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trahydrodeoxocytisine | 2935-34-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trahydrodeoxocytisine
英文别名
(1R)-(11ac)-decahydro-1r,5c-methano-pyrido[1,2-a][1,5]diazocine;(1R)-(11ac)-Decahydro-1r,5c-methano-pyrido[1,2-a][1,5]diazocin;(1R,11aalpha)-1alpha,5alpha-Methanodecahydro-2H-pyrido[1,2-a][1,5]diazocine;(1R,2S,9S)-7,11-diazatricyclo[7.3.1.02,7]tridecane
tetrahydrodeoxocytisine化学式
CAS
2935-34-4
化学式
C11H20N2
mdl
——
分子量
180.293
InChiKey
XJIDULRGKIKAHC-AXFHLTTA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73.0±8.0 °C(Predicted)
  • 密度:
    1.05±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5.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trahydrodeoxocytisine 在 lithium aluminium deuterid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2.0h, 生成 (1R,2S,9S)-d3-11-methyl-7,11-diazatricyclo[7.3.1.02,7]tridec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 O-烷基氨基甲酸酯的对映选择性锂化-亲电捕获中评价类斯巴丁手性二胺
    摘要:
    在二胺介导的 O-烷基氨基甲酸酯的不对称锂化捕获中评估了七种 (+)-sparteine 样二胺和 (-)-sparteine。(+)-sparteine 样二胺(手性位移 NMR 光谱≥98:2 er)由 (-)-金雀花碱(N-苄基金雀花碱的手性 HPLC 得到 >99:1 er)和两个新的 (+)含有 N-CD3 取代基的类sparteine 二胺被包括在本研究中。从配体评估研究中获得了以下结果: (-)-sparteine 在诱导近乎完美的对映选择性 (99 : 1 er) 的能力方面无与伦比;N-甲基二胺和两种 N-CD3-取代的二胺是最佳的 (+)-sparteine 替代物(高达 96 : 4 er);空间位阻更大的 N-烷基取代基降低了对映选择性(N-异丙基:86:14 er;N-CH2tBu:54:46 er)。从合成的角度来看,
    DOI:
    10.1039/b600032k
  • 作为产物:
    描述:
    cytisin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platinum(IV) oxide hydrate 、 氢气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 为溶剂, 反应 68.0h, 生成 tetrahydrodeoxocytis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胱氨酸作为Pd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的邻二苯基膦基苯甲酰胺配体的骨架
    摘要:
    (-)-Cytisine已被用作合成三种新型膦基-苯甲酰胺配体的支架。后者获自胱氨酸和四氢胞嘧啶及其四氢脱氧胞嘧啶。根据NMR,X射线和DFT研究阐明了新制备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构象。进行了关于酰胺基团的旋转受阻和哌啶环的柔性的构象研究。四氢胱氨酸衍生的配体的X射线结构与溶液中的构象一致。配体在钯催化的(E)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中的应用)-1,3-二苯基-2-丙烯基乙酸乙烯酯的转化率极高,ee值高达91%。观察到的三种配体的催化活性与它们的构象行为密切相关。另外,观察到对映选择性对所应用的BSA /碱系统的强烈依赖性。
    DOI:
    10.1016/j.jorganchem.2014.12.001
  • 作为试剂:
    描述:
    3-甲氧基苯硼酸benzo[e][1,2,3]oxathiazine 2,2-dioxide 在 palladium(II) trifluoroacetate 、 tetrahydrodeoxocytisin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以96 %的产率得到(R)-4-(3-methoxyphenyl)-3,4-dihydrobenzo[e][1,2,3]oxathiazine 2,2-di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二胺类化合物和应用以及亚胺的不对称加成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手性配体的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手性二胺类化合物和应用以及亚胺的不对称加成的方法。该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通式结构或其盐,Q环为取代或未取代的六元环,X为‑CH2‑,或者X为碳氧双键或碳硫双键;R1‑R7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C1‑C20的烷基、C1‑C20的卤代烷基、C1‑C20的烷氧基、C6‑C20的芳基、C2‑C20的酯基、C2‑C20的羰基、C2‑C20的烷氧羰基、烯基、炔基、氨基、酰胺基、磺酰基、氰基、硝基、羧基、羟基或巯基。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在水相中能够实现高反应活性及高立体选择性,在绿色合成层面也属于一项新的挑战。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亚胺的不对称加成的方法。
    公开号:
    CN115215866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alinovsky; Stern, Chemische Berichte, 1944, vol. 77, p. 133
    作者:Galinovsky、Stern
    DOI:——
    日期:——
  • Eine neue Synthese des Tetrahydro-desoxy-cytisins. Zur Kenntnis des Bispidins
    作者:F. Galinovsky、F. Sparatore、H. Langer
    DOI:10.1007/bf00903593
    日期:——
  • Spaeth; Galinovsky, Chemische Berichte, 1933, vol. 66, p. 1338,1341, 1342
    作者:Spaeth、Galinovsky
    DOI:——
    日期:——
  • Bohlmann et al., Chemische Berichte, 1956, vol. 89, p. 792,797
    作者:Bohlmann et al.
