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phthalimido-2-oxo-n-butyraldehy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phthalimido-2-oxo-n-butyraldehyde
英文别名
3-(1,3-Dioxoisoindol-2-yl)-2-oxobutanal
3-phthalimido-2-oxo-n-butyraldehy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2H9NO4
mdl
——
分子量
231.208
InChiKey
VEQQRQCBXUFDA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71.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phthalimido-2-oxo-n-butyraldehyde氨基硫脲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62%的产率得到ftibamz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合成3-酞酰亚胺-2-氧代丁醛-1,2-双缩 氨基硫脲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3‑酞酰亚胺‑2‑氧代丁醛‑1,2‑双缩氨基硫脲的化学合成的新方法,包括以乙醛和硝基乙烷为起始原料合成3‑硝基‑2‑丁醇,然后还原为3‑氨基‑2‑丁醇,再与邻苯二甲酸酐生成N‑(1‑甲基‑2‑羟基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然后分别经两步氧化成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最后与氨基硫脲缩合得到目标产物。3‑酞酰亚胺‑2‑氧代丁醛‑1,2‑双缩氨基硫脲对单纯胞疹Ⅰ型(HSV‑Ⅰ)和Ⅱ型(HSV‑Ⅱ)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内的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目前3‑酞酰亚胺‑2‑氧代丁醛‑1,2‑双缩氨基硫脲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疾病和人乳头瘤病毒(HS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公开号:
    CN104557666B
  • 作为产物:
    描述:
    2-苯二甲酰亚氨基丙酸 在 selenium(IV) 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乙醚 为溶剂, 反应 21.0h, 生成 3-phthalimido-2-oxo-n-butyr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双缩硫代氨基 脲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双缩硫代氨基脲(I)的制备方法,是以丙氨酸和N‑乙氧羰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为起始原料,经氨基酰化、甲基锂加成、氧化反应和缩合反应得到目标产物—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双缩硫代氨基脲(I)。本发明提供的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双缩硫代氨基脲的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步骤少,操作简便,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公开号:
    CN109988095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Antiviral Activity of Phthiobuzone Analogues
    作者:Ya-Jun Yang、Jing-Hua Zhao、Xian-Dao Pan、Pei-Cheng Zhang
    DOI:10.1248/cpb.58.208
    日期:——
    A series of phthiobuzone analogs, prepared from potassium phthalimide or phthalandione, have been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viral activities. Among the candidates, compounds 5j and 5k, which contain the substituted 4-halogenated phenyl ring at N-4′,4″ position, show more potent antiviral activity than phthiobuzone against herpes simplex virus 1 (IC50=8.56 and 2.85 μg/ml, respectively) and herpes simplex virus 2 (IC50=1.75 and 4.11 μg/ml, respectively). Compounds 9c and 9d with a propylene linker between the phthalimide and bisthiosemicarbazone moieties display similar antiviral potency against herpes simplex virus 1 (IC50=2.85 and 4.11 μg/ml, respectively).
    一系列由邻苯二甲酰亚胺钾或邻苯二甲二酮制备的噻二唑酮类衍生物已被评估其抗病毒活性。在候选化合物中,含有N-4′,4″位取代的4-卤代苯环的化合物5j和5k,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IC50分别为8.56和2.85 μg/ml)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IC50分别为1.75和4.11 μg/ml)显示出比噻二唑酮更强的抗病毒活性。含有邻苯二甲酰亚胺和双噻半卡巴脒基团间丙烯连接链的化合物9c和9d,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表现出相似的抗病毒效力(IC50分别为2.85和4.11 μg/ml)。
  • 一种合成3-酞酰亚胺-2-氧代丁醛-1,2-双缩 氨基硫脲的方法
    申请人:烟台贝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4557666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本发明涉及3‑酞酰亚胺‑2‑氧代丁醛‑1,2‑双缩氨基硫脲的化学合成的新方法,包括以乙醛和硝基乙烷为起始原料合成3‑硝基‑2‑丁醇,然后还原为3‑氨基‑2‑丁醇,再与邻苯二甲酸酐生成N‑(1‑甲基‑2‑羟基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然后分别经两步氧化成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最后与氨基硫脲缩合得到目标产物。3‑酞酰亚胺‑2‑氧代丁醛‑1,2‑双缩氨基硫脲对单纯胞疹Ⅰ型(HSV‑Ⅰ)和Ⅱ型(HSV‑Ⅱ)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内的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目前3‑酞酰亚胺‑2‑氧代丁醛‑1,2‑双缩氨基硫脲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疾病和人乳头瘤病毒(HS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 一种酞丁安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山东嘉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2341373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酞丁安的制备方法,先用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和3‑氯丁酮制备出3‑酞酰亚胺‑丁酮;3‑酞酰亚胺‑丁酮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与干燥的溴化氢气体反应,制备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向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滴加氨基硫脲溶液,控制反应温度,保温反应制备得到粗品,粗品经重结晶后得到酞丁安。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酞丁安,反应步骤少,收率高、纯度高。
  • 一种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双缩硫代氨基 脲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淮北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9988095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本发明涉及一种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双缩硫代氨基脲(I)的制备方法,是以丙氨酸和N‑乙氧羰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为起始原料,经氨基酰化、甲基锂加成、氧化反应和缩合反应得到目标产物—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双缩硫代氨基脲(I)。本发明提供的3‑酞酰亚胺‑2‑氧‑正丁醛双缩硫代氨基脲的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步骤少,操作简便,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Z,3Z)-1,3-双[[((4S)-4,5-二氢-4-苯基-2-恶唑基]亚甲基]-2,3-二氢-5,6-二甲基-1H-异吲哚 鲁拉西酮杂质33 鲁拉西酮杂质07 马吲哚 颜料黄110 顺式-六氢异吲哚盐酸盐 顺式-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甲基]-N-乙基-1-苯基环丙烷甲酰胺 顺-N-(4-氯丁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降莰烷-2,3-二甲酰亚胺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对硝基苄基碳酸酯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叔丁基碳酸酯 阿胍诺定 阿普斯特降解杂质 阿普斯特杂质29 阿普斯特杂质27 阿普斯特杂质26 阿普斯特杂质 阿普斯特 防焦剂MTP 铝酞菁 铁(II)2,9,16,23-四氨基酞菁 酞酰亚胺-15N钾盐 酞菁锡 酞菁二氯化硅 酞菁 单氯化镓(III) 盐 酞美普林 邻苯二甲酸亚胺 邻苯二甲酰基氨氯地平 邻苯二甲酰亚胺,N-((吗啉)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阴离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钠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观盐 邻苯二亚胺甲基磷酸二乙酯 那伏莫德 过氧化氢,2,5-二氢-5-苯基-3H-咪唑并[2,1-a]异吲哚-5-基 达格吡酮 诺非卡尼 螺[环丙烷-1,1'-异二氢吲哚]-3'-酮 螺[异吲哚啉-1,4'-哌啶]-3-酮盐酸盐 葡聚糖凝胶G-25 苹果酸钠 苯酚,4-溴-3-[(1-甲基肼基)甲基]-,1-苯磺酸酯 苯胺,4-乙基-N-羟基-N-亚硝基- 苯基甲基2-脱氧-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3-O-(苯基甲基)-4,6-O-[(R)-苯基亚甲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苯二酰亚氨乙醛二乙基乙缩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乙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磷酸酯 膦酸,[[2-(1,3-二氢-1,3-二羰基-2H-异吲哚-2-基)苯基]甲基]-,二乙基酯 胺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