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二甲基二氯化锡 | 753-73-1

中文名称
二甲基二氯化锡
中文别名
二甲基锡;二甲基氯化锡;二甲基二氯锡;二甲基氯化錫;DMTC
英文名称
dimethyltin dichloride
英文别名
Dimethylzinn-dichlorid;dimethyltin(IV) dichloride;Me2SnCl2;Dichlordimethylstannan;dichlorodimethylstannane;dimethyltin(IV) chloride;Dimethyldichlorstannan;Dichlor-dimethyl-zinn;dimethyltin chloride;Dimethylzinnchlorid;SnMe2Cl2;Dimethyl-zinn(IV)-dichlorid;dimethyldichlorostannane;dichlorodimethyltin(IV);Dimethyl-dichlor-zinn;dimethylstannyl dichloride;dimethytin(IV) dichloride;dichlorodimethyltin;dimethyldichlorotin;Dimethylstannanebis(ylium) dichloride;dimethyltin(2+);dichloride
二甲基二氯化锡化学式
CAS
753-73-1
化学式
C2H6Cl2Sn
mdl
——
分子量
219.686
InChiKey
PKKGKUDPKRTKLJ-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01-106 °C (lit.)
  • 沸点:
    188-190°C
  • 密度:
    1,397 g/cm3
  • 闪点:
    185-190°C
  • 溶解度:
    溶于甲醇,溶解度为0.1g/mL,澄清
  • 暴露限值:
    ACGIH: TWA 0.1 mg/m3; STEL 0.2 mg/m3 (Skin)NIOSH: IDLH 25 mg/m3; TWA 0.1 mg/m3
  • LogP:
    -2.18 at 22℃
  • 物理描述:
    Liquid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保持稳定,应避免与氧化物和水分直接接触。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7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ADMET

代谢
尽管锡金属的吸收非常差,但锡化合物可以通过口服、吸入或皮肤途径被吸收,有机锡化合物的吸收速度远比无机锡化合物快。锡可能进入血液并绑定到血红蛋白上,在体内主要分布并在肾脏、肝脏、肺和骨骼中积累。有机锡化合物可能在肝脏中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发生脱烷基化、羟基化、脱芳香化和氧化。脱烷基化产生的烷基产物会与谷胱甘肽结合并进一步代谢成巯基尿酸衍生物。锡及其代谢物主要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L308)
Though tin metal is very poorly absorbed, tin compounds may be absorbed via oral, inhalation, or dermal routes, with organotin compounds being much more readily absorbed than inorganic tin compounds. Tin may enter the bloodstream and bind to hemoglobin, where it is distributed and accumulates mainly in the kidney, liver, lung, and bone. Organotin compounds may undergo dealkylation, hydroxylation, dearylation, and oxidation catalyzed by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in the liver. The alkyl products of dealkylation are conjugated with glutathione and further metabolized to mercapturic acid derivatives. Tin and its metabolites are excreted mainly in the urine and feces. (L308)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有机锡化合物产生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效应。有机锡可能直接激活胶质细胞,通过局部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或白细胞介素,从而促进神经细胞退化。它们还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神经细胞来诱导凋亡。有机锡化合物刺激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或减少神经细胞对神经递质的摄取,包括天冬氨酸、GABA、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这可能是神经细胞损失的一个促成因素或结果。有机锡的免疫毒性表现为胸腺萎缩,这是由于抑制未成熟胸腺细胞的增殖和成熟胸腺细胞的凋亡。人们认为有机锡化合物通过抑制DNA和蛋白质合成、诱导参与凋亡的基因表达(如nur77)以及破坏细胞内钙水平的调节来发挥这些作用,从而导致不受控制的活性氧种类的产生、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质中以及凋亡的蛋白水解和核酸水解级联。未成熟胸腺细胞增殖的抑制进一步导致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有机锡也是内分泌干扰物,被认为通过不适当的受体激活导致脂肪细胞分化,从而促进肥胖。无机锡引发红细胞溶解,导致锡诱导的贫血。(L308, A182, A184)
Organotin compounds produce neurotoxic and immunotoxic effects. Organotins may directly activate glial cells contributing to neuronal cell degeneration by local releas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umor necrosis factor-_, and/or interleukins. They may also induce apoptosis by direct action on neuronal cells. Organotin compounds stimulate the neuronal release of and/or decrease of neuronal cell uptake of neurotransmitters in brain tissue, including aspartate, GABA, glutamate, norepinephrine, and serotonin. This may be either a contributing factor to or result of the neuronal cell loss. The immunotoxic effects of organot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ymic atrophy caused by the suppression of proliferation of immature thymocytes and apoptosis of mature thymocytes. Organotin compounds are believed to