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hexyloxy-5-methoxychlorobenz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hexyloxy-5-methoxychlorobenzene
英文别名
2-Chloro-1-hexoxy-4-methoxybenzene
2-hexyloxy-5-methoxychlorobenz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19ClO2
mdl
——
分子量
242.746
InChiKey
UHNVBAWUFZBJL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4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hexyloxy-5-methoxychlorobenzen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5h, 以91%的产率得到4-chloro-5-hexyloxy-2-methoxybromo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镍(II)催化的2,5-二取代溴(氯)亚芳基的交叉偶联聚合制备前所未有的区域规则聚(1,4-亚芳基)
    摘要:
    描述了在2和5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区域规则的头对尾型聚(1,4-亚芳基)的空前合成。它们是通过与格氏试剂选择性地进行卤素-金属交换,然后与镍催化剂[NiCl 2(dppp)]进行交叉偶联聚合,来聚合2,5-二取代的溴(氯)亚芳基。核磁共振波谱学证实了区域规则的聚(1,4-亚芳基)的形成,并显示出与具有不受控制的区域规则性的那些聚合物的显着差异。溴(氯)亚芳基与手性烷氧基取代基的聚合也导致区域规则的头尾型聚亚芳基,表现出圆二色性,因此表明形成了具有更高规则性的结构。
    DOI:
    10.1002/anie.201903791
  • 作为产物:
    描述:
    4-甲氧基苯酚 在 iron(III) chloride 、 N-氯代丁二酰亚胺Sodium thiosulfate pentahydrate四丁基溴化铵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苯乙腈 为溶剂, 反应 61.0h, 生成 2-hexyloxy-5-methoxychloro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镍(II)催化的2,5-二取代溴(氯)亚芳基的交叉偶联聚合制备前所未有的区域规则聚(1,4-亚芳基)
    摘要:
    描述了在2和5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区域规则的头对尾型聚(1,4-亚芳基)的空前合成。它们是通过与格氏试剂选择性地进行卤素-金属交换,然后与镍催化剂[NiCl 2(dppp)]进行交叉偶联聚合,来聚合2,5-二取代的溴(氯)亚芳基。核磁共振波谱学证实了区域规则的聚(1,4-亚芳基)的形成,并显示出与具有不受控制的区域规则性的那些聚合物的显着差异。溴(氯)亚芳基与手性烷氧基取代基的聚合也导致区域规则的头尾型聚亚芳基,表现出圆二色性,因此表明形成了具有更高规则性的结构。
    DOI:
    10.1002/anie.20190379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nprecedented Regioregular Poly(1,4‐arylene)s Prepared by Nickel(II)‐Catalyzed Cross‐Coupling Polymerization of 2,5‐Disubstituted Bromo(chloro)arylene
    作者:Yushin Shibuya、Naoki Nakagawa、Naoki Miyagawa、Toyoko Suzuki、Kentaro Okano、Atsunori Mori
    DOI:10.1002/anie.201903791
    日期:2019.7.8
    unprecedented synthesis of regioregular head‐to‐tail‐type poly(1,4‐arylene)s bearing different substituents at the 2‐ and 5‐positions is described. They were prepared by the polymerization of 2,5‐disubstituted bromo(chloro)arylenes by selective halogen–metal exchange with a Grignard reagent and subsequent cross‐coupling polymerization with a nickel catalyst [NiCl2(dppp)]. Formation of the regioregular poly(1
    描述了在2和5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区域规则的头对尾型聚(1,4-亚芳基)的空前合成。它们是通过与格氏试剂选择性地进行卤素-金属交换,然后与镍催化剂[NiCl 2(dppp)]进行交叉偶联聚合,来聚合2,5-二取代的溴(氯)亚芳基。核磁共振波谱学证实了区域规则的聚(1,4-亚芳基)的形成,并显示出与具有不受控制的区域规则性的那些聚合物的显着差异。溴(氯)亚芳基与手性烷氧基取代基的聚合也导致区域规则的头尾型聚亚芳基,表现出圆二色性,因此表明形成了具有更高规则性的结构。
查看更多