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四甲基锡 | 594-27-4

中文名称
四甲基锡
中文别名
四甲;四甲锡;四甲錫
英文名称
tetramethylstannane
英文别名
tetramethyltin;SnMe4;Me4Sn
四甲基锡化学式
CAS
594-27-4
化学式
C4H12Sn
mdl
MFCD00008278
分子量
178.849
InChiKey
VXKWYPOMXBVZS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54 °C(lit.)
  • 沸点:
    74-75 °C(lit.)
  • 密度:
    1.291 g/mL at 25 °C(lit.)
  • 闪点:
    9 °F
  • 保留指数:
    602;602;604;604.5;603.3;630
  • 稳定性/保质期:
    有醚的气味,易燃,在400℃以下不会分解。它与浓盐酸缓慢反应生成氯化三甲基锡,而与溴则会迅速形成溴化三甲基锡。不溶于水,却能溶于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2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ADMET

代谢
尽管锡金属的吸收非常差,但锡化合物可以通过口服、吸入或皮肤途径被吸收,有机锡化合物的吸收速度远比无机锡化合物快。锡可能进入血液并绑定到血红蛋白上,在体内主要分布并在肾脏、肝脏、肺和骨骼中积累。有机锡化合物可能在肝脏中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发生脱烷基化、羟基化、脱芳香化和氧化。脱烷基化产生的烷基产物会与谷胱甘肽结合并进一步代谢成巯基尿酸衍生物。锡及其代谢物主要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L308)
Though tin metal is very poorly absorbed, tin compounds may be absorbed via oral, inhalation, or dermal routes, with organotin compounds being much more readily absorbed than inorganic tin compounds. Tin may enter the bloodstream and bind to hemoglobin, where it is distributed and accumulates mainly in the kidney, liver, lung, and bone. Organotin compounds may undergo dealkylation, hydroxylation, dearylation, and oxidation catalyzed by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in the liver. The alkyl products of dealkylation are conjugated with glutathione and further metabolized to mercapturic acid derivatives. Tin and its metabolites are excreted mainly in the urine and feces. (L308)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有机锡化合物产生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效应。有机锡可能直接激活胶质细胞,通过局部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或白细胞介素,从而促进神经细胞退化。它们还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来诱导凋亡。有机锡化合物刺激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或减少神经细胞对神经递质的摄取,包括天冬氨酸、GABA、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这可能是神经细胞损失的一个促成因素或结果。有机锡的免疫毒性特征是由抑制未成熟胸腺细胞的增殖和成熟胸腺细胞的凋亡引起的胸腺萎缩。人们认为有机锡化合物通过抑制DNA和蛋白质合成、诱导参与凋亡的基因(如nur77)的表达以及破坏细胞内钙水平的调节来发挥这些效应,从而导致不受控制的活性氧种类的产生、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质中以及凋亡的蛋白水解和核酸酶级联。未成熟胸腺细胞增殖的抑制进一步导致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抑制。有机锡也是内分泌干扰物,被认为通过不适当的受体激活导致脂肪细胞分化,从而促进肥胖。无机锡触发红细胞溶解,导致锡诱导的贫血。(L308, A182, A184)
Organotin compounds produce neurotoxic and immunotoxic effects. Organotins may directly activate glial cells contributing to neuronal cell degeneration by local releas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umor necrosis factor-_, and/or interleukins. They may also induce apoptosis by direct action on neuronal cells. Organotin compounds stimulate the neuronal release of and/or decrease of neuronal cell uptake of neurotransmitters in brain tissue, including aspartate, GABA, glutamate, norepinephrine, and serotonin. This may be either a contributing factor to or result of the neuronal cell loss. The immunotoxic effects of organot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ymic atrophy caused by the suppression of proliferation of immature thymocytes and apoptosis of mature thymocytes. Organotin compounds are believed to exert these effects by suppressing DNA and protein synthesis, in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apoptosis (such as nur77), and disrupting the reg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levels, giving rise to the uncontrolled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elease of cytochrome c to the cytosol, and the proteolytic and nucleolytic cascade of apoptosis. The suppression of proliferation of immature thymocytes further results in the suppression of T-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Organotins are also endocrine disruptors and are believed to contribute to obesity by inappropriate receptor activation, leading to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Inorganic tin triggers eryptosis, contributing to tin-induced anemia. (L308, A182, A184)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对人类无致癌性(未列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清单)。
No indication of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not listed by IARC).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健康影响
吸入或吞咽有机锡,或者皮肤接触有机锡,可能会干扰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有机锡化合物还可能损害免疫和生殖系统。
Breathing or swallowing, or skin contact with organotins, can interfere with the way the 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work, causing death in severe cases. Organic tin compounds may also damage the immune and reproductive system. (L307, L308)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口服(L308);吸入(L308);皮肤给药(L308)
Oral (L308) ; inhalation (L308) ; dermal (L308)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症状
无机或有机锡化合物放置在皮肤上或进入眼睛可能会引起皮肤和眼睛刺激。
Inorganic or organic tin compounds placed on the skin or in the eyes can produce skin and eye irritation. (L308)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3
  • 危险品标志:
    T+,N
  • 安全说明:
    S26,S27,S28,S45,S60,S61
  • 危险类别码:
    R26/27/28,R50/53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29310099
  • RTECS号:
    WH8630000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3
  • 危险标志:
    GHS02,GHS06,GHS09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384 6.1/PG 1
  • 危险性描述:
    H225,H300 + H310 + H330,H41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10,P260,P264,P273,P280,P284
  • 储存条件:
    贮存: 将密器密封后,存放于密封的主藏器中,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SDS

