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bromo-2,5-dimethoxy-1,1'-biphenyl | 190672-0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bromo-2,5-dimethoxy-1,1'-biphenyl
英文别名
4'-bromo-2,5-dimethoxybiphenyl;2-(4-bromophenyl)-1,4-dimethoxybenzene
4'-bromo-2,5-dimethoxy-1,1'-biphenyl化学式
CAS
190672-01-6
化学式
C14H13BrO2
mdl
——
分子量
293.16
InChiKey
MKBXETMHBQHLA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51.1±27.0 °C(Predicted)
  • 密度:
    1.33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含卟啉,苯醌封端的刚性聚苯树枝状聚合物的高效合成。
    摘要:
    通过发散和收敛的合成,制备了一系列以二甲氧基苯或苯醌为端基封端的刚性聚苯撑,含游离卟啉的树枝状大分子。与以前的制备与带有某些官能团的端基不相容的聚亚苯基树枝状聚合物的方法不同,为这项工作选择的合成方法可以在树枝状聚合物楔形物的制备过程中以及最终树枝状聚合物的合成过程中将官能团掺入树枝状聚合物端基上。 。基本策略是在Suzuki偶联条件下使用树状聚合物楔形物的聚合制备,然后在发散偶联步骤中将其连接至卟啉核,或在收敛步骤中环化形成卟啉树状聚合物。发现后一种方法更通用,并导致更高的产率和更容易分离的产物。这些树枝状聚合物的稳态吸收测量结果显示了典型的游离碱卟啉的Soret和Q波段吸收。这些树枝状聚合物的初步稳态荧光测量表明,在所有含苯醌的树枝状聚合物中,游离碱卟啉的S1状态被淬灭,这归因于从激发的卟啉到苯醌醌端基的有效电子转移。通过半经验(AM1)分子轨道计算计算,荧光猝灭的量与树枝状聚合物外围
    DOI:
    10.1021/jo026520p
  • 作为产物:
    描述:
    4-溴苯胺对苯二甲醚盐酸 、 sodium nitrite 、 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5h, 以51%的产率得到4'-bromo-2,5-dimethoxy-1,1'-biphenyl
    参考文献:
    名称:
    芳基重氮盐对芳烃和杂芳烃的可见光诱导,无催化剂自由基的芳基化作用
    摘要:
    在没有光催化剂和其他添加剂的情况下,已经在蓝色发光二极管(LED)的可见光照射下,使用芳基重氮盐实现了多种芳烃和杂芳烃的自由基芳基化。尽管可以通过在重氮离子和芳族底物之间形成强光吸收电荷转移(CT)配合物来合理化某些反应的过程,但其他几个例子表明,芳族底物的简单存在,仅显示出弱相互作用重氮离子的浓度足以使产物形成。
    DOI:
    10.1002/chem.20170395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rmal (Iodide) and Photoinduced Electron-Transfer Catalysis in Biaryl Synthesis <i>via</i> Aromatic Arylations with Diazonium Salts
    作者:D. Kosynkin、T. M. Bockman、J. K. Kochi
    DOI:10.1021/ja970599b
    日期:1997.5.1
    oxidant. The complex kinetics of such an electron-transfer chain or ETC process (Scheme 1) is quantitatively verifi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of the Ar‘H-dependent (a) competition between arylation vs iodination and (b)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iodide, using the GEAR algorithms. ETC catalysis also pertains to the alternative photochemical procedure for arylation (in the absence of iodide), in which the deliberate
    各种芳烃 (Ar'H) 与重氮盐 (ArN2+) 在乙腈中的去重氮芳基化可以很容易地以高产率实现联芳 (Ar-Ar'),只需添加少量(催化)碘化钠即可。[在不存在 Ar'H 的情况下,对 ArI 的竞争性化几乎是定量的。] 联芳基形成的化物催化作用是由参与有效均裂链过程的芳基 (Ar•) 有效介导的,其中 ArN2+ 作为 1-电子氧化剂。这种电子转移链或 ETC 过程(方案 1)的复杂动力学通过计算机模拟 Ar'H 依赖(a)芳基化与化之间的竞争和(b)化物的催化效率,使用 GEAR 进行定量验证算法。
  • Hyslop, Alison G.; Therien, Michael J., Inorganica Chimica Acta, 1998, vol. 275-276, p. 427 - 434
    作者:Hyslop, Alison G.、Therien, Michael J.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