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H-cyclobuta(f)-1,3-benzodioxol-5-one | 94670-83-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H-cyclobuta(f)-1,3-benzodioxol-5-one
英文别名
9,11-Dioxatricyclo[6.3.0.03,6]undeca-1(8),2,6-trien-4-one
6H-cyclobuta(f)-1,3-benzodioxol-5-one化学式
CAS
94670-83-4
化学式
C9H6O3
mdl
——
分子量
162.145
InChiKey
NUJROMCGPCNPB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43.3±42.0 °C(Predicted)
  • 密度:
    1.49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3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35.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H-cyclobuta(f)-1,3-benzodioxol-5-one 在 [Rh(OH)(cod)]2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5.5h, 生成 6-(2-methoxyphenyl)-7-methyl-[1,3]dioxolo[4,5-g]isoquinolin-5(6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I)催化的CC键断裂环化反应快速合成异喹诺酮衍生物
    摘要:
    通过选择性裂解CC键,Rh(I)催化的异氰酸酯和苯并环丁烯醇之间的分子间环化反应导致异喹啉-1(2 H)-ones的形成。利用相同的策略,我们开发了Rh(I)催化的苯并环丁烯醇,异腈和磺酰叠氮化物的三组分反应,以访问异喹啉-1(2 H)-亚胺。这些程序提供了异喹诺酮衍生物的独特而迅速的途径,否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很难以令人满意的产率制备具有优异的官能团耐受性的异喹诺酮衍生物。
    DOI:
    10.1021/acs.orglett.8b03653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an analog of podophyllotoxin by an intramolecular Diels-Alder reaction
    摘要:
    DOI:
    10.1021/jo00207a0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ring expansion strategy towards diverse azaheterocycles
    作者:Ruirui Li、Bo Li、Hongpeng Zhang、Cheng-Wei Ju、Ying Qin、Xiao-Song Xue、Dongbing Zhao
    DOI:10.1038/s41557-021-00746-7
    日期:2021.10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the synthesis of N-heterocyclic compounds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organic synthesis. Ring expansion methods to form large N-heterocycles often involve the cycloaddition of strained aza rings with π bonds. However, in some cases such strategies suffer from some limitations owing to the difficulties in controlling the regioselectivity and the accessibility
    开发合成 N-杂环化合物的创新策略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形成大 N-杂环的环扩展方法通常涉及具有 π 键的应变氮杂环的环加成。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难以控制区域选择性和特定 π 键合成子的可及性,此类策略会受到一些限制。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通用扩环策略的发展,该策略涉及通过协同双金属催化在三元氮杂杂环与三元环和四元环酮之间进行正式的交叉二聚化。两个不同应变环的这些正式交叉二聚化是高效且可扩展的,并提供了一种直接且广泛适用的组装不同 N-杂环的方法,例如 3-苯并氮杂酮、二氢吡啶酮和尿嘧啶,它们是许多药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的多功能单元。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应变环酮的 C-C 键首先被 Pd 裂解0种在反应过程中。
  • A novel synthesis of benzocyclobutenones
    作者:Indrapal Singh Aidhen、Jaimala R. Ahuja
    DOI:10.1016/s0040-4039(00)79113-1
    日期:1992.9
    Lithium-iodine exchange initiated cyclization of o-iodo-N-methoxy-N-methyl phenylacetamides provides a simple and efficient route to benzocyclobutenones.
  • Expeditious Synthesis of Isoquinolone Derivatives by Rhodium(I)-Catalyzed Annulation Reaction through C–C Bond Cleavage
    作者:Yiyi He、Chengsha Yuan、Zeqi Jiang、Li Shuai、Qing Xiao
    DOI:10.1021/acs.orglett.8b03653
    日期:2019.1.4
    A Rh(I)-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cyclization between isocyanates and benzocyclobutenols leading to isoquinolin-1(2H)-ones through selective cleavage of a C–C bond has been realized. Exploiting the same strategy, we developed a Rh(I)-catalyzed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of benzocyclobutenols, isonitriles, and sulfonyl azides to access isoquinolin-1(2H)-imines. These procedures provide unique and expeditious
    通过选择性裂解CC键,Rh(I)催化的异氰酸酯和苯并环丁烯醇之间的分子间环化反应导致异喹啉-1(2 H)-ones的形成。利用相同的策略,我们开发了Rh(I)催化的苯并环丁烯醇,异腈和磺酰叠氮化物的三组分反应,以访问异喹啉-1(2 H)-亚胺。这些程序提供了异喹诺酮衍生物的独特而迅速的途径,否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很难以令人满意的产率制备具有优异的官能团耐受性的异喹诺酮衍生物。
  •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an analog of podophyllotoxin by an intramolecular Diels-Alder reaction
    作者:Michael E. Jung、Patrick Yuk Sun Lam、Muzzamil M. Mansuri、Laurine M. Speltz
    DOI:10.1021/jo00207a034
    日期:1985.4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4-乙氧基-3-甲基苄基)-1,3-苯并二恶茂) 黄樟素氧化物 黄樟素乙二醇; 2',3'-二氢-2',3'-二羟基黄樟素 黄樟素 风藤酰胺 非哌西特盐酸盐 非哌西特 盐酸盐 角秋水仙碱 螺[1,3-苯并二氧戊环-2,1'-环己烷]-5-胺 蓝细菌 苯并[d][1,3]二氧杂环戊烯-5-胺盐酸盐 苯并[d][1,3]二氧代l-5-甲基(2-氧代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 苯并[d][1,3]二氧代l-5-氨基甲酸叔丁酯 苯并[d][1,3]二氧代-4-甲腈 苯并[d][1,3]二氧代-4-氨基甲酸叔丁酯 苯并[d[1,3]二氧代-4-羧酰胺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甲基2-氯乙酸酯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甲基-苄基-胺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甲基-[2-(4-氟-苯基)-乙基]-胺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甲基-(四氢-呋喃-2-基甲基)-胺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甲基-(2-氟-苄基)-胺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基甲基-(1-甲基-哌啶-4-基)-胺 苯并[1,3]二氧代l-5-甲基-吡啶-3-甲基-胺 苯并[1,3]二氧代l-5-甲基-(4-氟-苄基)-胺 苯并[1,3]二氧代l-5-乙酸甲酯 苯并[1,3]二氧代-5-羧酰胺盐酸盐 苯并[1,3]二氧代-5-甲基肼盐酸盐 苯并[1,3]二氧代-5-甲基吡啶-4-甲胺 苯并[1,3]二氧代-5-甲基-吡啶-2-甲胺 苯并[1,3]二氧代-5-乙酰氯 苯并-1,3-二氧杂环戊烯-5-甲醇丙酸酯 苯乙酸,1-(1,3-苯并二氧杂环戊烯-5-基)-3-丁烯-1-基酯 苯乙酮O-((4-(3,4-亚甲二氧基苄基)-1-哌嗪-1-基)羰基甲基)肟 苯,1-甲氧基-6-硝基-3,4-亚甲二氧基- 芝麻酚 胡椒醛肟 胡椒醛,二苄基缩硫醛 胡椒醛 胡椒醇 胡椒酸酰氯 胡椒酸 胡椒腈 胡椒环乙酮肟 胡椒环 胡椒基重氮酮 胡椒基甲醛 胡椒基氯 胡椒基戊二烯酸钾 胡椒基丙醛 胡椒基丙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