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bis(3-phenyl-2-propen-1-ylidene)-1,3-propanediamine | 25351-5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bis(3-phenyl-2-propen-1-ylidene)-1,3-propanediamine
英文别名
N-[3-(cinnamylideneamino)propyl]-3-phenylprop-2-en-1-imine
N,N′-bis(3-phenyl-2-propen-1-ylidene)-1,3-propanediamine化学式
CAS
25351-57-9
化学式
C21H22N2
mdl
——
分子量
302.419
InChiKey
HDFJFEQZDSFGB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91.8±45.0 °C(Predicted)
  • 密度:
    0.9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24.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SDS

SDS:1fc44259fe8942424825fd89f9a297a2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N′-bis(3-phenyl-2-propen-1-ylidene)-1,3-propanediamine 、 copper(II) perchlorate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60 %的产率得到copper(II) [N,N′-bis(3-phenyl-2-propen-1-ylidene)-1,3-propanediamine] bisperchl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天然来源的希夫碱衍生物合成、表征和细胞毒性作用的新型铜配合物
    摘要:
    铜(II)配合物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在癌症治疗中引起人们的关注,包括其氧化还原电位、与不同配体可能的配位结构、最多样化的几何形状以及不同的生物分子反应性。目前的工作使用肉桂醛、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等天然醛合成了具有席夫碱(亚胺)型配体的新型铜(II)配合物。这些配体是通过这些醛与胺1,3-二氨基丙烷、2,2-二甲基-1,3-丙二胺或1,3-二氨基-2-丙醇反应获得的,并通过1 H 和13 C NMR 表征、FTIR 和 ESI-HRMS。该络合反应使用铜(II)作为高氯酸盐,得到六种新的铜(II)配合物。使用 FTIR、UV-vis、元素分析、ESI-HRMS 和 EPR 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外,通过电子吸收研究了铜(II)络合物和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显示络合物掺入白蛋白结构中。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 SH-SY5Y、CHP 212 和胶质母细胞瘤 LN-18 中使用 MTT 测定评估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并得出
    DOI:
    10.1016/j.jinorgbio.2023.112401
  • 作为产物:
    描述:
    1,3-丙二胺肉桂醛乙醇 为溶剂, 以52 %的产率得到N,N′-bis(3-phenyl-2-propen-1-ylidene)-1,3-propanedi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天然来源的希夫碱衍生物合成、表征和细胞毒性作用的新型铜配合物
    摘要:
    铜(II)配合物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在癌症治疗中引起人们的关注,包括其氧化还原电位、与不同配体可能的配位结构、最多样化的几何形状以及不同的生物分子反应性。目前的工作使用肉桂醛、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等天然醛合成了具有席夫碱(亚胺)型配体的新型铜(II)配合物。这些配体是通过这些醛与胺1,3-二氨基丙烷、2,2-二甲基-1,3-丙二胺或1,3-二氨基-2-丙醇反应获得的,并通过1 H 和13 C NMR 表征、FTIR 和 ESI-HRMS。该络合反应使用铜(II)作为高氯酸盐,得到六种新的铜(II)配合物。使用 FTIR、UV-vis、元素分析、ESI-HRMS 和 EPR 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外,通过电子吸收研究了铜(II)络合物和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显示络合物掺入白蛋白结构中。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 SH-SY5Y、CHP 212 和胶质母细胞瘤 LN-18 中使用 MTT 测定评估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并得出
    DOI:
    10.1016/j.jinorgbio.2023.1124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ytotoxic effects of new copper complexes using Schiff-base derivatives from natural sources
    作者:Rafael N. Gomes、Matheus L. Silva、Kaio S. Gomes、João H.G. Lago、Giselle Cerchiaro
    DOI:10.1016/j.jinorgbio.2023.112401
    日期:2024.1
    amines 1,3-diaminopropane, 2,2-dimethyl-1,3-propanediamine, or 1,3-diamino-2-propanol and characterized by 1H and 13C NMR, FTIR and ESI-HRMS. The complexation reaction used copper(II) as perchlorate salt, obtaining six new copper(II) complexes.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FTIR, UV–vis, elemental analysis, ESI-HRMS, and EPR. In addition,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copper(II) complexes and serum
    铜(II)配合物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在癌症治疗中引起人们的关注,包括其氧化还原电位、与不同配体可能的配位结构、最多样化的几何形状以及不同的生物分子反应性。目前的工作使用肉桂醛、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等天然醛合成了具有席夫碱(亚胺)型配体的新型铜(II)配合物。这些配体是通过这些醛与胺1,3-二氨基丙烷、2,2-二甲基-1,3-丙二胺或1,3-二氨基-2-丙醇反应获得的,并通过1 H 和13 C NMR 表征、FTIR 和 ESI-HRMS。该络合反应使用铜(II)作为高氯酸盐,得到六种新的铜(II)配合物。使用 FTIR、UV-vis、元素分析、ESI-HRMS 和 EPR 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外,通过电子吸收研究了铜(II)络合物和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显示络合物掺入白蛋白结构中。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 SH-SY5Y、CHP 212 和胶质母细胞瘤 LN-18 中使用 MTT 测定评估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并得出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