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amino-[N'-(benzofuroxan-5-yl)methylene]benzohydraz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amino-[N'-(benzofuroxan-5-yl)methylene]benzohydrazide
英文别名
——
4-amino-[N'-(benzofuroxan-5-yl)methylene]benzohydraz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11N5O3
mdl
——
分子量
297.273
InChiKey
AGEIJAJWXRULN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1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20.45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苯酐4-amino-[N'-(benzofuroxan-5-yl)methylene]benzohydrazide4-二甲氨基吡啶盐酸-N-乙基-Nˊ-(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以50%的产率得到6-((2-(4-(1,3-dioxoisoindolin-2 yl)benzoyl)hydrazono)methyl)benzo [1,2,5]oxadiazole 1-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组蛋白乙酰化发现苯磺酰呋喃聚糖衍生物作为γ珠蛋白诱导剂。
    摘要:
    N-氧化物衍生物5(ab),8(ab)和11(ac)在体外和体内被设计,合成和评估,它们是能够缓解镰状细胞病(SCD)症状的潜在药物。所有化合物均显示出释放浓度范围从0.8%至30.1%的一氧化氮的能力,体内止痛活性以及降低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水平的能力。活性最高的化合物(8b)保护50.1%免受乙酸引起的腹部收缩,而用作对照的双嘧啶仅保护35%。化合物8a和8b分别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84%和76.1%。两种化合物均以100μM的浓度增加K562细胞中的γ-珠蛋白。γ-珠蛋白增加的机制与这些化合物诱导的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有关。在体外,最有前途的化合物(8b)没有细胞毒性,诱变性和遗传毒性。
    DOI:
    10.1016/j.ejmech.2018.05.008
  • 作为产物:
    描述:
    4-氯-3-硝基苯甲醛 在 sodium azide 、 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乙醇二甲基亚砜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5.0h, 生成 4-amino-[N'-(benzofuroxan-5-yl)methylene]benzohydrazide
    参考文献:
    名称: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xide derivatives with potent in vivo antileishmanial activity
    摘要:
    利什曼病是一种影响主要发展中国家居民的1200万人的被忽视的疾病。在这项研究中,合成了24种新的含氧化物的化合物,随后评估了它们的抗利什曼病活性。其中,一种呋喃氧化物衍生物4f在这方面表现尤为出色,对婴儿利什曼体形式的EC50值为3.6μM,对小鼠腹膜巨噬细胞的CC50值超过500μM。体外研究表明,4f可能通过双重作用发挥作用,经生物转化后释放一氧化氮,并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CPB(IC50:4.5μM)。使用急性感染模型的体内研究表明,7.7毫克/千克的4f化合物可使感染婴儿利什曼体的BALB/c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寄生虫负担减少约90%。总的来说,这些结果突出了呋喃氧化物4f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化合物,值得进一步评估其作为抗利什曼病药物的潜力。
    DOI:
    10.1371/journal.pone.02590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