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高氯酸 | 7601-90-3

中文名称
高氯酸
中文别名
高氯酸(易制爆);過氯酸;过氯酸;高氯酸;过氯酸;高氯酸60%,70%
英文名称
perchloric acid
英文别名
HClO4
高氯酸化学式
CAS
7601-90-3
化学式
ClHO4
mdl
——
分子量
100.459
InChiKey
VLTRZXGMWDSKG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8 °C
  • 沸点:
    19°C at 11 mm
  • 密度:
    1.768 at 22°C
  • 蒸气密度:
    3.5 (vs air)
  • 物理描述:
    Perchloric acid, with more than 50% but not more than 72% acid appears as a clear colorless odorless aqueous solution. Corrosive to metals and tissue. Closed containers may rupture violently under prolonged exposure to heat.
  • 颜色/状态:
    COLORLESS, OILY LIQUID
  • 气味:
    odorless
  • 溶解度:
    MISCIBLE IN COLD WATER
  • 蒸汽密度:
    Relative vapor density (air = 1): 3.5
  • 蒸汽压力:
    6.8 [mmHg]
  • 稳定性/保质期:
    - 具有酸性及强氧化性,具有腐蚀性和强烈的灼伤风险。受热时可能发生爆炸,与易燃物质接触亦可引发燃烧。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导电性能良好,是典型的强酸和强氧化剂,具备强烈的腐蚀作用。在加热条件下遇有机物会发生爆炸反应,并能与铁、铜、锌等金属剧烈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同时还能将黄磷氧化成磷酸并使硫磺转化为硫酸。它能够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但与水反应剧烈且放热。 - **稳定性**:稳定。 - **禁配物**:强酸、强碱、胺类、酰基氯、醇类、水、还原剂、硫、磷以及易燃或可燃物质。 -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和受热环境。 - **聚合危害**:不会发生聚合反应。 - **分解产物**:主要生成氯化氢。
  • 分解:
    19 °C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71.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ADMET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该物质可以通过吸入和摄入被身体吸收。
The substance can be absorbed into the body by inhalation and by ingestio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吸入症状
喉咙痛。灼热感。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可能会延迟出现。
Sore throat. Burning sensation. Cough. Laboured breathing. Symptoms may be delayed.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皮肤症状
红肿。疼痛。严重皮肤烧伤。
Redness. Pain. Serious skin burns.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眼睛症状
红肿。疼痛。视力丧失。严重深度烧伤。
Redness. Pain. Loss of vision. Severe deep burns.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摄入症状
喉咙痛。腹痛。灼热感。腹泻。休克或昏厥。呕吐。
Sore throat. Abdominal pain. Burning sensation. Diarrhoea. Shock or collapse. Vomiting.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23,S26,S36,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5,R8,R35
  • WGK Germany:
    1
  • RTECS号:
    SC7500000
  • 海关编码:
    2829900090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8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920 8/PG 2
  • 危险标志:
    GHS03,GHS05,GHS07,GHS08
  • 危险性描述:
    H271,H290,H302,H314,H373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10,P280,P303 + P361 + P353,P304 + P340 + P310,P305 + P351 + P338,P371 + P380 + P375

SDS

SDS:f814e85c0e2c8c9a70fd2729ae502c8f
查看
国标编号: 51015
CAS: 7601-90-3
中文名称: 高氯酸
英文名称: perchloric acid
别 名: 过氯酸
分子式: HClO 4
分子量: 100.46
熔 点: -122℃ 沸点:130℃(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1.76
蒸汽压: 2.00kPa(14℃)
溶解性: 与水混溶
稳定性: 不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
危险标记: 11(氧化剂),20(腐蚀品)
用 途: 用作分析试剂,用于高氯酸盐制备,也用于电镀、人造金钢石提纯和医药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腐蚀性。皮肤粘膜接触、误服或吸入后引起强烈刺激症状。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特别是在少量水的润湿下,与可燃物的混合物在轻微的碰撞或磨擦下会燃烧。水溶液为碱性腐蚀液体。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考虑到火场中可能存在有机物会引起爆炸,不可轻易接近。