exert these effects by suppressing DNA and protein synthesis, induc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apoptosis (such as nur77), and disrupting the regulation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levels, giving rise to the uncontrolled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elease of cytochrome c to the cytosol, and the proteolytic and nucleolytic cascade of apoptosis. The suppression of proliferation of immature thymocytes further results in the suppression of T-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Organotins are also endocrine disruptors and are believed to contribute to obesity by inappropriate receptor activation, leading to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Inorganic tin triggers eryptosis, contributing to tin-induced anemia. (L308, A182, A184)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对人类无致癌性(未列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清单)。
No indication of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not listed by IARC).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健康影响
吸入或吞咽有机锡,或者皮肤接触有机锡,可能会干扰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有机锡化合物还可能损害免疫和生殖系统。
Breathing or swallowing, or skin contact with organotins, can interfere with the way the 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work, causing death in severe cases. Organic tin compounds may also damage the immune and reproductive system. (L307, L308)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口服(L308);吸入(L308);皮肤给药(L308)
Oral (L308) ; inhalation (L308) ; dermal (L308)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症状
无机或有机锡化合物放置在皮肤上或进入眼睛中可能会引起皮肤和眼睛的刺激。
Inorganic or organic tin compounds placed on the skin or in the eyes can produce skin and eye irritation. (L308)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6.1
  • 危险品标志:
    T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23/24/25,R36/37/38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19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923 8/PG 2
  • RTECS号:
    WH7245000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6.1
  • 危险标志:
    GHS05,GHS06,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01 + H311,H314,H330,H361d,H372,H412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0,P280,P301 + P310 + P330,P303 + P361 + P353,P304 + P340 + P310,P305 + P351 + P338,P403 + P233
  • 储存条件:
    将物品存放在干燥的惰性气体中,并确保容器密封。将其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SDS

SDS:06e977b6dca4386fdf9dae9dc4291a44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二甲基二氯化锡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Dichlorodimethylstannane
Dichlorodimethyltin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3)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 3)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 3)
皮肤腐蚀 (类别 1B)
严重眼睛损伤 (类别 1)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 3)
急性水生毒性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331 吸入会中毒。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0 不要吸入粉尘或烟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1 + P330 + P331 如果吞咽:漱口,不要催吐。
P303 + P361 + P353 如果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
浴。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2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1 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
P363 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P391 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Dichlorodimethylstannane
别名
Dichlorodimethyltin
: C2H6Cl2Sn
分子式
: 219.69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Dimethyltin dichloride
-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753-73-1
No.) 212-039-2
