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有效成分为从其果实中提取的木脂素类化合物,代表化合物为五味子丙素。这些化合物的苯环上亚甲二氧基可由两个甲氧基替代,八元环部分也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羟基(或酯基)。研究发现,五味子对迁延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此外,五味子素还被用于艾滋病的治疗,并正在进行临床前的研究。
功效五味子醇甲是一种具有显著保健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研究表明,五味子醇甲具有保肝及再生肝脏组织的作用、保护及增强心脏机能、养阴固精、增进智能健全、增强体能耐力、抗防自由基侵害、延缓老化过程以及滋补和增强肾脏机能等功效。特别是对于因病毒引起之慢性肝炎(包括A型、B型、C型、D型和E型)患者,五味子醇甲效果尤为显著。
荧光性质五味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补肾养心、益气生津、收敛固涩等功效。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五味子进行临床应用及试验研究,并对北五味子降谷丙转氨酶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研究表明,从五味子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酯甲等都有降低转氨酶活性并为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研究还发现:由于它们都是联苯环辛烯构型,所以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紫外吸收光谱相似;但因连基团差异,荧光性质也不同。当激发波长为250~260 nm时,五味子乙素的荧光效率是五味子甲素的十几倍。而五味子酯甲不具有荧光性质,但其乙醚结晶体在特定条件下可显示出不同的荧光特性。
抗溃疡效果成人每日分次口服50~100 mg能显示抗溃疡效果。将五味子素4 g溶于20 ml无水吡啶中,加4 ml三氯氧磷,加热至90℃并保持2小时。放冷后,加入乙醚150 ml,倒入冷水中分取乙醚层,并蒸去乙醚得白色棱形结晶体,可用于抗溃疡药的制备。
参考资料五味子为白色结晶,可溶于DMSO,微溶于甲醇、乙醇。来源于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用途用于含量测定/鉴定/药理实验等;具有改善气虚津伤,体倦多汗,短气心悸等作用;预防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肾气不固,遗精,尿频,或脾肾两虚,久泻不止。现代还用于无黄疸型和迁延慢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