制备方法与用途

制备方法
  1. 高氯酸钠法:将氯酸钠在溶解槽内加水,通入蒸汽于45~50℃下溶解,使其饱和后加入氢氧化钡除去铬酸根等杂质,经压滤,清液送去电解,制得高氯酸钠。然后将高氯酸钠加入反应器,再加入31%盐酸(用量为理论量的110%~120%),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高氯酸。过滤除去氯化钠结晶,滤液经蒸发浓缩至高氯酸含量60%以上,制得工业高氯酸。其反应式如下: [ \text{NaClO}_4 + 3\text{HCl} \rightarrow \text{HClO}_4 + \text{NaCl} + \text{H}_2\text{O} ]

  2. 另一种高氯酸制备方法:首先,使用70%的高氯酸和3~5倍量的浓硫酸(超过5倍有爆炸危险)装入磨口蒸馏烧瓶中,在90~160℃下进行蒸馏。然后在35℃、减压条件下进行精馏。磨口部分用适当黏度的无水磷酸与滑石混合物处理,接受器冷却至-78℃后使用五氧化二磷干燥。最终收率约为80%。

  3. 利用工业高氯酸制备:以工业高氯酸为原料,在40~50℃下加热并通入干净空气,用于除去游离氯和二氧化氯,使其溶液呈无色。随后于2~2.7kPa压力下进行减压蒸馏,收集107~111℃馏分获得试剂高氯酸溶液。此过程中,55~107℃范围的馏分为高含水量高氯酸,可回收利用。

