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八氟-1-丁烯 | 357-26-6

中文名称
八氟-1-丁烯
中文别名
全氟-1-丁烯;全氟丁烯;八氟丁烯
英文名称
octafluoro-1-butene
英文别名
perfluoro-1-butene;1,1,2,3,3,4,4,4-octafluorobut-1-ene
八氟-1-丁烯化学式
CAS
357-26-6
化学式
C4F8
mdl
——
分子量
200.031
InChiKey
ZVJOQYFQSQJDD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32.5°C (estimate)
  • 沸点:
    4.85°C
  • 密度:
    1.5231 (rough estimate)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03399090

SDS

SDS:2842ea40f59d4f671ca25425071f49a5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八氟-1-丁烯 在 nickel(II) fluoride 、 fluorine 作用下, 以96%的产率得到全氟正丁烷
    参考文献:
    名称:
    Zakharov, V. Yu.; Denisov, A. K.; Novikova, M. D., Rus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94, vol. 30, # 12, p. 1942 - 1945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Harzdorf,C. et al.,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73, p. 33 - 39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s(perfluoroorganyl)bromonium salts [(RF)2Br]Y (RF=aryl, alkenyl, and alkynyl)
    作者:Hermann-Josef Frohn、Matthias Giesen、Dirk Welting、Vadim V. Bardin
    DOI:10.1016/j.jfluchem.2010.06.006
    日期:2010.9
    Bromonium salts [(RF)2Br]Y with perfluorinated groups RFC6F5, CF3CFCF, C2F5CFCF, and CF3C≡C were isolated from reactions of BrF3 with RFBF2 in weakly coordinating solvents (wcs) like CF3CH2CHF2 (PFP) or CF3CH2CF2CH3 (PFB) in 30–90% yields. C6F5BF2 formed independent of the stoichiometry only [(C6F5)2Br][BF4]. 1:2 reactions of BrF3 and silanes C6F5SiY3 (Y = F, Me) ended with different products – C6F5BrF2
    溴鎓盐[(R ˚F)2溴- ] Y与全氟化基团- [R ˚F Ç 6 ˚F 5,CF 3 CF CF,C 2 ˚F 5 CF CF,和CF 3 C≡C,从BRF的反应分离出3,其中R ˚F BF 2在弱配位溶剂(wcs)中,例如CF 3 CH 2 CHF 2(PFP)或CF 3 CH 2 CF 2 CH 3(PFB),收率30-90%。C 6 F 5高炉2仅仅与化学计量无关地形成[[C 6 F 5)2 Br] [BF 4 ]。BrF 3与硅烷C 6 F 5 SiY 3(Y = F,Me)的1:2反应以不同的产物– C 6 F 5 BrF 2或[(C 6 F 5)2 Br] [SiF 5 ] –终止纯的个体,取决于Y和反应温度(Y = F)。在≥−30°C时使用C 6 F 5 SiF 3 [[C 6 F 5)2 Br] [SiF5 ]导致产率为92%,而具有较少路易斯酸性C 6 F 5 SiMe
  • 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及び/又はヘキサフルオロプロピレンの製造方法
    申请人:日華化学株式会社
    公开号:JP2016013994A
    公开(公告)日:2016-01-28
    【課題】 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及び/又はヘキサフルオロプロピレンの新規製造方法を提供すること。【解決手段】 本発明の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及び/又はヘキサフルオロプロピレンの製造方法は、下記一般式(1)で表されるペルフルオロアルカンを熱分解する。CnF2n+2 ・・・(1)[式中、nは4〜28の整数を表す。]【選択図】 図1
    【问题】提供氟化四氯乙烯和/或六氟丙烯的新制造方法。【解决方法】本发明的氟化四氯乙烯和/或六氟丙烯的制造方法是通过热分解下述一般式(1)所示的全氟烷烃来实现。CnF2n+2 ・・・(1)[式中,n表示4到28的整数。]【选定图】图1
  • Synthese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2F5)3BCO and (C3F7)3BCO
    作者:Michael Gerken、Gottfried Pawelke、Eduard Bernhardt、Helge Willner
    DOI:10.1002/chem.201000211
    日期:2010.7.5
    two‐step process to yield K[(C2F5)3BCOCOPh] and K[(C3F7)3BCOCOPh] as isolable intermediates. Crystal structures were obtained of K[(C2F5)3BCOCOPh], K[(C2F5)3BCOOH]⋅H2O, (C2F5)3BCO, K[(C3F7)3BCOOH] ⋅2 H2O, and (C3F7)3BCO.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C2F5)3BCO and (C3F7)3BCO the CO bond lengths are 1.109(2) and 1.103(5) Å, respectively, which are among the shortest observed to date. Tris(pentafluoroethyl)borane
    (C 2 F 5)3 BCO和(C 3 F 7)3 BCO是新的三(全氟烷基)硼烷羰基,是通过新颖的合成路线,使用可商购的前体,通过使K [(C 2 F 5)反应来制备的在最后一步中,用浓硫酸加入3 BCOOH]和K [(C 3 F 7)3 BCOOH]。羧酸K [(C 2 F 5)3 BCOOH]和K [(C 3 F 7)3BCOOH],通过在Cs的[(C的CC三键的氧化裂解制备2 ˚F 5)3 BCCPh]和Cs [(C 3 ˚F 7)3 BCCPh]在两步骤过程中得到K [(C 2 ˚F 5)3 BCO  COPH]和K [(C 3 ˚F 7)3 BCO  COPH]作为可分离的中间体。K [(C的获得晶体结构2 ˚F 5)3 BCO  COPH],K [(C 2 ˚F 5)3 BCOOH] ⋅ħ 2 O,(C 2 ˚F 5)3 BCO,K [(C 3 ˚F 7)3 BCOOH]
  • 全氟腈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北京宇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8424375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氟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全氟烯烃R1R2C=CR3R4与碳酰氟发生气相加成反应,得到酰氟R1R2(COF)C‑CFR3R4(R1、R2、R3和R4的通式均为‑CnF2n+1基团,n为非负整数集);b.酰氟R1R2(COF)C‑CFR3R4与酰氟与碱金属氨化物或胺基化合物R‑NH2(R为锂、钠、钾、铷、铯或者‑CmH2m+1基团,m为非负整数集)经胺化、脱水步骤得到全氟腈R1R2(CN)C‑CFR3R4。本发明方法不但反应路线短,而且全氟烯烃和碳酰氟易得,价格低廉,全氟腈的总产率高,该路线易于工业化。
  • 全氟酮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北京宇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8440261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氟酮的制备方法,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金属氟化物和助溶剂存在下,全氟烯烃R1R2C=CR3R4(R1、R2、R3和R4的通式均为CnF2n+1,n为非负整数集)与酰氟R5‑COF(R5的通式为CmF2m+1,m为非负整数集)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全氟酮CFR3R4‑CR1R2‑COR5(R5为全氟烷基)或者是CFR3R4‑CR1R2‑C(O)‑CR1R2‑CFR3R4(R5为F原子)。本发明方法不但全氟烯烃和酰氟易得,价格低廉,而且全氟酮的产率高,该路线易于工业化。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