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托胍腙的合成方法:在配备有回流冷凝器、温度计、滴液漏斗和磁力搅拌器的500毫升四口烧瓶中,加入氨基胍碳酸盐和甲醇(可回收),开启搅拌。在22至28℃下,于2小时内逐滴滴加浓盐酸以调节pH值至1。盐酸滴加完毕后,在22至30℃继续搅拌30分钟,然后缓慢升温至60±2℃并维持30分钟后降温回至22至28℃。随后在3小时内逐滴滴加丙酮醛缩二甲醇,并保持温度在22至28℃。滴加完毕后,继续过夜搅拌。次日将反应液冷却至5至10℃,过滤后用甲醇洗涤三次,每次10毫升。滤液经常压回收重复使用;滤饼则浸泡于100毫升的甲醇中进行洗涤、过滤及真空干燥,最终获得米托胍腙,纯度高达99.5%以上。
生物活性米托胍腙(Mitoguazone 或 Methylglyoxal-bis(guanylhydrazone))是一种具有有效抗肿瘤活性的合成多羰基衍生物。它是一种可通过血脑屏障的竞争性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抑制剂,能够破坏多胺的生物合成过程。米托胍腙能诱导细胞凋亡(apoptosis),并且可以抑制HIV DNA整合到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细胞DNA中。此外,它适用于急性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
体外研究米托胍腙在低至0.5 μg/mL的浓度下,能够竞争性抑制淋巴细胞中的精脒合成;30 μg/mL或更高浓度时则会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线粒体呼吸。研究表明,在三种Burkitt's淋巴瘤细胞系(Raji、Ramos 和 Daudi)以及一种前列腺癌细胞系(MPC 3)中,米托胍腙通过抑制多胺途径诱导凋亡作用,并在不同的人类癌细胞系中表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此外,它还在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线中引发了p53无关的程序化细胞死亡。
体内研究研究了不同阶段急性白血病P388对小鼠抗肿瘤药物米托胍腙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在各种肿瘤阶段中,总清除率略有下降,反映了血液中的AUC适度增加。特别是在晚期肿瘤阶段,肾脏、肝脏、脾脏和血液中药物水平有所升高,而这些器官在无瘤对照组中却较低。
化学性质米托胍腙为白色结晶状固体,熔点256至257℃(分解)。该化合物极易溶于水,在酸性水中较为稳定,在碱性介质中则不稳定。
用途米托胍腙是一种用于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药物。
生产方法由氨基胍碳酸盐(见02050)缩合而得。将氨基脲碳酸盐溶解于无水乙醇,室温下滴加盐酸,回流反应1小时后冷却至30℃继续滴加盐酸。冷却至0℃,滴加丙酮醛。滴加完毕后反应6小时。放置冷却后过滤,滤饼经洗涤、干燥和精制得到丙脒腙,收率约为65%。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mitoguazone | 459-86-9 | C5H12N8 | 184.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