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benzylidene-12,14-dimethyl-13,20-dihydro-5H-tribenzo[b,i,m][1,4,8,11]tetraazacyclopentadecine-5,21(6H)-dione | 1211534-32-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benzylidene-12,14-dimethyl-13,20-dihydro-5H-tribenzo[b,i,m][1,4,8,11]tetraazacyclopentadecine-5,21(6H)-dione
英文别名
——
13-benzylidene-12,14-dimethyl-13,20-dihydro-5H-tribenzo[b,i,m][1,4,8,11]tetraazacyclopentadecine-5,21(6H)-dione化学式
CAS
1211534-32-5
化学式
C32H26N4O2
mdl
——
分子量
498.584
InChiKey
OOVGBEZTISYON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47
  • 重原子数:
    38.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82.92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基于金属的过渡金属(II)配合物的药理动力学剂:设计,合成,结构阐明,DNA结合和光诱导的DNA裂解活性
    摘要:
    使用由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与席夫碱缩合而得的大环配体设计和合成了新型席夫碱Cu(II),Ni(II),Co(II)和Zn(II)配合物,该配体是从苯1,2-二胺和3-亚苄基-戊烷-2,4-二酮。配体及其配合物已通过分析和光谱技术表征。这些复合物的DNA结合特性已通过紫外可见,粘度测量,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图研究进行了研究。对钴(II),镍(II),铜(II)和Zn的固有结合常数(II)配合物是1.6×10 6,1.8×10 6,2.0×10 6和1.5×10 6 中号-1分别由电子吸收实验获得。使用pUC19超螺旋(SC)DNA和小沟结合剂(迪沙霉素)进行的对照DNA切割实验表明,合成复合物的主要沟结合趋势。在还原剂(如3-巯基丙酸(MPA))的存在下,合成的复合物在黑暗反应条件下显示出化学核酸酶活性。在抑制剂存在下,在360 nm单色紫外线照射下,复合物还显示出有效的光诱导DNA裂解活性
    DOI:
    10.1016/j.saa.2009.09.04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基于金属的过渡金属(II)配合物的药理动力学剂:设计,合成,结构阐明,DNA结合和光诱导的DNA裂解活性
    摘要:
    使用由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与席夫碱缩合而得的大环配体设计和合成了新型席夫碱Cu(II),Ni(II),Co(II)和Zn(II)配合物,该配体是从苯1,2-二胺和3-亚苄基-戊烷-2,4-二酮。配体及其配合物已通过分析和光谱技术表征。这些复合物的DNA结合特性已通过紫外可见,粘度测量,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图研究进行了研究。对钴(II),镍(II),铜(II)和Zn的固有结合常数(II)配合物是1.6×10 6,1.8×10 6,2.0×10 6和1.5×10 6 中号-1分别由电子吸收实验获得。使用pUC19超螺旋(SC)DNA和小沟结合剂(迪沙霉素)进行的对照DNA切割实验表明,合成复合物的主要沟结合趋势。在还原剂(如3-巯基丙酸(MPA))的存在下,合成的复合物在黑暗反应条件下显示出化学核酸酶活性。在抑制剂存在下,在360 nm单色紫外线照射下,复合物还显示出有效的光诱导DNA裂解活性
    DOI:
    10.1016/j.saa.2009.09.04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