SDS:a57fa9887005eccb2c071ee5e88f560b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四甲基锡
化学品英文名称: Tetramethylstannan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594-27-4
分子式: C 4 H 12 Sn
分子量: 178.83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四甲基锡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四甲基锡 100 594-27-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进入体内后,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初为阵发性,后为持续且剧烈,常有头痛,精神萎糜,乏力、多汗,食欲减退,可伴有恶心、常出现心动过缓,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等。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慢性影响可有神衰综合征。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1:2000高锰酸钾洗手,然后用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静卧休息。密切观察。
食入: 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锡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12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于密闭容器中作好标记,等待处理。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N: 0.1mg/m3(按Sn计)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薄膜防毒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pH:
熔点(℃): -54
沸点(℃): 74~75
相对密度(水=1): 1.2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12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C 4 H 12 Sn
分子量: 178.83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主要用途: 用作化合物半导体。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锡。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3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制备方法与用途

制备方法

生产方法简介:由四氯化锡与卤化甲基镁在乙醚或丁醚中反应而得。

首先制备CH3MgBr乙醚溶液。使用1L的双口瓶,一端连接一个直达瓶底的气体导气管,另一端装上回流冷凝器,并在其上方连接CaCl2干燥管以防止湿气侵入。将24.5g镁屑和500mL绝对乙醚放入瓶中。为了引发反应,还需加入约1g“活性”镁屑(制备方法如下:将1g镁屑与0.5g碘装在干燥试管中,在火焰上小心加热直至大部分碘升华至较冷的部分。将蒙有棕色碘的镁屑置入干燥器冷却后立即放入反应瓶)。

再使用储存在封闭管或冷却阱中的CH3Br通过气体导入管慢慢通入液体中。如在3分钟后仍未起反应(碘的颜色未退),可减缓CH3Br的通气速度,并用60~70℃水浴温热烧瓶。准备冰水浴,以防反应过于猛烈时立即冷却。当反应开始后,调整CH3Br的通入速度以保持乙醚微沸状态,直至镁屑完全溶解。必要时可通过回流冷凝器加入约5g CH3I使最后残留的镁完全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置于水浴中回流加热半小时,然后用装有CaCl2干燥管的塞子密封,在室温下备用。

