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octyl-P,P-diphenylphospham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octyl-P,P-diphenylphosphamide
英文别名
N-diphenylphosphoryloctan-1-amine
N-octyl-P,P-diphenylphospham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0H28NOP
mdl
——
分子量
329.422
InChiKey
URNXGWAEGYIFR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7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29.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octyl-P,P-diphenylphosphamide六氯化钨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N-烷基-P,P-二苯基次磷酰胺及其钨配合物、制备方法、应用
    摘要:
    本发明双环戊二烯开环聚合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烷基‑P,P‑二苯基次磷酰胺及其钨配合物、制备方法、应用。N‑烷基‑P,P‑二苯基次磷酰胺‑钨配合物,具有如下通式:W[OP(Ph)2NHR]3Cl6,其中,OP(Ph)2NHR为N‑烷基‑P,P‑二苯基次磷酰胺,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4~18的直链烷基。本发明的N‑烷基‑P,P‑二苯基次磷酰胺‑钨配合物,能与DCPD聚合体系相溶,做为主催化剂能高效催化双环戊二烯聚合制备聚双环戊二烯,由于形成均相催化体系,催化效率提高;经实验证实,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及较高的稳定性。
    公开号:
    CN112250707B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苯基氯化膦四氯化碳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N-octyl-P,P-diphenylphosph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二苯基次膦酰胺的非对称二烷基胺的合成
    摘要:
    开发了一种使用 Ph2P(O) 保护基团合成非对称二烷基胺 (CnH2n+1)2NH (n = 1–12) 的简便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 Todd-Atherton 反应将单烷基胺连续转化为伯二苯基次膦酸 N-烷基酰胺 Ph2P(O)NHR'(R' = CnH2n+1,n = 1-12),这些化合物的相转移 N-烷基化,以及从而形成仲酰胺Ph2P(O)NR'R''的水解。当使用 (EtO)2P(O) 和 Bu2P(O) 保护基团时,伯酰胺的 N-烷基化分别伴随着 Et-O 和 PN 键断裂产物的形成。N-烷基酰胺 R 2P(O)NHR' (R = Ph, p-MeC6H4, p-CIC6H4, Bu) 在相转移 N-烷基化中使用的强碱性条件下表明,氮原子和磷原子上的取代基给电子能力的增加导致 PN 键断裂程度的降低。在氮原子上含有β-羟乙基基团的伯和仲二苯基次膦酰胺在碱性条件下极不稳定,并定量转化为二苯基次膦酸盐。
    DOI:
    10.1007/s11172-009-0256-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Phosphinic Amides from Chlorophosphines and Hydroxyl Amines via P(III) to P(V) Rearrangement
    作者:Fang Cheng、Dongqiu Li、Jing Li、Yuhai Tang、Yong Wu、Silong Xu
    DOI:10.1021/acs.orglett.3c00229
    日期:——
    we devised a phosphorus-containing species as a radical precursor, but without the generation of phosphorus waste. Accordingly, a catalyst-free synthesis of phosphinic amides from hydroxyl amines and chlorophosphines via P(III) to P(V) rearrangement is described. Mechanistically, it may involve the initial formation of a R2N–O–PR2 species that undergoes homolysis of N–O bonds and subsequent radical
    膦酰基是产生新自由基的重要介质,但通常会产生化学计量的氧化膦/硫化物废物。在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含磷物质作为自由基前体,但不会产生磷废物。因此,描述了通过 P(III) 到 P(V) 重排从羟基胺和氯膦无催化剂合成次膦酰胺。从机理上讲,它可能涉及 R 2 N–O–PR 2物种的初始形成,该物种经历 N–O 键的均裂和随后的自由基重组。
  • US7320993B1
    申请人:——
    公开号:US7320993B1
    公开(公告)日:2008-01-22
  • Synthesis of nonsymmetrical dialkylamines on the basis of diphenylphosphinic amides
    作者:N. A. Bondarenko、A. V. Kharlamov、A. G. Vendilo
    DOI:10.1007/s11172-009-0256-3
    日期:2009.9
    amides Ph2P(O)NR’R″ thus formed. When the (EtO)2P(O) and Bu2P(O) protecting groups are used, N-alkylation of primary amides is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Et—O and P—N bond cleavage products, respectively. A study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N-alkylamides R 2P(O)NHR’ (R = Ph, p-MeC6H4, p-CIC6H4, Bu) under strong alkaline conditions used in the phase transfer N-alkylation show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开发了一种使用 Ph2P(O) 保护基团合成非对称二烷基胺 (CnH2n+1)2NH (n = 1–12) 的简便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 Todd-Atherton 反应将单烷基胺连续转化为伯二苯基次膦酸 N-烷基酰胺 Ph2P(O)NHR'(R' = CnH2n+1,n = 1-12),这些化合物的相转移 N-烷基化,以及从而形成仲酰胺Ph2P(O)NR'R''的水解。当使用 (EtO)2P(O) 和 Bu2P(O) 保护基团时,伯酰胺的 N-烷基化分别伴随着 Et-O 和 PN 键断裂产物的形成。N-烷基酰胺 R 2P(O)NHR' (R = Ph, p-MeC6H4, p-CIC6H4, Bu) 在相转移 N-烷基化中使用的强碱性条件下表明,氮原子和磷原子上的取代基给电子能力的增加导致 PN 键断裂程度的降低。在氮原子上含有β-羟乙基基团的伯和仲二苯基次膦酰胺在碱性条件下极不稳定,并定量转化为二苯基次膦酸盐。
  • N-烷基-P,P-二苯基次磷酰胺及其钨配合物、制备方法、应用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
    公开号:CN112250707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本发明双环戊二烯开环聚合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烷基‑P,P‑二苯基次磷酰胺及其钨配合物、制备方法、应用。N‑烷基‑P,P‑二苯基次磷酰胺‑钨配合物,具有如下通式:W[OP(Ph)2NHR]3Cl6,其中,OP(Ph)2NHR为N‑烷基‑P,P‑二苯基次磷酰胺,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4~18的直链烷基。本发明的N‑烷基‑P,P‑二苯基次磷酰胺‑钨配合物,能与DCPD聚合体系相溶,做为主催化剂能高效催化双环戊二烯聚合制备聚双环戊二烯,由于形成均相催化体系,催化效率提高;经实验证实,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及较高的稳定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