用途简介
  1. 钢铁分析:作为钢铁分析试剂、氧化剂及干燥剂。
  2. 工业应用:用于制备高氯酸盐,并在多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氧化剂、催化剂、溶剂和炸药等。
  3. 具体行业应用
    • 电镀工业
    • 电影胶片生产
    • 人造金刚石工业
    • 电抛光工业及医药工业
  4. 其他用途:用于砂轮去除碳粒杂质,作为强氧化剂;还被用作生产烟花和炸药。50%的高氯酸可用于丙烯腈聚合物的溶剂,并可制造金属高氯酸盐。
用途
  1. 钢铁分析试剂、氧化剂及干燥剂
  2. 应用于多种领域:如氧化剂、催化剂、溶剂与炸药等。
  3. 工业应用广泛
    • 电镀工业
    • 电影胶片生产
    • 人造金刚石工业
    • 电抛光工业及医药工业
  4. 其他用途包括:砂轮去除碳粒杂质,作为强氧化剂;用于生产烟花和炸药。50%高氯酸用作丙烯腈聚合物的溶剂,并制造金属高氯酸盐。
  5. 高效液相色谱应用:用作洗脱剂及溶剂。
  6. 分析试剂、氧化剂用途广泛,用于制备高氯酸盐并应用于电镀、人造金刚石提纯和医药等。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高氯酸 在 Cr(3+)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Perchloric acid as oxidizing agent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chromium
    摘要:
    DOI:
    10.1021/ac50069a052
  • 作为产物:
    描述:
    高氯酸铵盐酸硝酸 作用下,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以>99的产率得到高氯酸
    参考文献:
    名称:
    THE PREPARATION OF PERCHLORIC ACID.
    摘要:
    DOI:
    10.1021/ja02212a006
  • 作为试剂:
    描述:
    氯化亚砜高氯酸 、 bis(acetato){(R)-(+)-2,2'-bis(diphenylphosphino)-1,1'-binaphthyl}rutenium(II) 、 氢气三乙胺 、 lith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乙醇N,N-二甲基乙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6.0h, 生成 (S)-5-(2,2-dimethyltetrahydro-2H-pyran-4-yl)-N-methyl-N-phenyl-1H-indole-2-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Orforglipron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及其中间体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rforglipron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及其中间体,该方法采用溴代吲哚原料,与α,β‑不饱和内酯通过Heck偶联反应构建碳‑碳键,再通过不对称氢化构建手性中心,然后使用甲基格式试剂对内酯进行开环,再通过二醇的脱水缩合关环构建四氢吡喃模块,合成目标分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方法合成的Orforglipron关键中间体(S)‑5‑(2,2‑二甲基四氢‑2H‑吡喃‑4‑基)‑N‑甲基‑N‑苯基‑1H‑吲哚‑2‑甲酰胺。本发明的方法以廉价易得的α,β‑不饱和内酯为起始,经由Heck偶联、不对称氢化、格式试剂开环、二醇环化获得含环醚的手性目标产物,降低了成本,并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能。
    公开号:
    CN117777111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ir oxidation of divanadium(IV) complexes
    作者:Rune Kirk Egdal、Andrew D. Bond、Christine J. McKenzie
    DOI:10.1039/b901633c
    日期:——
    The dinuclear VIVO complex of 2,6-bis[N,N-bis(2-pyridylmethyl)amino]methyl}-4-tert-butylphenolato (bpbp−), [(VO)2bpbp(OH2)2](ClO4)3·H2O, 1 is oxidised by air. Two products have been characterised in the solid state, namely a VVVVdiperoxido complex, [(VO)2bpbp(η2-O2)2](ClO4), 2 and a VVVIVtrioxido complex, [V(O)2V(O)bpbp(OH2)](ClO4)2·2H2O·EtOH, 3. The rate of formation of 2 is solvent-dependent and
    双核V IV O复合的2,6-双[ Ñ,Ñ -双(2-吡啶基甲基)氨基]甲基} -4-叔-butylphenolato(bpbp - ),[(V O)2 bpbp(OH 2)2 ](ClO 4)3 ·H 2 O,1被空气氧化。两种产品已经被表征在固态,即为V V V V diperoxido络合物,[(V O)2 bpbp(η 2 -O 2)2 ](CLO 4),2以及V VV IV三氧化物络合物,[V(O)2 V(O)bpbp(OH 2)](ClO 4)2 ·2H 2 O·EtOH,3。2的形成率是溶剂依赖并且最快 2-丙醇, 相比 甲醇 或者 四氢呋喃。在这种相对缓慢的反应过程中,检测到一种假定为V V氢过氧化物的瞬态物质,反应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浓度似乎是决定从1与空气反应获得复合物2还是复合物3的因素:在较高的复合物浓度下,推测是3而不是2的形成是通过起始V IV络合物与反应性氧
  • A new cyclam with a triphenylphosphine-pendant and its metal complexes
    作者:Eiichi Kimura、Yorimitsu Kodama、Mitsuhiko Shionoya、Tohru Koike
    DOI:10.1016/0020-1693(96)05062-1
    日期:1996.5
    TPP-pendant cyclam with benzyl alcohol in CCl 4 . The TPP-pendant cyclam formed stable 1:1 metal inclusion complexes with Ni II and Mn III . The TPPO-pendant cyclam yielded a 1:1 Ni II complex which was the best catalyst among the cyclam-Ni II and -Mn III complexes for epoxidation of trans -stilbene with NaClO in CH 2 Cl 2 . Gold(I) reacted with TPP-pendant cyclam to yield a stable 1:1 complex, in which
    摘要通过在苯基的邻位带有二苯基膦基的肉桂酸乙酯衍生物与2,3,在回流的McOH中加入2-四胺(= 1,9-二氨基-3,7-二氮杂壬烷),然后还原BH 3。通过在CCl 4中用苯甲醇处理TPP悬垂环素,可以得到三苯膦悬垂环素(三苯膦= TPPO)。TPP悬挂的​​cyclam与Ni II和Mn III形成稳定的1:1金属夹杂物。TPPO悬挂的仙客来产生了1:1 Ni II配合物,这是在反式二苯乙烯与NaClO在CH 2 Cl 2中环氧化的仙客来-Ni II和-Mn III配合物中最好的催化剂。金(I)与TPP悬挂的​​cyclam反应生成稳定的1:1络合物,其中Au I仅与侧链膦结合。另一方面,金(III)与TPP侧链仙客来反应,生成了具有TPP侧链配位的Au III夹杂物。Au I络合物与CH 3 CN中的[Au III(dien)Cl] 2+反应,生成Au I(外)-Au III(环内)混合配合物。带有TPP悬吊环素的Ni
  • Childhood ‘<i>risk characteristics</i>’ and the schizophrenia spectrum prodrome
    作者:Mark Morris、Robert Macpherson
    DOI:10.1017/s0790966700006388
    日期:2001.6
    Abstract

