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精钠又名糖精,学名邻磺酰苯酰亚胺钠盐。白色棱状结晶。分子量205.17。熔点 226~231℃。无臭或微有香气,味极甜带苦,在空气中缓慢风化,失去约一半结晶水而成为白色粉末。稀水溶液的甜味约相当于食糖的300~500倍,甜味阈值约为0.00048%。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其在水溶液中的热稳定性优于糖精,于100 ℃加热2h无变化。水溶液长时间放置,甜味慢慢降低。主要用作食用甜味剂。在人体内不分解,随尿排出,无营养价值。由邻苯二甲酸酐或甲苯为原料制取。
其中:
1、2、3条与“糖精铵(02302)”中鉴别试验法1、2、3条相同。
易溶于水(1g/1.5m1),略溶于乙醇(1g/50m1)。按OT-42方法测定。
2g试样的灼烧残渣,其钠盐试验阳性(IT-28)。
精确称取预经干燥的试样0.3g,溶于20ml冰醋酸中。加结晶紫试液(TS-74)2滴作为指示剂,用0.1mol/L高氯酸滴定,当溶液的呈色由紫经蓝变青时作为滴定终点。同时进行空白对照试验,尽量排除不必要的误差。每mI0.1mol/L高氯酸相当于糖精(C7H4NNaO3S)20.52mg。
LD50 oral in rat: 14200mg/kg
GB 2760—2002(g/kg):饮料、酱菜类、复合调味料、蜜饯、配制酒、雪糕、冰淇淋、冰棍、糕点、饼干、面包,0.15;瓜子,1.2;干果、果仁、五香豆、炒豆类,1.0;话李、话杏、甘草橄榄、甘草金柑、芒果干、无花果干、话梅、陈皮、杨梅干,5.0。
FEMA(mg/kg):软饮料72;冷饮150;糖果2100~2600;焙烤食品12。
FDA,§180.37(2000):饮料、果汁、固体饮料,12mg/28.41m1液体,甜度相当于一汤匙的量为20mg;每一份规定大小的加工食品为30mg。
USDA,9CFR,§318.7(2000):扎肉(培根)0.01%。
添加剂中文名称
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
添加剂功能
最大允许使用量(g/kg)
最大允许残留量(g/kg)
糖精钠
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甜味剂
1.0
化学性质
无色至白色斜方晶系板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风化粉末。无臭或有轻微气味。昧极甜,即使在10000倍的水溶液中仍有极强甜昧,甜味阈值约0.00048%。在稀溶液中的甜度约为蔗糖的500倍。浓度稀时呈甜味,浓时(大于0.026%)有苦味,故单独使用时的浓度应低于0.02%。在酸性条件下加热,甜味消失。并可形成苦昧的邻氨基磺酰苯甲酸。易溶于水(1g/1.5m1),微溶于乙醇(1g/50m1)。
用途
无营养甜味剂。
用途
用作食品甘味剂及诊断用药
生产方法
由甲苯与氯磺酸进行氯磺化作用,得油状的邻甲苯磺酰氯和副产品结晶状对甲苯磺酰氯,分离后与氨作用并氧化后得糖精,再经氢氧化钠碱化而成。
余见“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