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trifluoromethyl-N-(2-(1H-indol-3-yl)ethyl)-benzenesulfonam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trifluoromethyl-N-(2-(1H-indol-3-yl)ethyl)-benzenesulfonamide
英文别名
N-[2-(1H-indol-3-yl)ethyl]-4-(trifluoromethyl)benzenesulfonamide
4-trifluoromethyl-N-(2-(1H-indol-3-yl)ethyl)-benzenesulfonam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7H15F3N2O2S
mdl
——
分子量
368.38
InChiKey
SNJLJTUCBJYYN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70.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对三氟甲基苯甲醛4-trifluoromethyl-N-(2-(1H-indol-3-yl)ethyl)-benzenesulfonamide 在 silicotungstic acid hydr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50%的产率得到4-(trifluoromethyl)-N-[2-[2-[[4-(trifluoromethyl)phenyl]-[3-[2-[[4-(trifluoromethyl)phenyl]sulfonylamino]ethyl]-1H-indol-2-yl]methyl]-1H-indol-3-yl]ethyl]benzenesulfo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磺酰胺基吲哚作为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合成,分子对接和QSAR研究
    摘要:
    三十四吲哚轴承磺胺类药物(11 - 44)的合成并评价它们的抗芳香酶的活动。有趣的是,所有吲哚衍生物均抑制了芳香化酶,IC 50范围为0.7–15.3μM。吲哚(27–36)比酮康唑具有更高的芳香化酶抑制活性。具有甲氧基的苯氧基类似物28和34显示为最有效的化合物,具有亚微摩尔IC 50值(分别为0.7和0.8μM),而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系。分子对接表明,吲哚28,30和34它可能在芳香酶口袋上占据相同的结合位点,并与天然底物(雄烯二酮)共有多个结合残基,这表明竞争性结合可能是该化合物的抑制方式。最有效的类似物28可以模拟天然雄烯二酮与芳香化酶上MET374和ASP309残基的氢键相互作用。QSAR模型还表明,与邻苯氧基化合物相比,对苯氧基吲哚(28)具有更高的电负性描述符MATS6e值和更高的抑制活性(34)。)。这项研究强调了一系列有前途的吲哚,有可能被开发为新型的芳香酶抑制剂。
    DOI:
    10.1016/j.ejmech.2017.10.057
  • 作为产物:
    描述:
    3-(2-硝基乙烯基)吲哚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1.0h, 生成 4-trifluoromethyl-N-(2-(1H-indol-3-yl)ethyl)-benzenesulfo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Me3SiCl催化色胺和色氨酸衍生物的串联硫氰化/环化
    摘要:
    以Me 3 SiCl为Lewis酸催化剂,N-硫氰酸糖精为亲电子硫氰化源,在温和条件下开发了色胺和色氨酸衍生物的高效无金属串联硫氰化/环化反应。因此,各种 C 3 -SCN 吡咯并二氢吲哚和呋喃二氢吲哚在 30 分钟内以高产率(高达 96%)非对映选择性生产。该协议对于不同的功能组来说是实用且可以容忍的。
    DOI:
    10.1016/j.tetlet.2023.1545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astereoselective tricyclization/dimerization of yne-indoles catalyzed by a Au(III) complex featuring an L2/Z-type ligand
    作者:Ryo Murakami、Hiroto Tanishima、Daisuke Naito、Hikari Kawamitsu、Ryoya Kamo、Ayaka Uchida、Kazuki Kawasaki、Chihiro Kiyohara、Motoki Matsuo、Kakeru Maeda、Fuyuhiko Inagaki
    DOI:10.1016/j.tetlet.2021.153267
    日期:2021.8
    (Au → B)8 interaction, Au(DPB)X3 (DPB = diphosphine-borane) featuring an L2/Z ligand was synthesized. The resulting cationic catalyst was utilized for the unprecedented diastereoselective tricyclization/dimerization of yne-indoles.
    为了研究催化剂活化经由一个(AU→B)8相互作用,(DPB)X 3(DPB =二膦-硼烷),具有的L 2 / Z配位体的合成。所得阳离子催化剂用于炔-吲哚的前所未有的非对映选择性三环化/二聚化。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