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甲基-2-噻吩基)苯基]硼酸 | 501944-48-5

中文名称
[4-(4-甲基-2-噻吩基)苯基]硼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methylthiophenyl)phenylboronic acid
英文别名
[4-(4-methylsulfanylphenyl)phenyl]boronic acid
[4-(4-甲基-2-噻吩基)苯基]硼酸化学式
CAS
501944-48-5
化学式
C13H13BO2S
mdl
——
分子量
244.122
InChiKey
XFMILVCZAHDOI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40.7±55.0 °C(Predicted)
  • 密度:
    1.2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6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65.8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SDS

SDS:44b07d3ed2267547000b89644f87a0b3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N-杂环卡宾键合单分子结的原位形成
    摘要:
    使用 N-杂环卡宾 (NHC) 形成的自组装单层 (SAM) 最近已成为热和化学超稳定的替代品,可替代硫醇形成的单层。NHCs 丰富的化学性质和强大的 σ 供体能力为纳米电子学、传感和电化学的应用提供了独特的前景。尽管在 SAM 中稳定,但众所周知,游离卡宾具有反应性,这使得它们的电子表征具有挑战性。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使用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断裂结 (STM-BJ) 技术对跨单个 NHC 结合分子的电子传输的首次调查。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空气稳定的金属 NHC 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可以通过电化学原位还原形成 NHC 电极触点,从而能够在环境条件下对 NHC 进行可靠的单分子电导测量。使用这种方法,我们表明 NHC 的电导取决于它在结中配位的单个金属原子的身份。我们的观察得到了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的支持,这也牢固地确立了 NHC 链接器对连接传输特性的贡献。我们的工作展示了一种强大的方法来探测跨
    DOI:
    10.1021/jacs.8b05184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芳基碘氧化加成的金-碳接触
    摘要:
    芳基卤是有机化学中无处不在的官能团,尽管它们作为表面结合连接剂和受控石墨烯纳米带合成的前体具有明显的吸引力,但它们很少被用于分子电子学。关于芳基碘化物与 Au 电极键合的混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关于配价 Au-I 和共价 Au-C 接触的报道含糊不清。在这里,我们使用一系列以碘和硫甲基不对称终止的低聚亚苯基分子线形成单分子连接,以表明与共价 Au-C 相互作用相比,配价 Au-I 接触具有更低的电导,我们建议通过原位氧化反应发生。 Au表面的加成反应。此外,我们通过测量用复合物 AuI(PPh3) 代替碘化物制备的一系列类似分子来确认 Au-C 键的形成。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输运计算支持我们的实验观察结果,即 Au-C 连接比 Au-I 连接具有更高的电导率。最后,我们证明了通过控制施加在结上的偏压来选择性促进 Au-C 键的形成。除了建立芳基碘化物的不同结合模式外,我们的结果还绘制了一条使用偏置主动控制
    DOI:
    10.1021/jacs.0c0146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old–Carbon Contacts from Oxidative Addition of Aryl Iodides
    作者:Rachel L. Starr、Tianren Fu、Evan A. Doud、Ilana Stone、Xavier Roy、Latha Venkataraman
    DOI:10.1021/jacs.0c01466
    日期:2020.4.15
    lower conductance than the covalent Au-C interaction, which we propose occurs via an in situ oxidative addition reaction at the Au surface. Furthermore, we confirm the formation of the Au-C bond by measuring an analogous series of molecules prepared ex situ with the complex AuI(PPh3) in place of the iodid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based transport calculations support our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that
    芳基卤是有机化学中无处不在的官能团,尽管它们作为表面结合连接剂和受控石墨烯纳米带合成的前体具有明显的吸引力,但它们很少被用于分子电子学。关于芳基碘化物与 Au 电极键合的混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关于配价 Au-I 和共价 Au-C 接触的报道含糊不清。在这里,我们使用一系列以碘和硫甲基不对称终止的低聚亚苯基分子线形成单分子连接,以表明与共价 Au-C 相互作用相比,配价 Au-I 接触具有更低的电导,我们建议通过原位氧化反应发生。 Au表面的加成反应。此外,我们通过测量用复合物 AuI(PPh3) 代替碘化物制备的一系列类似分子来确认 Au-C 键的形成。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输运计算支持我们的实验观察结果,即 Au-C 连接比 Au-I 连接具有更高的电导率。最后,我们证明了通过控制施加在结上的偏压来选择性促进 Au-C 键的形成。除了建立芳基碘化物的不同结合模式外,我们的结果还绘制了一条使用偏置主动控制
  • In Situ Formation of N-Heterocyclic Carbene-Bound Single-Molecule Junctions
    作者:Evan A. Doud、Michael S. Inkpen、Giacomo Lovat、Enrique Montes、Daniel W. Paley、Michael L. Steigerwald、Héctor Vázquez、Latha Venkataraman、Xavier Roy
    DOI:10.1021/jacs.8b05184
    日期:2018.7.18
    technique. We develop a series of air-stable metal NHC complexes that can be electrochemically reduced in situ to form NHC-electrode contacts, enabling reliable single-molecule conductance measurements of NHCs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Using this approach, we show that the conductance of an NHC depends on the identity of the single metal atom to which it is coordinated in the junction. Our observations are
    使用 N-杂环卡宾 (NHC) 形成的自组装单层 (SAM) 最近已成为热和化学超稳定的替代品,可替代硫醇形成的单层。NHCs 丰富的化学性质和强大的 σ 供体能力为纳米电子学、传感和电化学的应用提供了独特的前景。尽管在 SAM 中稳定,但众所周知,游离卡宾具有反应性,这使得它们的电子表征具有挑战性。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使用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断裂结 (STM-BJ) 技术对跨单个 NHC 结合分子的电子传输的首次调查。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空气稳定的金属 NHC 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可以通过电化学原位还原形成 NHC 电极触点,从而能够在环境条件下对 NHC 进行可靠的单分子电导测量。使用这种方法,我们表明 NHC 的电导取决于它在结中配位的单个金属原子的身份。我们的观察得到了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的支持,这也牢固地确立了 NHC 链接器对连接传输特性的贡献。我们的工作展示了一种强大的方法来探测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