    This review identifies similarities between behavioural indicators of children with future schizophrenia-spectrum disorders and prodromal symptoms in the first episode of schizophrenia. An alternative concept of prodrome is described with implications for early recognition, monitoring and intervention of individuals at risk of future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摘要 本综述指出了未来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行为指标与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的前驱症状之间的相似之处。文章阐述了前驱症状的另一种概念,对早期识别、监测和干预未来可能患上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个体具有重要意义。
  •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2,13-Bis(1-naphthalenylmethyl)-5,16-dimethyl-2,6,13,17-tetraazatricyclo(14,4,01.18,07.12)docosane]copper(II) Diperchlorate Acetonitrile Disolvate
    作者:Jong-Ha Choi、William Clegg、Gary S. Nichol
    DOI:10.1002/zaac.200900551
    日期:——
    N-functionalized macrocyclic ligand 2,13-bis(1-naphthalenylmethyl)-5,16-dimethyl-2,6,13,17-tetraazatricyclo(14,4,01.18,07.12)docosane (L3) and its copper(II) complex were prepar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u(L3)](ClO4)2·2CH3CN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t 150 K. The copper atom, which lies on an inversion centre, has a square planar arrangement and the complex adopts a stable
    N-官能化大环配体2,13-双(1-萘基甲基)-5,16-二甲基-2,6,13,17-四氮杂三环(14,4,01.18,07.12)二十二烷(L3)及其铜(II) ) 复合物。[Cu(L3)](ClO4)2·2CH3CN的晶体结构由150 K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位于反转中心的铜原子呈方形平面排列,配合物采用稳定的反式 III 构型。与 Cu-N(二级)的 2.030(3) A 相比,Cu-N(三级)的距离 [2.081(2) A] 更长可能是由于连接的萘基甲基对叔氮原子的空间效应。两个高氯酸根离子在轴向位点与铜弱连接,并通过NH…O 氢键进一步连接到阳离子的配体[N…O 3.098 A]。还描述了 IR 和 UV/Vis 光谱特性。
  • End-On and Side-On Peroxo Derivatives of Non-Heme Iron Complexes with Pentadentate Ligands:  Models for Putative Intermediates in Biological Iron/Dioxygen Chemistry
    作者:Gerard Roelfes、Vladislav Vrajmasu、Kui Chen、Raymond Y. N. Ho、Jan-Uwe Rohde、Charon Zondervan、Rene M. la Crois、Ebe P. Schudde、Martin Lutz、Anthony L. Spek、Ronald Hage、Ben L. Feringa、Eckard Münck、Lawrence Que
    DOI:10.1021/ic034065p
    日期:2003.4.1
    series of iron(II) complexes with pentadentate N5 ligands that react with H(2)O(2) to generate transient low-spin Fe(III)-OOH intermediates. These intermediates have low-spin iron(III) centers exhibiting hydroperoxo-to-iron(III) charge-transfer bands in the 500-600-nm region. Their resonance Raman frequencies, nu(O)(-)(O), near 800 cm(-)(1)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bserved for high-spin counterparts
    在抗肿瘤药博来霉素和多种酶(例如细胞色素P450和Rieske双加氧酶)的催化循环中,已经提出或鉴定了具有端基和侧基过氧化物的单核铁(III)物种。直到最近才在低温下产生并表征了这种反应性物种的仿生类似物。我们报告与五齿N5配体与H(2)O(2)反应生成瞬态低旋铁(III)-OOH中间体的一系列铁(II)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这些中间体具有低自旋铁(III)中心,在500-600 nm区域内显示氢过氧-铁(III)电荷转移带。它们的共振拉曼频率nu(O)(-)(O)接近800 cm(-)(1),远低于高旋转频率对应的共振拉曼频率。氢过氧-铁(III)的电荷转移跃迁蓝移和Fe-OOH单元的nu(O)(-)(O)随N5配体的供电子增多而降低。因此,根据从公布的DFT计算得出的结论,低旋转的Fe(III)中心电子密度的增加会削弱OO键。此系列中的母体[(N4Py)Fe(III)(eta(1)-OOH)](2+)(1a)离子(N4Py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