CH3MgBr与SnCl4反应

CH3MgBr与SnCl4的反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使用1L三口烧瓶,分别装上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和气密搅拌器,并在前两者上方连接CaCl2干燥管。

向三口烧瓶中加入200mL无水乙醚并用冰水冷却。在剧烈搅拌下通过滴液漏斗滴入45g无水SnCl4,然后换上干净的滴液漏斗,在室温下激烈搅拌下将CH3MgBr的醚溶液在约45分钟内滴入瓶中。

将反应瓶置于水浴中回流加热2日(每次10小时),进行两次。反应结束后检查是否仍有CH3MgBr恶臭存在,如有则需继续加热。冷却后加入蒸馏水,直到猛烈起泡现象减小。随后加入足量的10%盐酸使沉淀出来的镁盐完全溶解。

静置以形成两个液层,用分液漏斗分离醚层,先用水洗涤再用5%的KF溶液摇荡洗涤,其中少量卤化甲基锡会转化为不溶性氟化物并被滤除。使用CaCl2干燥醚溶液数小时后,在水浴中加热以除去大部分溶剂,继续进行分馏可获得纯化合物。

用途简介

作为乙烯聚合催化剂、镀锡原料和计数管填料以及合成聚酯润滑剂的抗磨剂等应用广泛。

用途

用作乙烯聚合催化剂、镀锡原料和计数管填料以及合成聚酯润滑剂的抗磨剂等。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四甲基锡乙醇 、 mercury dichloride 作用下, 生成 氯化甲基汞
    参考文献:
    名称:
    Manulkin, Zhurnal Obshchei Khimii, 1946, vol. 16, p. 237,240,241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氯甲烷tin sodium 作用下, 生成 四甲基锡
    参考文献:
    名称:
    DE428637
    摘要:
    公开号:
  • 作为试剂:
    描述:
    三苯基硫氯甲烷四(三苯基膦)钯 四甲基锡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62%的产率得到ditrityl disulfid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Disulfides from the Palladium(0)-Catalyzed Reactions of Sulfenyl Halides and Organostannanes
    摘要:
    DOI:
    10.1021/jo951378w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vergent Synthesis of Tunable Cyclopentadienyl Liga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Rh-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Isoindolinone
    作者:Wen-Jun Cui、Zhi-Jie Wu、Qing Gu、Shu-Li You
    DOI:10.1021/jacs.0c02813
    日期:2020.4.22
    unprecedented enantioselective [4+1] annulation reaction of benzamides and alkenes was achieved with a broad substrate scope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providing a variety of isoindolinones with excellent regio- and enantioselectivity (up to 94% yield, 97:3 er). Preliminary mechanistic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reaction involves an oxidative Heck reaction and an intramolecular enantioselective alkene
    通过利用Co2(CO)8 介导的[2+2+1] 环化作为关键步骤,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空间和电子可调环戊二烯基配体的铑配合物。在 2.5 mol % CpmRh4 的存在下,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广泛的底物范围实现了苯甲酰胺和烯烃的前所未有的对映选择性 [4+1] 环化反应,为各种异吲哚酮提供了优异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高达 94 % 产率,97:3 er)。初步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涉及氧化 Heck 反应和分子内对映选择性烯烃加氢胺化反应。
  • Facile syntheses of aporphine derivatives
    作者:Martin H. Hedberg、Anette M. Johansson、Uli Hacksell
    DOI:10.1039/c39920000845
    日期:——
    New and efficient synthetic routes, utilizing palladium-catalysed reactions, provide (R)-11-hydroxy-10-methylaporphine 2 and (R)-11-hydroxyaporphine 3 from natural morphine 4.
    利用钯催化的反应的新的有效合成路线,从天然吗啡4提供(R)-11-羟基-10-甲基aporphine 2和(R)-11-羟基aporphine 3。
  • Fesulphos-Palladium(II) Complexes as Well-Defined Catalysts for Enantioselective Ring Opening of Meso Heterobicyclic Alkenes with Organozinc Reagents
