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ethylhexamethylenetetrammonium bromide | 15656-7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ethylhexamethylenetetrammonium bromide
英文别名
1-ethyl-1,3,5,7-tetraazaadamantan-1-ium bromide;N-ethylhexamethylenetetramine bromide;ethyl-hexamethylenetetraminium; bromide;Aethyl-hexamethylentetraminium; Bromid;1-ethyl-3,5,7-triaza-1-azoniatricyclo[3.3.1.13,7]decane;bromide
N-ethylhexamethylenetetrammonium bromide化学式
CAS
15656-74-3
化学式
Br*C8H17N4
mdl
——
分子量
249.154
InChiKey
IGILYTOUXRYCBM-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8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9.7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ethylhexamethylenetetrammonium bromide 在 rhodium(III) chloride hydra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以70 %的产率得到乙醛
    参考文献:
    名称:
    钌诱导的六亚甲基四胺分解作为水介质中无酸索梅莱反应的工具
    摘要:
    六亚甲基四胺(HMTA)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用途最广泛、使用最多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之一。大多数涉及 HMTA 的反应都采用化学计量或过量的酸,这阻碍了反应的可持续性。在此,我们报告了钌介导的 HMTA 在室温下分解的第一个例子,并得到了使用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变温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技术的详细机理研究的支持。机理研究还涉及HMTA、质子化HMTA、[RuCl 3 (HMTA)]和[FeCl 3 (HMTA)]的分解比较,结果表明[RuCl 3 (HMTA)]在最低温度下分解,并且具有最低的HOMO-LUMO带隙为2.66 eV。钌诱导的 HMTA 分解被成功地用作提高 Sommelet 反应可持续性的工具,因为它使用简单的 RuCl 3 · n H 2 O 作为催化剂,在水介质中浓度低至 0.5 mol %。研究发现,即使对于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底物,即脂肪醛和具有吸电子取代基的底物
    DOI:
    10.1021/acs.joc.3c0244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氟化试剂的制备新方法及其在氟哒嗪酮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
    4-氯-5-氟-2-芳基-3(2H)-哒嗪酮通过4,5-二氯-2-芳基-3(2H)-哒嗪酮与乙基六亚甲基四胺氟化物以优异的产率氟化获得。以乙基六亚甲基四胺溴化物和碱为原料,由氢氟酸与氢氧化乙基六亚甲基四胺反应合成乙基六亚甲基四胺氟化物。
    DOI:
    10.1080/0039791090300346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六氟丙烯二聚体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浙江利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8727154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烯二聚体的制备方法,将预热后的六氟丙烯气体通入装有式(IV)所示的烷基六亚甲基四胺盐的反应容器中,加热搅拌条件下进行连续反应,反应产物经后处理得六氟丙烯二聚体,式(IV)中,R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本发明作为一条新的反应线路,避免了使用传统工艺中使用催化剂和溶剂进行聚合反应;制备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而且反应条件温和。
  • Synthesis and Behavior of Hexamethylenetetramine-Based Ionic Liquids as an Active Ingredient in Latent Curing Formulations with Ethylene Glycol for DGEBA
    作者:Dawid Zielinski、Andrea Szpecht、Paulina Hinc、Marcin Smiglak
    DOI:10.3390/molecules28020892
    日期:——
    molecule. In addition, the curing proces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ionic liquid ar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hexamethylenetetramine-based new ionic liquids can be successfully designed using well-known and simple synthetic methods-the Delepine reaction. Moreover,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ir stability, related limita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examethylenetetramine-based
    本文介绍了基于六亚甲基四胺与双(三甲磺酰基)亚胺和双氰胺阴离子的新型离子液体的制备,并在纯度(离子色谱法)和热性质(差示扫描量热法)以及稳定性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所得物质用于开发乙二醇固化体系,并成功测试了其与双 A 二缩水甘油醚分子的应用。此外,详细表征了固化过程及其与离子液体结构的关系。研究表明,利用广为人知且简单的合成方法——Delepine反应,可以成功设计出基于六亚甲基四胺的新型离子液体。此外,还注意了它们的稳定性、相关的局限性、
  • Sommelet; Guioth,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eances 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 1922, vol. 174, p. 689
    作者:Sommelet、Guioth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黑索金 达肝素钠 羟乙基六氢均三嗪 甲醛肟三聚物盐酸盐 溴美那明 溴异氰脲酸类味精盐 扁桃酸乌洛托品 季铵盐-15 四氢化-5-(2-羟乙基)-1,3-双(羟甲基)-1,3,5-三嗪-2(1H)-酮 四氢-5-丙基-1,3,5-三嗪-2(1H)-酮 四氢-5-(2-羟基乙基)-1-(羟基甲基)-1,3,5-三嗪-2(1H)-硫酮 四氢-5-(2-羟基乙基)-1,3-二(羟基甲基)-1,3,5-三嗪-2(1H)-硫酮 四氢-5-(2-羟基乙基)-1,3,5-三嗪-2(1H)-硫酮 四氢-3,5-二甲基-1,3,5-三嗪-1(2H)-丙胺 四氢-1,3-双(羟基甲基)-5-丙基-1,3,5-三嗪-2(1H)-酮 四氢-1,3-二(羟基甲基)-1,3,5-三嗪-2(1H)-酮 四氢-1,3,5-三嗪-2(1H)-酮 发泡剂H 六氢三甲基-S-三嗪 六氢-2,4,6-三甲基-1,3,5-三嗪 六氢-1-亚硝基-3,5-二硝基-1,3,5-三嗪 六氢-1,3,5-三辛基-1,3,5-三嗪 六氢-1,3,5-三环己基-S-三嗪 六氢-1,3,5-三戊基-1,3,5-三嗪 六氢-1,3,5-三嗪-1,3,5-三(乙腈) 六氢-1,3,5-三[3-(环氧乙烷基甲氧基)-1-氧代丙基]-1,3,5-三嗪 六亚甲基硫氰酸毒鼠强 六亚甲基四胺氢碘酸盐 六亚甲基四胺单硼烷 六亚甲基四胺,二硝酸盐 全氟-1,3,5-三氮杂环己烷 全氘代六甲桥基四胺 乌洛托品 三溴化环己烷四胺 alpha,alpha'-二甲基-1,3,5-三嗪-1,3,5(2H,4H,6H)-三乙醇 A,A’,A’’-三甲基-1,3,5-三嗪-1,3,5(2H,4H,6H)-三乙醇 6-乙基-6-甲基-1,3,5-三嗪烷-2,4-二酮 5-硝基屈 5-甲基-1,3,5-三嗪-2-硫酮 5-异丙基-1,3,5-三嗪烷-2-硫酮 5-叔-丁基-1,3,5-三嗪烷-2-酮 5-乙基-1,3-二(羟基甲基)-1,3,5-三嗪烷-2-酮 5-乙基-1,3,5-三嗪烷-2-硫酮 5-丁基四氢-1,3-二(羟甲基)-1,3,5-三嗪-2(1H)-酮 5-丁基-1,3,5-三嗪烷-2-硫酮 5-(2-羟基乙基)-1,3,5-三嗪烷-2-酮 4,4-二甲基-1-(1,1,3,3-四甲基丁基)-2-咪唑烷硫酮 3,7-二硝基-1,3,5,7-四氮杂双环[3.3.1]壬烷 3,7-二乙酰基-1,3,5,7-四氮杂二环[3.3.1]壬烷 3,4,5,6-四氢-5-甲基-1,3,5-三嗪-2(1H)-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