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chloro-3-(cyclopentyloxy)-7-fluoroquinoxaline 1-ox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chloro-3-(cyclopentyloxy)-7-fluoroquinoxaline 1-oxide
英文别名
2-Chloro-3-cyclopentyloxy-7-fluoro-1-oxidoquinoxalin-1-ium;2-chloro-3-cyclopentyloxy-7-fluoro-1-oxidoquinoxalin-1-ium
2-chloro-3-(cyclopentyloxy)-7-fluoroquinoxaline 1-ox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12ClFN2O2
mdl
——
分子量
282.702
InChiKey
CJGZPPJWHZMRP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47.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chloro-3-(cyclopentyloxy)-7-fluoroquinoxaline 1-oxide1,4-苯二硼酸potassium phosphate 、 palladium diacetate 、 2-二环己基磷-2,4,6-三异丙基联苯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44%的产率得到2,2'-(1,4-phenylene)bis[3-(cyclopentyloxy)-7-fluoroquinoxaline N-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的 2-氯喹喔啉 N-氧化物与芳基硼酸的交叉偶联
    摘要:
    选择 2-氯取代的 O-烷基喹喔啉 N-氧化物,通过 4-氟苯胺与 1,1,2-三氯-2-硝基乙烯的一步环化反应和随后的 O-烷基化很容易获得,在氯硝酮单元的产率高达 96%。氯喹喔啉 N-氧化物与芳基硼酸的首次高效 Pd 催化 Suzuki-Miyaura 反应产生了新的 2-芳基喹喔啉 N-氧化物。研究了该芳基化反应的范围和局限性,并通过 DFT 计算评估了一些空间要求高的硼酸在交叉偶联反应中的作用。此外,完成了所选喹喔啉酮衍生物的酰胺单元的 Pd 催化的 C-芳基化。
    DOI:
    10.1002/ejoc.20130070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的 2-氯喹喔啉 N-氧化物与芳基硼酸的交叉偶联
    摘要:
    选择 2-氯取代的 O-烷基喹喔啉 N-氧化物,通过 4-氟苯胺与 1,1,2-三氯-2-硝基乙烯的一步环化反应和随后的 O-烷基化很容易获得,在氯硝酮单元的产率高达 96%。氯喹喔啉 N-氧化物与芳基硼酸的首次高效 Pd 催化 Suzuki-Miyaura 反应产生了新的 2-芳基喹喔啉 N-氧化物。研究了该芳基化反应的范围和局限性,并通过 DFT 计算评估了一些空间要求高的硼酸在交叉偶联反应中的作用。此外,完成了所选喹喔啉酮衍生物的酰胺单元的 Pd 催化的 C-芳基化。
    DOI:
    10.1002/ejoc.2013007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Synthesis of Quinoxaline Derivatives by Selective Modification of 3-Chloro-6-fluoroquinoxalin-2(1<i>H</i>)-one 4-Oxide
    作者:Jan Maichrowski、Mimoza Gjikaj、Eike G. Hübner、Bärbel Bergmann、Ingrid B. Müller、Dieter E. Kaufmann
    DOI:10.1002/ejoc.201201569
    日期:2013.4
    The readily available and polyfunctionalized 3-chloro-6-fluoroquinoxalin-2(1H)-one 4-oxide, derived from the efficient one-step annulation reaction of 1,1,2-trichloro-2-nitroethene with 4-fluoroaniline, was selectively modified at the chloronitrone and the amide units, leading to more than 30 new quinoxaline derivatives with a unique substitution pattern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In addition, the
    易于获得的多官能化 3-chloro-6-fluoroquinoxalin-2(1H)-one 4-oxide,源自 1,1,2-trichloro-2-nitroethene 与 4-fluoroaniline 的高效一步环化反应,是在氯硝酮和酰胺单元上进行选择性修饰,产生了 30 多种新的喹喔啉衍生物,它们具有独特的取代模式,产率很高。此外,通用起始化合物的电子性质是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这对其独特的反应性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已经研究了所有迄今为止未知的化合物的抗疟活性。
  • Carbene-Catalyzed Aroylation of a 2-Chloroquinoxaline<i>N</i>-Oxide with Aromatic Aldehydes at Room Temperature
    作者:Jan Maichrowski、Aman Bhasin、Florenz Sasse、Dieter E. Kaufmann
    DOI:10.1002/ejoc.201402252
    日期:2014.7
    12 new biologically promising aroylquinoxaline N-oxide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carbene-catalyzed aroylation of the chloro nitrone unit with different aromatic aldehydes in the presence of 1,3-dimethylimidazolium iodide as the carbene precursor. The optimized reaction conditions tolerated a broad bandwidth of aldehydes and allowed the synthe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ketones in yields up to 87 %. Studies
    从容易获得的 2-氯-3-(环戊氧基)-7-氟喹喔啉 1-氧化物开始,通过卡宾催化氯硝酮单元与不同芳香醛在 1-氧化物存在下的芳酰化,合成了 12 种具有生物学前景的新型芳酰基喹喔啉 N-氧化物。 ,3-二甲基咪唑碘化物作为卡宾前体。优化的反应条件可耐受宽带宽的醛,并允许以高达 87% 的产率合成相应的酮。对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导致了对肿瘤细胞系的有趣的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
  • Palladium-Catalyzed Cross-Coupling of 2-Chloroquinoxaline<i>N</i>-Oxides with Arylboronic Acids
    作者:Jan Maichrowski、Eike G. Hübner、Dieter E. Kaufmann
    DOI:10.1002/ejoc.201300707
    日期:2013.12
    96 %. This first efficient Pd-catalyzed Suzuki–Miyaura reaction of chloroquinoxaline N-oxides with arylboronic acids led to new 2-arylquinoxaline N-oxides. The scope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arylation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ole of some sterically demanding boronic acids in the cross-coupling reaction was evaluated by means of DFT calculations. Additionally, the Pd-catalyzed C-arylation of
    选择 2-氯取代的 O-烷基喹喔啉 N-氧化物,通过 4-氟苯胺与 1,1,2-三氯-2-硝基乙烯的一步环化反应和随后的 O-烷基化很容易获得,在氯硝酮单元的产率高达 96%。氯喹喔啉 N-氧化物与芳基硼酸的首次高效 Pd 催化 Suzuki-Miyaura 反应产生了新的 2-芳基喹喔啉 N-氧化物。研究了该芳基化反应的范围和局限性,并通过 DFT 计算评估了一些空间要求高的硼酸在交叉偶联反应中的作用。此外,完成了所选喹喔啉酮衍生物的酰胺单元的 Pd 催化的 C-芳基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