    作者:Silvia Cabrera、Ramón Gómez Arrayás、Inés Alonso、Juan C. Carretero
    DOI:10.1021/ja055692b
    日期:2005.12.1
    The air-stable and readily available cationic methyl palladium(II) complexes of planar chiral Fesulphos ligands [(Fesulphos)Pd(Me)(PhCN)]+ X- are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the alkylative ring opening of oxa- and azabicyclic alkenes with dialkylzinc reagents, showing broad scope with regards to both the bicyclic substrate and the dialkylzinc reagent. Catalyst loading as low as 0.5 mol % is sufficient
    空气稳定且易于获得的平面手性 Fesulphos 配体 [(Fesulphos)Pd(Me)(PhCN)]+ X- 的阳离子甲基钯 (II) 配合物是用于氧杂和氮杂双环烯烃烷基化开环的高效催化剂二烷基锌试剂,在双环底物和二烷基锌试剂方面显示出广泛的范围。在大多数情况下,低至 0.5 mol% 的催化剂负载量足以实现良好的产率和对映选择性范围为 94 --> 99% ee。Fesulphos = (1-phosphino-2-sulfenylferrocene); X- = 四[3,5-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盐或PF6(-)]。}结合计算计算和X射线结构分析的机械研究已经合理化了高不对称感应的起源。
  • Di(aromatic)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in human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申请人:Centre International de Recherches Dermatologiques Galderma (Cird
    公开号:US05387594A1
    公开(公告)日:1995-02-07
    Di(aromatic) compounds corresponding to the following formula: ##STR1## in which: Ar represents either ##STR2## n=1 or 2 or: ##STR3## X represents a divalent radical, Z represents O, S or a divalent radical, and R.sub.1, R.sub.2, R.sub.3, R.sub.4 and R.sub.5 represent a hydrogen atom or various organic radicals, and the salts of the compounds of formula (I) when R.sub.1 is a carboxylic acid function. Use in human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in cosmetics.
    对应以下公式的二芳基化合物:##STR1## 其中:Ar代表##STR2## n=1或2或:##STR3## X代表二价基团,Z代表O、S或二价基团,R.sub.1、R.sub.2、R.sub.3、R.sub.4和R.sub.5代表氢原子或各种有机基团,以及当R.sub.1是羧酸功能时,公式(I)化合物的盐。用于人类和兽医学以及化妆品。
  • Alkyl-Substituted Allylic Lithium Compounds:  Structure and Dynamic Behavior
    作者:Gideon Fraenkel、Fayang Qiu
    DOI:10.1021/ja002248u
    日期:2000.12.1
    methyl-substituted allylic lithium compounds have been prepared by CH3Li cleavage of their corresponding bis(methyl)bis(allylic)stannanes. Low-temperature 13C and proton NMR studies of 1:1 complexes of these allylic lithium compounds with TMEDA establish their structures. NMR line shape changes with temperature provide barriers to rotation. Results are listed in order as follows (allyl substituents, compound number
    几种甲基取代的烯丙基锂化合物已通过其相应的双(甲基)双(烯丙基)锡烷的 CH3Li 裂解制备。这些烯丙基锂化合物与 TMEDA 的 1:1 配合物的低温 13C 和质子 NMR 研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NMR 谱线形状随温度的变化提供了旋转障碍。结果按如下顺序列出(烯丙基取代基、化合物编号、kcal·mol-1 中的旋转障碍和发生旋转的键):1,1-二甲基、26、18、2-3;内-1-甲基, 27, 19, 2-3; 内-1-外-3-二甲基、28、21、1-2 和 2-3。这些观察结果与烯丙基 13C NMR 化学位移一起表明,在末端不对称烷基取代的情况下,烯丙基 C-C 键与更多取代的末端相比具有更高的键序。与对称取代的烯丙基锂化合物相比,提出了不对称取代以降低离域程度。一种机制...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