EC-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锡/氧化锡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戴呼吸罩。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一定要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对湿度敏感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结晶
颜色: 浅褐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101 - 106 °C - lit.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73.9 mg/kg
吸入: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会中毒。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会中毒。 引致灼伤。
皮肤 如果被皮肤吸收会有毒性 引起皮肤灼伤。
眼睛 引起眼睛灼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WH7245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对鱼类的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LC50) - 青鳉鱼 - 6 mg/l - 48 h
对水蚤和其他水生无脊 半数效应浓度(EC50) - 大型蚤 (水蚤) - 88 mg/l - 24 h
椎动物的毒性
对藻类的毒性 生长抑制 半数效应浓度(EC50) - Skeletonema costatum - > 0.5 mg/l - 72 h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2923 国际海运危规: 2923 国际空运危规: 2923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TOXIC, N.O.S. (Dimethyltin dichloride)
国际海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TOXIC, N.O.S. (Dimethyltin dichloride)
国际空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toxic, n.o.s. (Dimethyltin dichlorid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6.1) 国际海运危规: 8 (6.1) 国际空运危规: 8 (6.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是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是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二甲基二氯化锡(DMCT)主要用于水溶液状态,其应用范围广泛。DMCT可作为镁或合金的腐蚀抑制剂、玻璃涂层材料、电发光材料及催化剂等。作为一种中间体,DMCT还可以进一步合成加工为卤乙烯树脂,特别是用于聚氯乙烯树脂(PVC)热稳定剂——硫醇甲基锡,该稳定剂高效低毒且具有高透明性。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甲基二氯化锡sodium acet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4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Preparation electrochimique de sels de tetraalkyldietain
    摘要:
    DOI:
    10.1016/0022-328x(85)87107-2
  • 作为产物:
    描述: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在 盐酸 、 tin(ll) chloride 作用下, 生成 二甲基二氯化锡
    参考文献:
    名称:
    Hilpert; Ditmar, Chemische Berichte, 1913, vol. 46, p. 3741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三氟甲烷磺酸甲酯 、 (2R,3R,4R,5S,7S)-7-(tert-butyldimethylsilanyloxy)-2,3-dihydroxy-4-methyl-5-triisopropylsilanyloxycycloheptanone 在 二甲基二氯化锡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88%的产率得到(2R,3R,4R,5S,7S)-7-(tert-butyldimethylsilanyloxy)-2-hydroxy-3-methoxy-4-methyl-5-triisopropylsilanyloxycyclohept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烷基共轭环庚二烯砜的烷基化氧化来进行功能扩展。
    摘要:
    DOI:
    10.1002/anie.20035095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ive- and six-membered ring Group 14 chalcogenides of the types (Me2ME)3 (M=Si, Ge, Sn), E(Si2Me4)2E, Me4Si2(E)2MRx (MRx=C(CH2)5, SiMe2, GeMe2, SnMe2, SnPh2, BPh) and [Me4Si2(E)2SiMe]2 (E=S, Se, Te)
    作者:U. Herzog、G. Rheinwald
    DOI:10.1016/s0022-328x(01)00707-0
    日期:2001.5
    The reactions of Me2MCl2 (M=Si, Ge, Sn) with either H2S/NEt3 or Li2E (E=Se, Te) yielded the six-membered-ring compounds (Me2ME)3. Similarly the treatment of ClMe2SiSiMe2Cl (1) with H2S/NEt3 or Li2E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E(Si2Me4)2E. Mixed species E(Si2Me4)2E′ could be obtained by reaction with mixtures of Li2E and Li2E′ or in the presence of traces of moisture (E′=O). Reactions of 1:1 mixtures
    Me 2 MCl 2(M = Si,Ge,Sn)与H 2 S / NEt 3或Li 2 E(E = Se,Te)的反应生成六元环化合物(Me 2 ME)3。的ClMe的同样治疗2 SiSiMe 2 Cl(上1)用H 2 S / NET 3或Li 2 ë导致E的形成(SI 2我4)2个E.混合物种E(硅2我4)2 E'可以通过与Li 2 E和Li的混合物反应获得2 E'或存在微量水分(E'= O)。Me 2 MCl 2和1的1:1混合物与Li 2 E的反应导致五元环Me 4 Si 2(E)2 MMe 2的排他或至少是优选的形成。甲碳类似物中,Me 4的Si 2(S)2 C(CH 2)5,由得到的1和(HS)2 C(CH 2)5。硼也可以从PhBCl 2和如图1所示,可以合成化合物PhB(E)2 Si 2 Me 4(E = S,Se)。的混合物1和Cl 2 MeSiSiMeCl 2产生,治疗要么用H
  • Ultrasonic-assisted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a nano-rod diorganotin phosphonic diamide: Precursor for the fabrication of SnP<sub>2</sub> O<sub>7</sub> nano-structure
