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methyl (Z)-2-pyrrolyl-2-butenedioate | 66653-24-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methyl (Z)-2-pyrrolyl-2-butenedioate
英文别名
Dimethyl Z-pyrrol-2-ylbutendioat;dimethyl (Z)-pyrrol-2-ylbut-2-enedioate;dimethyl (Z)-2-(1H-pyrrol-2-yl)but-2-enedioate
dimethyl (Z)-2-pyrrolyl-2-butenedioate化学式
CAS
66653-24-5
化学式
C10H11NO4
mdl
——
分子量
209.202
InChiKey
OPWPHCGQQWXQRN-SREVYHE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68.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methyl (Z)-2-pyrrolyl-2-butenedioate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5.0h, 以76%的产率得到(Z)-(pyrrol-2-yl)but-2-enedi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1-甲氧羰基吡咯烷-3-酮及相关化合物†
    摘要:
    E-或Z-吡咯-2-基丁-2-烯二酸酯5的快速 真空热解(FVP)在700°C下进行1-甲氧基羰基吡咯烷-3-酮 1。该序列涉及E-到Z-异构化(如有必要),消除甲醇和环化;消除步骤是确定速率。这吡咯嗪酮 1是在低温下稳定,但在室温下自发dimerises横跨1,2-键合,得到的混合物的反式-和顺式-环丁烷2和3,分别。在该过程中,1表现为羰基化烯烃。可以在> 100°C的温度下逆转二聚反应。相关的吡咯烷酮,例如酯14和22以及酰胺15对于二聚作用是稳定的。在FVP条件下,二酸12和酰胺10不会环化为吡咯烷酮,而是生成酸酐19和马来酰亚胺18, 分别; 在高炉温下2-乙炔基吡咯 从12和19获得17。
    DOI:
    10.1039/b901961h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NOLAND W. E.; LEE CHANG KIU, J. ORG. CHEM., 1980, 45, NO 23, 4573-4582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2-Addition of pyrroles to dimethyl acetylenedicarboxylate: Michael-type adducts and Diels-Alder products
    作者:Wayland E. Noland、Chang Kiu Lee
    DOI:10.1021/jo01311a004
    日期:1980.11
  • Kotsuki, Hiyoshizo; Mori, Yuichiro; Nishizawa, Hitoshi, Heterocycles, 1982, vol. 19, # 10, p. 1915 - 1920
    作者:Kotsuki, Hiyoshizo、Mori, Yuichiro、Nishizawa, Hitoshi、Ochi, Masamitsu、Matsuoka, Kiyoshi
    DOI:——
    日期:——
  • Diels-Alder reactions of vinyl derivatives of five-membered monoheterocyclic compounds
    作者:Wayland E. Noland、Chang Kiu Lee、Sun Kun Bae、Bong Yul Chung、Chi Sun Hahn、Keun Jae Kim
    DOI:10.1021/jo00163a011
    日期:1983.7
  • NOLAND W. E.; LEE CHANG KIU, J. ORG. CHEM., 1980, 45, NO 23, 4573-4582
    作者:NOLAND W. E.、 LEE CHANG KIU
    DOI:——
    日期:——
  • LEE C. K.; HAHN C. S., J. ORG. CHEM., 1978, 43, NO 19, 3727-3729
    作者:LEE C. K.、 HAHN C. S.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