1021/jacs.0c05140
    日期:2020.8.19
    Pt-based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a carbon substrate exhibit much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especially in fuel cell electrocatalysis. However, direct synthesis of homogeneous intermetallic alloy nanocatalysts on carbonaceous supports with high loading is still challenging. Herein, we report a novel synthetic strategy to directly produce highly dispersed MPt alloy nanoparticles (M =
    与纳米结构的铂 (Pt) 催化剂相比,负载在碳基底上的有序 Pt 基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表现出大大增强的催化性能,尤其是在燃料电池电催化中。然而,在高负载量的碳质载体上直接合成均质金属间合金纳米催化剂仍然具有挑战性。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新的合成策略,可在具有高催化剂负载量的各种碳载体上直接生产高度分散的 MPt 合金纳米粒子(M = Fe、Co 或 Ni)。重要的是,一种独特的双金属化合物,由 [M(bpy)3]2+ 阳离子(bpy = 2,2'-联吡啶)和 [PtCl6]2- 阴离子组成,在碳表面均匀分解并形成大小均匀的金属间纳米粒子氮掺杂碳保护层。
  • Mössbauer study of iron-containing zeolites
    作者:Michele Petrera、Antonio Gennaro、Paola Gherardi、Giuseppe Gubitosa、Nicola Pernicone
    DOI:10.1039/f19848000709
    日期:——
    Metal-loaded zeolites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shape selectivity and high metal dispersion and have therefore been investigat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especially for hydrogenation and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In the case of iron,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offers a valuable means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lectronic and chemical structure aris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金属负载的沸石兼具形状选择性和高金属分散性的优点,因此已从其催化性能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于氢化和费-托合成。对于铁,穆斯堡尔光谱法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手段,用于表征由金属离子与固体电解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子和化学结构,并且还可以定量确定交换位点的数量。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钼,四羰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kN1,kN10)-,(OC-6-22)- 钌(2+)高氯酸酯-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1:2:3) 邻菲罗啉 胶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1 石杉碱乙 氯化-1,10-菲咯啉水合物 氯(甘氨酰酸基)(1,10-菲咯啉)铜(II) 新铜试剂 新亚铜灵盐酸 吡嗪并[2,3-f]的[1,10]菲咯啉 吡嗪并[2,3-f][1,10]菲罗啉-2,3-二甲腈 吡喃联氮基[1,2,3,4-lmn][1,10]菲并啉二正离子(8CI,9CI) 双(2,2-二吡啶)-(5-氨基邻二氮杂菲)双(六氟磷酸)钌 二苯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4,7-二磺酸酯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二(菲咯啉)(二吡啶并吩嗪)钌(II) 二(氰基)二(1,10-菲咯啉)-铁 二(1,10-菲咯啉)铜 三菲咯啉钴(III) 三氟甲基(1,10-菲咯啉)铜(I)[Trifluoromethylator®] 三-(1,10-菲咯啉)钌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丁夫罗林 N-乙基-7,10-二氢-8-硝基-7-氧代-N-乙基-1,10-菲罗啉-3-甲酰胺 N-[4-(苯并[b][1,7]菲并啉-7-基氨基)-3-(甲基氨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1:1) B-1,10-菲罗啉-5-基硼酸 B-1,10-菲罗啉-2-基-硼酸 9-溴-1-甲基-1,10-菲咯啉-2-酮 9-氯-1-甲基-1,10-菲咯啉-2-酮 8,15-二去氢-17-甲基-石松定-1(18H)-酮 6-(2-碘苯基)亚氨基-1,10-菲咯啉-5-酮 6,7-二氢-5,8-二甲基二苯并(b,j)(1,10)菲咯啉 6,6'-二氰基-7,7'-二乙氧基-3,3'-(乙烷-1,2-二基)-5,5'-二苯基-2,2'-联-1,8-二氮杂萘 5-醛基-1,10-菲咯啉 5-羧基-1,10-菲罗啉 5-羟基-1,10-菲咯啉 5-硝基邻二氮杂菲-2,9-二羧酸一水合物 5-硝基-6氨基-1,10-邻菲罗啉 5-硝基-1,10-菲罗啉硫酸亚铁 5-硝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硝基-1,10-菲咯啉 5-甲氧基-2-(三氟甲基)-1,10-菲并啉-4(1H)-酮 5-甲氧基-1H-1,10-菲咯啉-4-酮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 5-溴-1,10-菲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