    DOI:——
    日期:——
  • Synthese des Tetrahydro-desoxy-cytisins
    作者:F. Galinovsky、O. Vogl、W. Moroz
    DOI:10.1007/bf00897824
    日期:1952.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铺地蜈蚣碱 诺利溴铵 蔓杉石松宁 羽扇豆碱 羽扇豆喃 硫双萍蓬定 甲基6-氧代-1,3,4,6-四氢-2H-喹嗪-9-羧酸酯 狭叶碱 牡丹草佛明 溴化八氢5-甲基-1-[(2-甲基丙酰)氧代]-2H-喹嗪正离子 吲哚霉素 吐根胺 化合物 T29527 内-六氢-8-羟基-2,6-亚甲基-2H-喹嗪-3 八氢-喹啉嗪-3-羧酸乙酯 八氢-4H-喹嗪 八氢-4-甲基-2H-喹嗪 八氢-2H-喹嗪-1-基二甲基氨基甲酸酯盐酸(1:1) 八氢-1-(5-甲氧基-1H-吲哚-3-基)-2H-喹嗪 八氢-1-(5-甲基-1H-吲哚-3-基)-2H-喹嗪 乙基8-羟基-6-氧代-1,3,4,6-四氢-2H-喹嗪-9-羧酸酯 乙基8-氯-4-氧代-4H-喹嗪-3-羧酸酯 乙基6-氧代-1,3,4,6-四氢-2H-喹嗪-9-羧酸酯 乙基4-氧代-4H-喹嗪-3-羧酸酯 N-[[(1S,9aR)-2,3,4,6,7,8,9,9a-八氢-1H-喹嗪-1-基]甲基]-4-氨基-5-氯-2-甲氧基苯甲酰胺 N-[[(1S,9aR)-2,3,4,6,7,8,9,9a-八氢-1H-喹嗪-1-基]甲基]-2-甲氧基-5-氨基磺酰基苯甲酰胺 N-[[(1S,9aR)-2,3,4,6,7,8,9,9a-八氢-1H-喹嗪-1-基]甲基]-2,6-二甲氧基苯甲酰胺 N-[(E)-[(9aR)-六氢-2H喹嗪-1(6H)-亚基]甲基]-乙酰胺 N-[(1S,9aR)-八氢-2H-喹嗪-1-基甲基]-4-[(E)-苯基二氮烯基]-5,6,7,8-四氢萘-1-胺 8-氯-1-乙基-4-氧代-4H-喹啉嗪-3-羧酸乙酯 8-氨基-4-氧代-4H-喹嗪-3-羧酸 6,6-二甲基-2,3,4,7,8,9,10,10B-八氢-1H-环戊并[h]喹嗪 6,6-二甲基-1,2,3,4,7,7a,8,9,10,11,11a,11b-十二氢吡啶并[2,1-a]异喹啉 5-羟基-8-氮杂三环[5.3.1.03,8]十一烷-10-酮 5(2H)-异噻唑酮,3-甲基-4-戊基-(9CI) 4-[(E)-(4-氟苯基)二氮烯基]-N-[(1S,9aR)-八氢-2H-喹嗪-1-基甲基]-5,6,7,8-四氢萘-1-胺 3-[二(2-噻吩基)亚甲基]八氢-2H-喹嗪 2H-喹嗪,1,3,4,6,7,9a-六氢- 2H-喹嗪,1,3,4,6,7,8-六氢-9-甲基- 2-羟基-3-甲基喹啉-4-酮 2-甲基-八氢-喹嗪 2-去氢金雀花碱 1-硝基-4-氧代-4H-喹嗪-3-甲酸乙酯 1-甲酰基-4-氧代-4H-羟基喹啉-3-羧酸乙酯 1-环丙基-7-氟-9-甲基-8-[(4aR,7aR)-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6-基]-4-羰基-4H-喹嗪-3-羧酸 1-溴-4-氧代-4氢-喹嗪-3-甲酸乙酯 1-{[2-(4-甲氧苄基)-5-(三氟甲基)-1H-苯并咪唑-1-基]甲基}八氢-2H-喹嗪 1-[[(1R,8aR)-2,3,4,5,6,7,8,8a-八氢-1H-喹嗪-1-基]甲基]哌啶-2,6-二酮 1-(氯甲基)八氢-2H-喹嗪 (4R,9aS)-4-甲基八氢-2H-喹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