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甲基-3-(2-甲基苯基)-1-氧代喹唑啉-1-鎓-4-酮 | 2385-41-3

中文名称
2-甲基-3-(2-甲基苯基)-1-氧代喹唑啉-1-鎓-4-酮
中文别名
3-甲基-L-酪氨酸
英文名称
methaqualone-1-oxide
英文别名
Methaqualon-1-oxid;2-methyl-1-oxy-3-o-tolyl-3H-quinazolin-4-one;2-Methyl-3-o-tolyl-4(3H)-chinazolinon-1-N-oxid;2-Methyl-3-o-tolyl-4(1H)-chinazolinon-1-oxid;2-Methyl-3-o-tolyl-4(3H)-quinazolinon-N-oxid;2-Methyl-1-oxy-3-o-tolyl-3H-chinazolin-4-on;2-Methyl-3-(2-methylphenyl)-1-oxidoquinazolin-1-ium-4-one
2-甲基-3-(2-甲基苯基)-1-氧代喹唑啉-1-鎓-4-酮化学式
CAS
2385-41-3
化学式
C16H14N2O2
mdl
——
分子量
266.299
InChiKey
BVBLQNDITIFJS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49.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SDS

SDS:a69f294f69471d20fd7fa41d90301317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imple and scalable electrosynthesis of 1<i>H</i>-1-hydroxy-quinazolin-4-ones
    作者:Olesja Koleda、Tobias Prenzel、Johannes Winter、Tomoki Hirohata、María de Jesús Gálvez-Vázquez、Dieter Schollmeyer、Shinsuke Inagi、Edgars Suna、Siegfried R. Waldvogel
    DOI:10.1039/d3sc00266g
    日期:——
    inexpensive and reusable carbon-based electrode materials, an undivided electrochemical setup, and constant current conditions characterise this method. Sulphuric acid is used as a simple supporting electrolyte as well as a catalyst for cyclisation. The broad applicability of this protocol is demonstrated in 27 differently substituted derivatives in high yields of up to 92%. Moreover, mechanistic studies
    阴极合成可以从容易获得的硝基起始材料中可持续地获得 1-羟基-和 1-氧基-喹唑啉-4-酮。该方法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廉价且可重复使用的碳基电极材料、完整的电化学装置和恒定电流条件的特点。硫酸用作简单的支持电解质以及环化催化剂。该方案的广泛适用性在 27 种不同取代的衍生物中得到了证明,产率高达 92%。此外,基于循环伏安法测量的机理研究强调,硝基底物选择性还原为羟胺是关键步骤。克级电解放大 100 倍证明了其与制备应用的相关性。
  • Pohlmann; Theil; Franke, Pharmazie, 1986, vol. 41, # 12, p. 856 - 858
    作者:Pohlmann、Theil、Franke、Pfeifer
    DOI:——
    日期:——
  • THEIL, F. -P.;POEHLMANN, H.;PFEIFER, S.;FRANKE, P., PHARMAZIE, 1985, 40, N 5, 328-331
    作者:THEIL, F. -P.、POEHLMANN, H.、PFEIFER, S.、FRANKE, P.
    DOI:——
    日期:——
  • POHLMANN H.; THEIL F. -P.; FRANKE P.; PFEIFER S., PHARMAZIE, 41,(1986) N 12, 856-858
    作者:POHLMANN H.、 THEIL F. -P.、 FRANKE P.、 PFEIFER S.
    DOI:——
    日期:——
  • Theil; Pohlmann; Pfeifer, Pharmazie, 1985, vol. 40, # 5, p. 328 - 331
    作者:Theil、Pohlmann、Pfeifer、Franke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