    作者:Niloufar Dorosti、Bahram Delfan、Marzieh Khodadadi
    DOI:10.1002/aoc.3875
    日期:2017.12
    the tin pyrophosphate nano‐structures are dependent upon the particles size of precursor compound as well. Two different forms of metal coordination compound (1a, 1b)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gand (L) were screened for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the selected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showing bactericidal activity for complexes 1a and 1b. In vitro cytotoxicity of compounds was
    通过声化学方法在70 ℃下合成了具有式[Sn(CH 3)2(Cl)2(L)2 ] L = C 6 H 5(O)P(NHC 6 H 11)2 }的二有机锡膦酸二酰胺的纳米棒。没有任何表面活性剂或封端剂的不同浓度。使用SEM-EDAX,XRD,DLS,UV-Vis和FT-IR光谱对制备的复合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研究。已获得具有明确的棒状形状和尺寸在30–40 nm范围内的纳米粒子。还合成了本体形式的标题化合物,并用1 H,13 C,31 P,119 Sn NMR,UV-Vis和FT-IR光谱,并与纳米尺寸进行比较。已经通过热重分析(TG)和差热分析(​​DTA)研究了体积和纳米级的热稳定性。此外,SnP 2 O 7通过在空气气氛下于730°C的直接煅烧合成纳米颗粒,并使用XRD,SEM和TEM对其进行表征。通过XRD测量,我们确定了约27.4 nm的微晶平均尺寸。发现焦磷酸锡纳米结构的尺寸和
  • Anion interaction with homoditopic chlorodiorganotin(IV) dithiocarbamate complexes derived from a naphthalene diimide. A pathway to obtain metallomacrocycles
    作者:Nadia Alejandra Rodríguez-Uribe、Miguel Ángel Claudio-Catalán、Felipe Medrano、Georgina Pina Luis、Hugo Tlahuext、Carolina Godoy-Alcántar
    DOI:10.1016/j.poly.2020.114615
    日期:2020.8
    triorganotin(IV) dithiocarbamate] complexes derived from naphthalene diimide (NDI) with general formula NDI-[(CH2)2-N(CH2Ph)(CS2SnR2X)]2, 3: R = n-Bu, X = Cl; 4: R = Me, X = Cl; 5: R = Ph, X = Cl; 6: R = X = Me; were prepared from triethylammonium ((1,3,6,8-tetraoxo-1,3,6,8-tetrahydrobenzo[lmn][3,8]phenanthroline-2,7-diyl)bis(ethane-2,1-diyl))bis(benzylcarbamodithioate) 2. All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摘要从萘二酰亚胺(NDI)衍生出通式为NDI-[(CH2)2-N(CH2Ph)(CS2SnR2X)] 2,3:R =的四种新的同位双双[氯二有机锡(IV)和三有机锡(IV)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配合物n-Bu,X = Cl;4:R =我,X = Cl;5:R = Ph,X = Cl;6:R = X = Me;由三乙基铵(((1,3,6,8-tetraoxo-1,3,6,8-四氢苯并[lmn] [3,8]菲咯啉-2,7-二基)双(乙烷-2,1-二基))双(苄基氨基甲酸二硫酯)2.所有化合物均通过IR以及1H和13C NMR光谱进行表征。配合物3–6也通过119Sn NMR光谱进行了表征。另外,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表征复合物3。对配合物3进行的晶体学研究表明,锡原子的配位几何形状介于正方形金字塔和三角双锥体之间,τ值为0.69。另外观察到在3的晶体结构中存在协作的CH…π,CH…S,CH…O和S…π分子内相互作用。通过UV
  • Alkyl-Substituted Allylic Lithium Compounds:  Structure and Dynamic Behavior
    作者:Gideon Fraenkel、Fayang Qiu
    DOI:10.1021/ja002248u
    日期:2000.12.1
    methyl-substituted allylic lithium compounds have been prepared by CH3Li cleavage of their corresponding bis(methyl)bis(allylic)stannanes. Low-temperature 13C and proton NMR studies of 1:1 complexes of these allylic lithium compounds with TMEDA establish their structures. NMR line shape changes with temperature provide barriers to rotation. Results are listed in order as follows (allyl substituents, compound number
    几种甲基取代的烯丙基锂化合物已通过其相应的双(甲基)双(烯丙基)锡烷的 CH3Li 裂解制备。这些烯丙基锂化合物与 TMEDA 的 1:1 配合物的低温 13C 和质子 NMR 研究确定了它们的结构。NMR 谱线形状随温度的变化提供了旋转障碍。结果按如下顺序列出(烯丙基取代基、化合物编号、kcal·mol-1 中的旋转障碍和发生旋转的键):1,1-二甲基、26、18、2-3;内-1-甲基, 27, 19, 2-3; 内-1-外-3-二甲基、28、21、1-2 和 2-3。这些观察结果与烯丙基 13C NMR 化学位移一起表明,在末端不对称烷基取代的情况下,烯丙基 C-C 键与更多取代的末端相比具有更高的键序。与对称取代的烯丙基锂化合物相比,提出了不对称取代以降低离域程度。一种机制...
  • 119Sn mössbauer, IR, 1H NMR spectroscopic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studies on organotin(IV) adducts with glycylglycine
    作者:Lorenzo Pellerito、M.Teresa Lo Giudice、G.C. Stocco、John D. Donaldson、Susan M. Grimes、Peter J. Smith
    DOI:10.1016/s0277-5387(00)86692-9
    日期:1985.1
    The complexes R2SnCl2·(H2glygly), (H2glygly = glycylglycine) (R = Me, Bun, Octn, Ph) and RSnCl3·(H2glygly)
    R 2 SnCl 2 ·(H 2 glygly),(H 2 glygly =甘氨酰甘氨酸)(R = Me,Bu n,Oct n,Ph)和RSnCl 3 ·(H 2 glygly)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